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纪事 如履薄冰 第二十六章 出使清帝国(中)

作者 : 照烧茄子

收费章节(12点)

被女皇陛下视为热脸贴冷的马嘎尔尼一行,此时还沉浸与清帝国官员们的蜜月期。

他们一路行船北上,路过海定时,英国使节对当地的清帝国官员提出了一个请求:找一个熟悉海路的人把他们的船领航到天津港。当时与之交涉的总兵大人一口答应,但与英国人设想的雇佣招募不同,总兵大人的办法直接而暴力:他派人到街上搜抓逮捕,很快就带回来一群人,这些被“拉了壮丁”的百姓一个个双膝跪地接受审问,对于没有酬劳的带路引航,他们自然是厌恶的,于是便罗列出种种理由祈求赦免,可总兵最终的答复是:给你们一个时辰的时间准备,随后必须随船起行。

后续的见闻都与之类似,每到一个港口,船舶停靠时官府征用苦力拉纤卸货,从没有偿付报酬的举动。这让英国人非常难以理解,在他们看来无报酬的劳作是不可想象的。而在清帝国眼中,皇帝与臣子与民众,那就是祖父、父辈与儿子的关系,天下只有儿子孝顺父亲,哪有忤逆犯上的?所以无论官员们如何压榨百姓,那都是不允许申述的。

长期以来,清帝国的汉人已经被官差们奴役习惯了,除了找各种理由推月兑,至于伸手向官府要差役酬劳?那简直是从来都没想过的事情。

中国通马嘎尔尼和斯当东等人一路行来,一路观摩,他们心中对富饶的东方古国的敬畏正在一点点的消失。

号称有全世界最大面积国土、全世界最多的人口以及占据世界GDP百分之三十以上产出的清帝国,竟然是一个没有中产阶级的国度

这里只有两种人:压迫者与被压迫者。

皇帝以下皆为奴才,文人不敢写、武人不敢练,老百姓们在登峰造极的专制统治中已经被彻底奴化了。种族隔离是全面而彻底的,严禁各种族间的通婚,北京城整个北城内都没有一个汉人,专供满人居住。宫内的女眷包括扫地洗衣的奴婢在内无论如何都要清一色的满人,而宫内的太监又毫无例外的都是汉人。

马嘎尔尼众人接受的款待不可谓不佳,甚至可以说超出了他们的想象。正可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每天每顿十多道菜,住用的无一不是精品,从这一方面而言,清帝国的富裕又可见一斑,起码马嘎尔尼一行无法想象大英帝国的外交部对外国使节能有如此奢侈的接待费用予以挥霍。

紧接着他们进入北京城后,迎面而来的商业气息又令其震惊无比,铺石街道上挤满了人,商店、作坊和顾客繁多,处处都是兴盛繁荣的景象。商业,在清帝国的发展不可谓不繁盛,如此一来英使团一行对此番的目的愈发据有信心了,他们很高兴的看到相比起巴黎和伦敦,大清帝国的北京也有可与之媲美的商业气息。

事实上他们并不知道,此时的清帝国的确拥有好几个世界第一:第一的版图、第一的人口和第一的经济产值,但清帝国为数众多的老百姓是贫穷的,并不比中古时代的欧洲农奴要好多少。

据早先呈报给沙俄帝国女皇陛下的调研报告指出:清帝国目前拥有两亿人口,因此人均耕地只有可怜的两点四亩。人均两点四亩是什么概念?依照目前清帝国的生产力,一亩地的粮食产出甚至不超过一百斤两点四亩仅够糊口,何况这还是人均土地兼并已经使得绝大多数人低于人均的水平……

北京、广州两地的物价就奇高,一百斤米面的价格是一两半白银;一百斤猪肉价格是二十七两白银;一百米的棉布需要十二点二两白银。看起来这个数据并不可怕,但可怕的是一户普通程度的农户一年的毛收入不过才只有三十五两白银。

也就是说哪怕这家人只有一家三口,每年光是填饱肚子就需要花费不下十两银子,偶尔沾点腥荤便是好几两银子的事,更别说还有各种税赋和摊派了。

所以清帝国的强盛是表面的,是国富民穷的,乾隆皇帝的国库年收入五千万两白银,那是建筑在数以万计的贫民难以养家糊口的基础上的。

乾隆当政十多年来年年大饥,或真或假,反正至少没有他自己标榜的那么繁荣昌盛。

而此时的英国使团,抱着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正在以审视的眼光仔细观察远东庞大帝国内部的空虚。

八月初五,使团抵达北京驻地,乾隆皇帝特派礼部负责英国使节的接待工作,并委任宠臣和珅前往天津负责教习礼仪的工作。按照清帝国的惯例,每个位属国来朝都必须执天国礼,也就是三跪九叩大礼,即使是属国的国王亲至也同样应以大礼应对皇帝。

