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捐重建办主任-挑动你神经的故事 第六章-9

作者 : 黑马精神

处理完书画家作品义展义卖的事,接下来又轮到作协出书义卖的事情了。也许因为文学和艺术是相通的,所以作家们的所作所为,和艺术家们应付这档子事如出一辙。因为时间短,不可能组织作家写出长篇巨著来,所以诗人出身的作协主席司马德文,选择了发挥自己的长处。他把作协所有的诗人们请来,奔赴灾区进行两天应急式采风;然后回到书桌前,静坐片刻即开始开炉生产,短短几天时间,一部关于抗洪救灾的诗集作品就很快完成了。由于时间仓促,新诗不要求押韵,所以大家的诗形如散文,有的干脆就将散文改成了诗的格式,然后交付即可;有的则是套用名家名篇格式,改写即可,例如一篇《沁园春.洪灾》:“青阳河水,千里滔滔,汹涌而来,望大河两岸……”。因为双河县国土局局长李益盟是作协会员,所以这其中也包括了他写的绝句:“众志成城抗大灾,万众一心度难关,四面八方来相助,临江人民定胜天”。与别人一般只写几首诗不同,司马主席大概认为这个时候,自己应该特别争挑重担,所以一人一口气竟然写了三十首诗,为了写这些诗,他甚至把自己十余年来不同时期创作的,因各种原因窝藏在柜未面世的诗都挖掘了出来,让它们起死回生地参与诗集出版和义卖。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根本某些没应邀,却自告奋勇要作贡献的游兵散勇所寄来的作品,只是由于数量较少,因而可以忽略不计。

星期三上午,裴常应邀再次去作协,参观桌上已经基本完成、即将用于出版的诗稿。令他感到惊异的是,这里面除了国土局局长李益盟的作品外,其他很多机关单位的领导和文案人员的大作也在这里面,而且双河县人大主任李一昂的作品也赫然在列。他不禁有所怀疑起来,问:“他们都是作协成员?”

“不,不全都是。但他们虽然有的不是成员,却胜似成员!因为他们是目光高远的领导,其作品也有一种天然的磅礴大气。通过他们的参与,会使我们的作协运行起来更滋润。”

听他这么一说,裴常忽然明白了大观园里女才子们硬拉王熙凤入伙的原因。见裴常沉吟不语,司马主席以为他也跃跃欲试,于是试着邀请他:“裴主任,要不你也来一篇?”

裴常顿时被吓了一跳,“不,不,我对诗歌从来没有研究,对它的认识仅限于读书时语文课本上几篇可怜的作品,这怎么能成?”他边说边摆手,但是作协主席显然以为他是在自谦,于是忙摆出一副海纳百川的宽大胸襟邀请他:“别客气啊,来一篇就够了,我愿作你的作协介绍人。”

“真的不行,我的水平我自己清楚,如果进入你们的圈子只会生木桶效应,让诗协的形象受损。”裴常坚决不干,作协主席坚持一番后只好算了。

“那先就这样,出版经费的事,既然王市长已经有指意,那就包在我身上,我回去之后就安排把经费打给你,你们把诗集全部定稿之后,就送印刷厂吧。”裴常临走之前说,但心里已对这本诗集的义卖不抱什么希望。

但裴常显然低估了这个司马主席的操作能力,他在正式出版诗集之前,居然曲径通幽地请到了省委书记为他们的诗集作序、题字。这样一来,诗集的成色和分量顿时增加了不少。诗集出版之后,市里新华书店立即开辟了专柜对外义卖,不仅如此,市宣传部长还专门到场讲话捧场,组织不少参与创作的作者现场签名。但尽管如此,除了第一天热热闹闹地卖出了几十本外,从第二天气就买者寥寥。也许大家都忙于重建家园,无暇顾及其他的吧。没有办法,诗集之后只能开始优惠打折,从最初的九折一路打到八折、七折,最后干脆直接降到了五折。就是这样,前来购买的人仍然很少。图书这东西有时是像股票和房子,老百姓都有买涨不买跌的心理,折腾了半天后,一个星期居然只卖出了一百本。没辙最后宣传部长给书店人员指点迷津:让他们将诗集往各市级机关单位摊送,再由市级机关往每个县的机关单位摊买,每单位按十本计,这样一来,停滞受阻的销售渠道顿时炸开了一个口子。由于书里有省委书记的签名题字,各个单位谁也不敢不卖省领导的面子,很快,两三天时间,销量就急剧突破了四千册。但极限过后,随即又是瘫痪,剩余的书很快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默默无闻地躲在书店角落里无人问津。至于那些已经卖出的诗集,被许多人简单翻了几页后就被随手仍到了一边,那已是后话。

和画家们的方法一样,剩余几千册书的无处销售,作协于是将他们折价为十万元,也统统送到募捐办来。思维狭窄的募捐办主任裴常无法,又打算把它送到废弃的储尸间去,幸好得一位工作员建议,将所有书籍入在物资仓库里,以供前来光临的老鼠们啃阅。即便这样,按作协的说法,扣除募捐办付出的四万元出版印刷费用,他们还净“盈利”十余万。也就是说,他们这次的出书义卖,为重建指挥部捐款了十万元之巨。这事为此还被当成了一大喜事,上了市电视台的新闻报道。而对于裴常来说,在作家和艺术家们之间的募捐工作总算结束,心里不由地大为地松了口气。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募捐重建办主任-挑动你神经的故事最新章节 | 募捐重建办主任-挑动你神经的故事全文阅读 | 募捐重建办主任-挑动你神经的故事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