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十抽一么?就算是交税了也比在大明种地强啊再说收割了马上就又能种,一年能三季呢。这比起大明北直隶的一季来……就算是再多收一成这日子也好过啊?这每丁二十亩地每季收那么多稻米,这白米饭就算是吃一碗倒一碗那也是吃不完啊……和以前在大明吃粥咽菜那是完全不能比的。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看着家里满满的粮仓,心中也开始犯愁,这么多稻米自己吃是吃不掉的,难道堆在这里烂掉?
就在这个时候大明吕宋义正王又出政令了:王府收粮,一两银收三石稻谷。这个价格在大明都算是高价了,在大明一两银子都能买到两石精米了。
宗人们在看到这个告示之后,都雀跃了,这时候原本他们心里对义真王竟然敢收他们这些大明宗人的税赋有些怨言,迫于远在海外只能忍了下来,但是现在,这点小小的不快都烟消云散了。
更有人仔细的盘算了起来,这一亩地一季能产三四百斤,去掉赋税之后三百斤。一百九十斤为一石二十亩土地一季便有六千多斤稻谷,折合下来最少也有三十一石头,出去留下几月的口粮四石,其余的都卖给那个义正王,按着告示上的价格那就是九两银子一年便能最少有二十七两银子这还是在顿顿白米饭的基础上能有二十七两银子的盈余,加上新买的那几个黑奴不停的在开垦新的田地,这头三年可都是面税收的……这样的日子当真是神仙一般的日子
这时候他们便想起朱翊钧和张居正这两人的好来,要是没他们两人,自己这些人那是铁定还在大明一家几十口守着那几亩薄田过日子,一年也就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碗白米饭……现在连那些黑奴都给白米饭吃
当时也不知道是那个提了个建议说是要给皇上和张阁老,送点粮食去,每丁一石当时这响应者如云其实他们也都知道这张阁老和皇帝不差这么点粮食,但是总是一点心意。当他们把这些粮食挨家挨户收集起来之后便派人送到了义正王府,张诚和,刘守有看了有是感动,又是好笑,想要推了退回去。要知道这朱翊钧在马尼拉那是有着上万亩的皇庄,张居正也有一千亩的庄子。
郑月蝉却是眼睛一转,当即拍板收了下来,然后还让刘守有回京的时候带上,到时候敲锣打鼓的送进京
万历七月中的时候,刘守有进京了一路之上敲锣打鼓,甚至还有个那些宗人的代表,身披着红花跨着大马,每到一个城市便会在那个城市的最热闹的地方开个演讲大会,然后还会分发五石他们种出来的稻米,按着大明话来说这叫南洋米。这南洋因为气候,光照,加上地理位置特殊,所产的稻米口感绝佳,他们刚到月港的时候第一场这两石大米一会就分完了,吃过的人都说好,甚至当他们北上的时候有客商追了上来,说是想要高价收这样的稻米。
当即就把刘守有这个最是反对这样送米的人楞住了,随即对郑月蝉更是服气,连这点子也想得出来。只是这代价却是有些大,等他们到达北京的时候大米已经送出去将近一百多石了,现在整个大明上下都对南洋充满了好奇,那些海商当初宣传的什么海外多是蛮夷,喜欢吃人肉……等等多产生了怀疑,有不少贫苦人家的孩子更是到处打听朝廷什么时候再组织下南洋,上次因为犹豫没去成,这次那是万万不能错过了,这时候又有人说这朝廷就算是到时候要再去次南洋,那也是要在北京才能有机会,这你要是在这等你得到消息,朝廷的船早就开走了。
于是从江西开始他们的队伍后面就有人跟着,其中不少人家境平穷,只带了少数的干粮,没两天便吃完了,刘守有看到之后想起郑月蝉说的话,他知道郑月蝉想要多吸引点大明国内的人过去,毕竟不管是吕宋还是汶莱,还是新进打下来的雅加达,都需要大量的人去填充。能让他们自发的去那是最好不过了。所以见他们跟在后面风餐露宿的很是不忍,便让人煮了白米粥,每天两顿免费的给他们吃。
