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母传 18.为国教子以德育人

作者 :

第18章为国教子以德育人

给孩子真诚母爱

从2001年开始,每到母亲节这天,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镇中心校教师石秀惠,都会收到在外地的儿子和女儿的祝福:“祝妈妈身体健康、节日愉快!”对于她来讲,这个祝福是那么地甜蜜与温馨,因为祝福她的人,并非她的亲生孩子,而是继子、继女。

1995年,离异后一直带着6岁的女儿一起生活的石秀惠,经人介绍与元宝区刘丰认识。她第一次应刘丰邀请到他家,看了他的家让她一阵心酸: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呀?一间又黑又冷的小屋里,两个孩子蜷缩在黑似铁的被窝里写作业,锅里还有像浆糊一样的剩面条……石秀惠当即,买来菜和肉为孩子热热乎乎地做了一顿饭,这是孩子们几年没吃过的好饭菜呀。石秀惠从追求爱情到对孩子的可怜,她动了惻隐之心,并下决心要给这两个失去母亲的孩子以母爱。

父亲得知后,严肃地说:“秀惠呀,你可得想好了,他两个孩子,你一个孩子,以后的负担可不轻呀?”你要三思而行,“都说二婚过不长,不信你看着,明年的今天也许是你们离婚的日子。”同事们善意劝石秀惠要慎重行事。可石秀惠却执意把他们爷仨“娶”到了自己60多平方米的楼房里来,告别那黑暗的小屋。

婚礼很简单,没贴喜字,没放鞭炮,只准备两桌饭菜招待了双方的亲戚。晚上,送走了客人,安顿好三个孩子。突然,新婚之夜的丈夫趴在床上失声痛哭起来,压在心中多年的酸楚、委屈,都在这时发泄出来:“秀惠,这么多年我们爷仨尽遭了难了,我就怕这两个孩子受委屈,你要是对孩子好,哪怕给你磕头我都值呀?”

石秀惠坚定而又柔情地说:“刘丰,咱俩都是苦命的人,我爱你,我接受你,我就能爱你的孩子,就能对你的孩子好。都说二婚没有过长的,咱们就过出个样给他们看看?”

丈夫的儿子刘铁夫14岁,女儿刘玉玮11岁,石秀惠的女儿石书一只有6岁。看着三个挨肩高的孩子,石秀惠只有一个念头:作为重组家庭三个孩子的母亲,必须处理好继母与继子女的关系;必须处理好亲生孩子与丈夫前妻孩子之间的关系;并以身作则,扎扎实实将子女教育成人。只有这样,重组家庭才能稳定、幸福、和谐。这是石秀惠的长远规划和目标。

结婚时,单位给了她7天婚假,她没有和丈夫出去游玩度假,而是拆洗了丈夫和俩孩子又黑又脏的被褥,洗干净了他们所有的衣服。一周下来,由于过度劳累,她已多年未犯的胆囊炎也再次复发。

继子女由又黑又小的小屋,搬进宽敞明亮的两室一厅楼房;吃着可口的饭菜;加上有母亲的问寒问暖,孩子们感到这是一种幸福,一种难得的幸福。

很快冬天就要到了,石秀惠白天学校里的工作忙,只好起早贪黑,赶忙给孩子们织毛衣。三个孩子每人一件厚的,一件薄的,6件毛衣织下来,她眼睛都熬红了。但孩子们穿在身上,美观整齐,心里热乎乎。邻居们议论:“这两个孩子有了母亲,如同换了人间。”

丈夫看妻子眼熬红,面目憔悴,他心疼了:“秀惠,你这样夜以继日地为孩子织毛衣,把孩子的衣服弄得那么齐整,你受累了,可你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实在难为你了。”

“刘丰,咱不和别人比吃穿,咱要和他们比谁的孩子有出息?再说,我们的日子,随着子女成人,会好起来的。”

创造宽松成长环境

两个破碎的家庭组成新家后,石秀惠的生活压力骤然加大。家里收入只有她和丈夫两个人的工资800多元,却有五口人要吃饭、穿衣、还三个孩子上学。那时仅吃粮对于他们来讲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尽管生活艰苦一些,但石秀惠总是尽可能给三个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环境。

天天洗尿布,晒床铺,从不嫌弃。有一天,石秀惠收拾孩子房子,发现两个大孩子都有尿床的毛病。两个孩子为此也特别苦恼,石秀惠从未在尿床这件事儿上训斥过孩子。因为她知道,孩子不是故意的,如果训斥就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不利于治病。作为教师的她同时考虑,如果不彻底治好俩孩子尿床的毛病,就会影响孩子学习,甚至影响到孩子们将来。她带孩子们看病、针灸、吃中药。她用自己的爱心与耐心,经过一年多坚持不懈地洗尿布、晒床铺,吃药打针,终于治好了孩子们尿床的毛病。

“妈,我们的病好了。”两个孩子欣喜地扑到了妈妈的怀里,石秀惠心里一颤,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叫我妈呀!娘仨喜极而泣。

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习惯。石秀惠发现两个大孩子起床后不叠被子,把自己住的房间搞得一团糟,这对孩子成长不利。一个双休日,她首先把孩子们叫到房里,让他们参观一下自已的房间后,去看一会儿电视。接着她将房间收拾整理,又将孩子们叫到房里,让孩子们前后对比一下。然后,和颜悦色地和孩子商量:“你们俩应该学着叠被子,整理自已的房间,并保持房间的卫生。你们觉得妈妈这个要求过分不?如果过分,咱们再商量,如果不过分,你们试着去做,妈妈相信你们!”

