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章节(12点)
乾隆皇帝对远道而来的英国使团所携带的礼物还是很感兴趣的,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就是个洋货迷,他从小就喜欢把玩望眼镜、万花筒和各种能跳出小人或者小鸟的钟表,因此对于这次大英帝国的礼物,他可是抱有了极大的期望。
然而当英国人送上来时却令他失望了。
英国使团礼品单上小件的物品有:二百匹呢料,两台大望远镜,两支汽枪,两支漂亮的猎枪,其中一支嵌金,另一支嵌银;二对加长了像步枪的马枪(可一次连射八发子弹);两箱爱尔兰特产波纹绢,每箱装七匹;两箱高级英国手制华贵地毯。还有一大批英国贵族和名人的肖像。
此外还有大件的礼物:一架天体运行仪、一架展示英国殖民领地的地球仪、最新研制出的光学仪器帕克透镜、一门英国火炮、特意为乾隆皇帝专程定做的英式马车和此次使团的旗舰君权级战列舰的缩小版模型。
双方对礼物的定义从最初就有不同的理解,英国使团是为了彰显大英帝国的鼎盛,呢料、波纹绢和地毯是为了展示英国手工业制品的质地,就仿佛在未来的客户面前拿出样品。可对于乾隆皇帝来说,波纹绢和地毯那是压根看不上眼的,江南制造的手工绢质地上乘品质优良,哪里是这些机器制品能够比拟的?而呢料呢?做帽子吗?他要那么多帽子又有什么用呢?
对于大型望眼镜,此次英方送上的是天文学家赫歇尔研制的大望远镜,通俗的意思就是天文望远镜,展示的是本国天文学的发展。可在清帝国的君臣眼中看来,这个“大家伙”与过去那些洋传教士带来的望远镜也没什么本质区别啊除了一个是从正面看,一个是从侧面看。
对于火枪,他们的观点更为简单,老皇帝念旧,这些英国送来的马枪气枪很别致也很精美,但是他用不惯,燧发枪没有火绳很是令人匪夷所思。再加上大清帝国金戈铁马,骑在奔驰的马上射箭比起傻愣愣的站成一排放枪要豪迈得多,他们压根看不上洋火器。
小物件一件都没有发挥到英方寄予的期望作用,于是使团对大件礼物寄予了更多的希望。天体运行仪是最先进的天文展示模式,它立体而清晰的展示了太阳系的全貌,准确的模仿地球的各种运动,包括月球围绕地球运行、带四颗卫星的木星、带光圈的土星等等,然而在翻译是清帝国的翻译官对天体运行仪的解释是:天文地理大表。皇帝听后点头理解到:哦,这就是个用来测算节气的大家伙啊
至于地球仪,乾隆皇帝就更不喜欢了。英方的地球仪标有世界各国的位置、首都、山脉和河流,昭示着地理巨大发现的成就,它展示了这个世界的真正面貌是一个被海洋覆盖的蓝色星球,伟大的天朝上国并非所谓的“中央帝国”,而是处于欧亚大陆的最东端,处于一个被雪山、戈壁、沙漠、草原、大海隔绝起来的广阔地区。上面还特意标出了英国殖民远征的航海路线,用意是在彰显英国的海上霸权。清帝国是无法接受这种将天朝上国理解成地球的某个地区的地球仪的,他们习惯的用平面的地图将清帝国的版图画在中央,至于那些殖民航海图?又与我天朝上国有什么干系
本质上说,英国的天文仪和地球仪都错误的被忽视了,但论起原因很容易理解:英国以天文地理的方式在证明清帝国并非世界的中央,这无论如何都是乾隆皇帝不能接受的答案,因此他和他的臣子们选择闭上了眼睛。
对于后续的透镜,清帝国的人认为它的木梁雕工花纹装饰比不上景福宫仪器精好、气压计和气泵似乎是小孩子们玩的玩具。乾隆皇帝很失望,观摩“贡品”的神情越发僵硬,最终到了火炮的时候也就挥挥手拒绝了用英国炮手,而让不熟悉构造的清帝国炮手随意的试发一下了之。
观摩结束时,皇帝陛下总结说:“现今内务所制仪器,精巧高大者,尽有此类……至其所称奇异之物,只觉视等平常耳。”
乾隆皇帝给英国人定了性:不过就是个爱吹牛的民族,开始所称极大极好的贡品,也就是夸大其词罢了,很多甚至都比不上内务府的精巧高大呢。
马嘎尔尼无奈之下,便抛出了最后的杀手锏:英式马车。
清帝国几千年来的马车构造一直没发生大的变化,车轮是木质的、座位在轮轴上方,人坐于重心上缺乏弹簧等减震设备,车子颠簸不堪,并且不能经受快速奔驰。即使是皇帝陛下的座驾,也就是外表的装饰上更为奢华,而本质的舒适性和功能性并无二异。
相对来说英式马车则更为舒适、轻便、速度快捷。