那些人不知道他的职位,个个都叫他刘大善人,直到了京城,刘守有这才拿出了自己的印信,锦衣卫指挥使顿时把那些个小民吓了个半死,其中也有些胆大的,心道原来这就是锦衣卫指挥使啊,没有说书人说的那样凶神恶煞,也没有三头六臂,挺和蔼的吗……这都是闲话……
相比于宫外的这一片好评,宫里此时的气压却有些让人喘不过起来。
郑月蝉的事情曝光了李太后知道了有这么一个人存在。确切的说郑月蝉她是早就知道的,但是万万没想到这是陈太后和朱翊钧都相中了,以后要进宫的人这让她如何不气?闹了半天自家的这个远房的侄女之所以一进宫便不受待见,这一开始她还以为自己儿子还没开窍,却不曾想自己整天个守着最后却给别人摘了桃子……这口气让她如何能咽得下去。
其实这皇家争得并不只是这一口气,还有宗嗣,还有自家娘家的风光,武清侯家现在什么个情况,李太后最是清楚不过了,这还是有自己撑着的时候,这要是一旦自己去了,娘家老老少少这么多口子人怎么过活?宫里没个得宠的或是没了太子的名分,李太后可以想象那日子过的将会是怎么样的艰难。
当然此时的李太后眼中的艰难,绝对不是二十年前时候的艰难。这人都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她也不想想这李家就算是再艰难还能艰难到那份上去?难道还能卖女进宫?还能需要拿她省了一年多的月银送人情给冯保才能把自己弟弟阉了送进来?这锦衣玉食过惯了,却是再也受不得一丝的,苦楚了。
她很是明白要保住娘家现在的地位,宫里那是万万不能少人,这太子必须是她们家的人生的这样才能让李家世世代代都这么富贵下去。她不想要郑月蝉进宫,但是却没什么好的法子,这一来人家远在南洋,她的手再长也伸不到那去,当初成祖为了找建文下西洋不假,但是她却做不到为了杀郑月蝉去南洋。李家毕竟是新近的侯爵,没那么大的能量,再说人家现在躲在那个什么马尼拉水师的大营中,又有着刘守有这个该死的奴才守着,有什么暗杀能生不知鬼不觉的伤到她呢?
李太后可不认为这天底下会有这样大本事的人,这千军万马当中取敌人首级,那只是说书人吹的。真要是能有这样的人,这打仗那些士兵就不用死那么多人了,直接杀了主将完事了但是最终这打仗死的最多的还是那些炮灰,士兵,前年难得会有主将给杀给抓的。
既然这条路走不通,那就只有走另外条路所以李太后派人把自己的母亲接到了宫里,同时把自己那个在宫里的弟弟也叫了过来。
话说自从孙海死了之后,李文进就当上了御马监的掌印太监,加之这段时间,冯保都夹着尾巴做人,他在宫里的风头仿佛是一时无二,隐隐有超越取代了冯保的意思。
只是这人本就粗野,肚子里少了几滴墨水,上任快一年了却是什么事也没办成,整天个到处搂银子。为这李太后不知道说了他几次,让他把眼光放长远些,别老盯着眼前这点死银子,但是他却始终我行我素,把李太后的话当成了耳边风。时间长了李太后也懒得再说他了。用他的话说:“现在皇帝那里银子海了去了,自己不去捞,自然会有别人去捞,这么算来还不如自己去捞,也能让家里宽裕一些……”
李家真的过的这么拮据吗?还真不是很宽裕,因为从去年开始李太后把钓鱼台连带着附近的那些皇庄全给了自己的老爹,然后李伟便兴致勃勃的开始在那里修园子了,按着他的要求,这园子里的石头什么的都是要有讲究的,一句话那是什么最好用什么比如修园子少不得太湖石,但是这太湖在什么地方?江南啊不说这好的太湖石本身价格就贵的吓人,更别说还有这一路运上京的费用,那绝对不是一万两万两银子便能解决的,一块石头上没个十万八万两银子更本不可能修这么大一个园子只需要一个太湖石?
而李伟和长子李文全现在都丢了官职,就只剩下那么点干俸禄了,这么点银子就算是养活他们一家子人都不够,那有什么能力修园子啊?也就靠着李文进在御马监捞点银子这才能支撑了过去。李太后当然清楚里面的道道,所以只能睁一眼闭一眼看着自己的弟弟把御马监的那些个银子折腾回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