两个大孩子表示,今后照妈妈标准收拾房间。由此,渐渐地两个大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哥哥姐姐的影响下,小女儿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她还教孩子学会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等。在学习中三个孩子争先恐后,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为上大学住校打下了基础。

培养孩子从小孝敬父母长辈。石秀惠在孝敬双方的父母上,又给孩子们做出了样子。她非常尊敬、孝顺父母和公婆。每逢年节,每逢过生日,她总要从微薄的收入中拿出点钱,给父母和公婆买点东西,问寒问暖。孩子们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把瓜子嗑成仁送给掉牙的爷爷,包点饺子送给行动不便的姥姥等。

亲疏孩子一视同仁,稍微偏袒继子些。三个孩子之间也会有矛盾发生,但石秀惠经常“和稀泥”有意无意地偏袒两个大孩子。因为她觉得,虽然两个孩子年龄大一些,但他们更需要母亲的关怀。在做新衣服时,宁可不给小女儿做,也一定要给两个大孩子做。但她在教育两个大孩子时也并非无原则地一味迁就。

由于经济条件不够好,石秀惠要计划着省吃俭用。买菜挑贱的,买肉挑肥的,冻得月兑了帮的白菜腌在缸里,一吃就是一冬天。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她总是粗粮细做,换着样儿地给孩子调理伙食。饭桌上小女儿总是抱怨:“妈妈,你为啥光给哥哥、姐姐夹肉,不给我夹呀?”“没有肉了,吃点菜吧?吃蔬菜是增加维生素的?”石秀惠就这样回答自己的亲生女儿。三个孩子和谐相处,健康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十年抓学习毫不放松

石秀惠不仅在生活中照顾三个孩子,还重点在学业上辅导和鼓励三个孩子。用她的话说,就是“夸孩子”。大女儿上高三时,有一天郁闷不乐,躺在沙发上直掉眼泪,妈妈反复追问才知道实情:原来这两天考了几回试成绩都上不去,孩子着急了。“玉玮别着急,考不上大学咱再找别的门路,其实,我觉得你就是考试没发挥好,头两天你的老师还跟我说,你很有学习的潜力呢?”这么一说,女儿的压力小了,学习成绩很快就上去了。

“夸孩子”,也是她最终把三个儿女都送进大学校门的一个教子秘方。

十几年节衣缩食供孩子们读书,呕心沥血培养孩子,终于让石秀惠盼到了希望。2000年,石秀惠的大儿子(继子)刘铁夫以622分的好成绩考入清华大学,2004年又被清华大学保送为本校的研究生。大女儿刘玉玮2003年也顺利考入了四川师范大学,正在读高一的小女儿石书一,则连续几年被评为校级、区级、市级“三好学生。”看到三个孩子个个有出息,辛劳了十多年的石秀惠满心喜悦与安慰。

母爱给孩子自信,教子有方让孩子成才。而石秀惠收获的则是再婚家庭难得的亲情。2001年她因急性阑尾炎住进了医院,玉玮做好饭菜一天三次送到妈妈床前,给妈妈梳头,扶妈妈上厕所,照顾得无微不至。远在北京的儿子也发来短信:妈妈好好养病,过年我就回家看您。玉玮放寒假,给妈妈带回了一条围巾,给姥姥带回了一盒茶叶;不能回家的铁夫则给妈妈邮回了一大包家庭教育系列丛书和京剧光盘。儿子在给爸爸的信中写到:我离家在外,对妈妈的思念一天比一天强烈。爸你要好好对待妈妈,那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妈妈。

同时,石秀惠在工作中表现积极,任劳任怨,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多次受到上级表奖。

2004年5月9日,被赤峰市妇联、红山晚报、校园周刊评为“好妈妈”;2005年5月31日,被全国妇联等多家单位评为“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好家长”;2006年7月26日,在首届内蒙古草原母亲节中被评为“感动草原——十杰母亲”;2006年12月27日,被评为2006年度“感动赤峰人物”;2007年被评为十杰母亲。

石秀惠在荣誉面前没有满足。现在,她要把自己的教子经验传授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孩子成才,让更多的家庭得到幸福

摘自:2007-1-5菅雪燕:爱在草原十杰母亲:《为孩子铺就人生坦途》、徐永生:《继母石秀惠》等文章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继母传最新章节 | 继母传全文阅读 | 继母传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