乔希说:“爷爷,现在下洼村的变化可大了,我大旦哥结婚住的是新红砖瓦房,可气派了。我二旦哥也出息了,在青城市领着一帮建筑工人盖高楼,我去的时候他可忙了。”
宋妈妈的脸上又有了笑容,拿着毛线说:“内蒙古的毛线就是好,手感很绵、很绒,是好毛线。我把毛衣织好了,等过春节的时候穿。”
吃过午饭,乔希要帮宋妈妈收拾餐桌,被宋妈妈拦住了,说:“希儿,你这一路一定累坏了,快陪爷爷坐在沙发上说会儿话,宋妈妈自己收拾就行了。”
乔希和爷爷坐在沙发上,乔希为爷爷沏了一壶明前龙井,爷爷饭后喜欢喝茶。乔文说:“希儿,我们家世代都是医生。你能学医,爷爷很高兴,也很欣慰,我们家传的事业又后继有人了。你好好学吧,医生永远都是一个高尚而受人尊敬的职业。爷爷是一个中医,一生都在从事着对中医的研究,我认为中医只有在中国本土才会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医的发展和进步更离不开中华民族,只有中华民族才会真正理解和需要中医。多年来,你二叔和二爷都劝我带着你去英国定居,说是英国的生活条件要比中国优越得多。爷爷并不是不向往优越的生活条件,而是爷爷不愿意离开自己的祖国。外国的生活条件再好,我们生活在异国他乡也是寄人篱下,不会真正生活得舒心。只有我们中华民族强大了,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了,我们中国人才能在世界上抬起头了,不被别人歧视。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为我们民族的强大而奋斗。当年你的爸爸和妈妈就是为了这个目标回到祖国的,我们一直都盼望着我们的民族能早日强大,我们的祖国能早日繁荣富强起来。我和你爸爸给你们兄妹取名的寓意就是希望中华民族能充满希望。也希望你们兄妹能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为我们民族的强盛而努力奋斗。”
爷爷的话让乔希很振奋,更激发了她的爱国热情,她本来就对中华民族最普通的人民充满的感情。她要努力完成学业,将来为了民族的强大做出贡献。
宋妈妈为乔希准备好了一切需要带的东西。乔希从内蒙古回到上海一个星期后,就准备去北京医科大学报到了。爷爷和宋妈妈都去飞机场送了她,乔文不放心孙女一个人去北京,让自己的徒弟周刚把乔希护送到了北京。
乔希成为了北京医科大学的一名新生。刚进校门的乔希就成了老生们关注的对象,都知道八三级新生中有一个从上海来的漂亮女孩儿。
乔希所在宿舍一共住了六名新生,这六名新生都是同一个班级的新同学。其中两名是北京姑娘、一名是江苏的、一名是山东的、还有一名是内蒙古赤峰,再有就是上海来的乔希了。六名同学中只有内蒙古赤峰来的孙波铃是农村的,其余同学全是来自城市。
孙波铃从穿戴到言谈举止上都与其他五个人有着很大的差别,这让她产生了一种自卑感。
乔希正好分到了孙波铃的上铺,她听说孙波铃来自内蒙古,就有一种亲切感。孙波铃说话时带着很浓的赤峰口音,穿戴也很土气,而在她本已很土气的衣服上竟然还打着补丁。这使她与其余五个穿戴漂亮洋气,满口流利标准普通话的姑娘们比起来,真像是一只丑小鸭和一群白天鹅站在了一起。
孙波玲的自卑感使她不像其他姑娘一样能说、能笑,而总是忧郁寡欢、沉默不语。乔希非常理解她此时的感受,她知道孙波铃正处在一种深深的自卑中,很容易受到伤害。乔希就主动接近孙波铃,希望孙波铃能接受自己,愿意和自己成为朋友,自己可以帮助她走出自卑。
两个北京姑娘都来自北京市区,一个叫王晓林、一个叫苏荣,说起话来带着一股浓浓的京腔,有着首都北京的优越感,显得有些傲气。
山东姑娘叫郝英萍,海边湿润的气候使她皮肤细腻白净,两只眼睛不很大,总是笑眯眯的,给人一种甜美的感觉。郝英萍性格活泼开朗,总是能听到她的欢笑声。她说话风趣幽默,总能把周围的人逗得笑声朗朗,和她在一起让人轻松快乐。
苏州姑娘柳青是个性格内向的女孩儿,很少听到她笑出声来,不管多高兴也只是笑得眯起了眼睛,还用手把嘴捂住,连牙都不露出来。很是含蓄,就像是一个大家闺秀。几个姑娘很快相识了,有了一定的了解,成了亲热的伙伴。
几个外地姑娘都是第一次来北京,早对这个文明古都向往已久,问两个北京姑娘有什么著名的名胜古迹,商量着先去什么地方游玩。而孙波铃坐在自己的床铺上,抱着一本书看,没有参加姑娘们的谈话。她也看不到心上,姑娘们的话她都收到了耳朵里了,可她却一语不发。
乔希走过来,笑着把她手里的书拿开,问:“孙波铃,你最想去北京的什么地方?我们明天一起去。”
孙波玲看着乔希脸上带着亲切真挚的笑容,正看着自己,一点轻视的意思也没有。她就冲着乔希腼腆地一笑,说:“我一直想去天安门看看。”
孙波铃那浓浓的赤峰口音,使她说完话后似乎还有一个余音未尽,让她说的话听起来有一种特别的磁感,乔希觉得很好听。乔希对孙波铃说:“我觉得你说话的声音很好听,我很喜欢听你说话。”
孙波铃的脸一下子红,她不相信地看着乔希,以为乔希是在讥笑自己。当她看到乔希那双真诚的眼睛,她相信了乔希的话。她说:“你们都会说普通话,可我说话总带着家乡的口音,一时也改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