然而错误的被当做属国的英国大使马嘎尔尼在此事上的态度却非常明确:他无法接受向乾隆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礼。

在英国人的头脑中,文明的国家外交应该是平等的,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使整个东方向英国开放贸易,并使英清两国建立条约关系。在他认为外交是为经济利益服务的,自由贸易可以扩大生产、互通有无,提高就业水平,改善人类的整体福利。他们挺着腰板从大英帝国远道而来绝对不是为了给清帝国的皇帝陛下叩几个头的。

然而在此时的乾隆王朝,这是清帝国的人无法理解的观点,清帝国的财富是静态的,在他们看来贸易并无法增加人类的财富,无非是财富从某些人手中流转到另外一些人手中的零和游戏。清帝国对外部世界的利润向来不屑一顾,在清帝国的官员眼中,天朝的尊严是至高无上、凌驾于所有其他事务至上的。

英国使团拒绝行礼的消息震动了整个北京,朝廷的脸孔立刻转变。乾隆皇帝对此非常不高兴,他批注给礼部的说法是:由于礼部过于奢侈的殷勤接待,助长了蛮夷之地目无尊长的气焰。

自此,大英帝国使团和清帝国官员们的蜜月期到此结束。和珅再次与马嘎尔尼会面时,摆出了一副阴沉的脸色,他态度冷淡、语气傲慢,为了表示帝国的尊严,他不断劝说并且施压给马嘎尔尼一行。和珅明确表示:若是不行此大礼,英国人万万不可能觐见皇帝陛下,如此一来英使团之行将极有可能以失败告终。

与此同时,前期奢华的款待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使团餐桌上的菜肴少了三分之二,剩下的也不再美味可口。其他丰富的用度供给也都减量一半,甚至居住的宾馆档次也大幅度降低:一切都在表明,整个清帝国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

经过长达十多天的交涉,最终双方都退了一步,英国人同意单膝跪地、随众俯首行礼,而清帝国方也不再强求他们要把头叩击在地板上。

八月十三日,乾隆皇帝预订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英国使节团,那天凌晨…使节团就从住地出发,从四点一直等到皇帝陛下七点起床才被准许进入避暑山庄。在山庄外通道等候区,马嘎尔尼经历了更加难熬的等待,他惊讶的发现那些光着脚丫子、鼻子上挂着金属环的老挝使节竟然排在自己前面

他想提出抗议却最终还是没有开口,清帝国官员们面对老挝使节的笑脸都要比对他的热切几分,不难想见此时他即使提出要求也只能无功而返。

毕竟对于清帝国来说,一个是临近的看得见模得着并且真正臣服本国的属国,而另一个则是不肯向皇帝陛下行大礼的传说中的岛国红毛。

轮到他时,他向乾隆皇帝郑重的递交了乔治国王的国书。国书当然是以英文写就的,其内容是:英王陛下奉天承运,事事以仁慈为怀,除保证自己和平安全,促进自己臣民幸福之外,并在可能范围内设法促使全人类同受其惠。在这种崇高的精神指导下,英国的军事威力虽然远及世界各方,但在取得胜利之后,英王陛下对于战败的敌人也在最公平的条件下给予同享和平的幸福……陛下志在研究世界各地的产出,向落后地方交流技术及生活福利的知识促进整个人类世界的知识水平云云。

然而国书落到了清帝国翻译官的手中,他们深知如何讨皇帝欢心,他们在国书中增加了许多恭顺的词语,将原文可以说不怎么恭顺的乔治国王国书改头换面成了:英吉利国王敬奏清朝皇帝万万岁,预祝坐殿万万年。本国知晓清帝国地方甚大、管的百姓胜多,皇帝陛下心中常把天下事时时照管,惠及国外,使得天下臣服,内外安定……如今闻得各处唯有清帝国皇帝陛下所辖一切风俗礼法比别处更高,至精至妙,故此越发想念着前来向化输诚。

两份含义迥然不同的国书,各自都是对各自君主的无限吹捧,英法厚颜无耻的将乔治国王开拓海外贸易的行径夸耀为为世界人民的福祉而做出的奋斗,清方则更为无耻的将其中华丽的词藻干脆都翻译到自己的皇帝陛上,真可谓大吹特吹、互通有无

因此,承德避暑山庄的觐见还算是宾主愉快的,乾隆皇帝很是享受远在法兰西更西的英吉利帝国的吹捧,而英方人员也在吹捧完乔治国王看到清方和善赞同的神情后得到了心理上的赞同。先前的礼节之争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接下来便是乾隆皇帝期盼已久的,英国使团也报以极大希望的礼物呈递环节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女皇纪事最新章节 | 女皇纪事全文阅读 | 女皇纪事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