然而正是这辆马嘎尔尼自以为是杀手锏的马车,却被批判的最为体无完肤。
大部分廷臣望着那个马车前部高耸的带有漂亮花边坐垫并装饰着玫瑰垂饰的座位,认定那便是皇帝陛下的位置,因为那儿最高最显眼。可为何却没有顶棚呢?人们百思不得其解,而且若是皇帝坐在那里,后面的车厢又该谁坐?玻璃窗、百叶帘、带花边装饰的帷幄,十分的女性化是给嫔妃的吗?然而翻译解释说那个高耸的位置竟然是马车夫的,令帝国的廷臣们大惊失色,他们诧异的望着英国人,问道:“你们的国王竟然容许一个车夫坐得比他还高?还把冲着他吗?”。
至此,大英帝国使节团的礼物宣告完败,皇帝很扫兴,使团很郁闷。马嘎尔尼却又在这非常不合时宜的时刻通过和珅向乾隆皇帝提出了他们此行真正的目的:外贸通商。
英方提出了五条议题:首先是申请允许可以在北京常驻使节,与清帝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平心而论,这条是比较合情合理的,毕竟驻外使节是欧洲的通行惯例。
其次是申请在中国开辟新的港口,并允许英国商人在舟山或宁波港及天津经商。这条主要是长期以来英国商人在广州十三行的境遇太悲催了,他们自然希望有所扩展,也倒是无可厚非。
紧接着他们又提出申请获得租界,以便于开辟中国的市场和亚洲其他地区的市场。这第三条非常的具有英国特色的殖民主义,当初初到印度也是从租界开始的,先涉足站稳脚跟然后再进一步探明虚实选择是否展开殖民侵略。
再次英方还提出对航行在广州和澳门之间或在珠江上航行的英国商人不必征收任何关税或捐税。对英国商品或船只不征收任何关税或捐税,除非皇帝签署的文件有所规定,这时应给英国商人副本,让他们明确知道他们必须支付什么税项,以避免向他们征收得过多。这纯粹是贸易成本问题,也展示了另一方面的因素:清帝国的官员们太会盘剥了。
最后提出允许英国人在华自由传教。这是一条非常耐人寻味的要求。
然而到了这个地步,乾隆皇帝终于明白英国使团来华的主要目的,原来并非是为了庆祝他的生日啊?而是为了所谓的通商事宜?
难怪礼物送的寒酸无趣呢皇帝陛下非常生气。
结果可想而知,五条要求一条未准,乾隆皇帝表示:向来西洋各国都有愿意到天朝当官的人,这些人既来之则安之,穿天朝服、并不准回国。你们的国王要派驻一人在京城却又做不到不回国,还有可能常通信息,那是不可能的。对于开放宁波等港口,有违祖制,不可行。租界涉及疆域专属当然是不能给,至于免税和公开税率那一向是有定例的,也不易变动……总之没有讨价还价全盘否定。
自此,英方觉悟,想以和平的方式打开清帝国的大门那是不可能之事。
马嘎尔尼铩羽而归,对清帝国一厢情愿的迷恋终于被踏足后的事实所击碎,他的内心是纠结而愤懑的。
但即使是出使失败了,回去的路上也不可谓不是满载而归。船队装满了乾隆皇帝赏赐的礼物,天朝上国向来是大方有余的,对于“进贡”的小国家,清帝国赏赐的礼物一般都是要远远超过他们贡品的价值。
从玉器到瓷器、从布匹到茶叶,无一不是内务府珍藏多年的精品,粗略的估计这一船队的礼物就价值五十多万两白银。
更重要的是,乾隆皇帝为了炫耀武力,通告各地军方,在英国使团返程的沿路,部队要全副武装拉出来列队迎接,向他们展示强大的武力。
乾隆皇帝并不是没有看出英国送君权级战列舰模型的深意,恰恰相反他很不高兴英方这种特殊的军事展露,但是观摩了一番乾隆皇帝表示:“该国夷人虽能谙悉海道,善于驾驶,然便于水而不便于陆,且海船在大洋,亦不能进内洋也,果口岸防守严密,主客异势,亦断不能施其伎俩。”
皇帝陛下认为海上的军事不值得被称为军事,决心向英国使团展示陆地军队的实力。
于是乎回程的英国人便看到了沿路护卫的军队:他们中绝大多数是弓箭手和大刀手,部分人配备了落后的火绳枪。他们个个挺胸垒肚,充分展示着落后的冷热兵器混用的时代特征。
甚至在某些地方,士兵列队出迎时如果恰逢天热,他们手中操练的会是蒲扇而不是火枪。破旧的大炮、位数稀少的火绳枪,还有并不严谨的军纪,清帝国暴露给野心勃勃的大英帝国的就是这么一副军容。乾隆皇帝万万没想到他旨在威慑的准军事演习反倒变成了露丑卖乖,甚至说露丑卖乖还是轻的,更严重的是促成了殖民者蠢蠢欲动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