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历史大底条件回顾
股市有一句俗语,反弹不是底,是底不反弹。四月份以来沪深两市在投资者一次又一次的猜测中震荡下跌,一次又一次让众多投资者失望而归。自从4月19日的破位长阴线出现以来,上证综指在四个半月的时间里累计下跌了。经过本轮下跌,沪深两市已经回到了去年七月行情的起跑点。可见,这个区域对于大盘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到底大盘能否借助国庆休假的契机在此形成重要底部,并开启阶段性反转之旅?我们通过历史环境对比、估值分析和国际国内环境的预测作一番详细的探讨。
一.历史能否重演?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底部的构造需要天时、地利和人和的完美配合。以史上最经典的三大底部战役为基础进行分析,展示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当初的行情的,并由此探寻目前的行情是否有相似之处。
年6月3日的998点,直至2007年10月18日著名的6124点出现,为期两年零4个月的大牛市,期间上证综指上涨5倍,而深成指更是创下了接近八倍的涨幅。是什么造就了998点之后的绝地反击?
天时——改革。当时的两大改革为后期的大反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国家股和法人股可以同时在二级市场上流通,促进了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发展,从而为股市向全流通市场化靠拢迈出了重要一步。二级市场上实现同股同权同价,无形中提升了投资者入场参与的活跃度。另一个里程碑似的改革就是人民币汇率改革。汇改之后,人民币兑主要国际货币开始升值之路,货币的升值直接提升了国内资产的投资吸引力,国际资本不断流入。在内外资本的共同作用之下,股市和楼市等国内资产价格被逐级推高。
地利——经济复苏。1.低利率是上涨的前提。2004年10月29日利率调整之后,直到06年4月,国内利率一直维持在存款基准利率,贷款基准利率的低利率水平。银行利率水平较低造成追求收益的资本在投资渠道上向地产和股市倾斜。增速揭示经济扩张。从05年到07年三年时间内,国内GDP总值分别为,和,保持双位数的高速增长,并且差额数值从扩大到。在经济扩张的基础上,企业盈利能力明显增强。外贸的强劲增长推动经济回暖。
人和——国际形势。当时欧美经济在互联网热潮和金融衍生品发展的推动下比较强劲,外部需求的增长致使我国外贸行业受益,同时煤炭和有色金属等产品的价格也随之飙升,上游资源类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迎来高速增长期。
年10月28日的1664点。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上证综指2008年全年下跌,超越金融危机的始发地美国道琼斯指数,成为全球倒数第一。
天时—宽松的货币政策。2008年末至2009年,信贷的投放量处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市场上货币供应大幅增加,货币政策从适度从紧过度到适度宽松经历了较大的转折。货币供应量增长导致股市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上涨。
地利—四万亿投资造就复苏奇迹。国务院于2008年11月10日宣布实施四万亿投资计划以防止经济滑落,当天沪深指数跳空高开拉出里程碑似的长阳线。此后,多个行业的振兴规划陆续出台,在四万亿投资和行业振兴规划的刺激下,个股层层走高。同时经历了高通胀率的威胁和金融危机的困难时期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逐步恢复,业绩显著好转也为股价估值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人和—国际资本流入。在次贷危机的打击之下欧美经济同时陷入衰退。得益于四万亿投资的启动,中国经济在国际社会上率先呈现出复苏姿态,由此国际资本迅速流向中国。以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为首的欧美国家货币政策陆续出台,打造了流动性宽裕的局面。
3.最近的一次阶段性底部就是2010年7月2日的2319点。抑制房地产泡沫的政策春节后出台,地产调控引发了投资者对于经济复苏折翼的担心,沪深指数从四月份开始连续三个月下跌,A股再度“技不如人”。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帮助下,A股翻盘成功。
天时—人民币升值。2010年6月19日,央行通过其官方网站宣布:“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即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此次改革俗称二次汇改,此后,人民币兑美元不断升值,国内资产价格吸引力再度提升。
地利—出口复苏。在欧美经济强劲复苏的基础之上,国内出口行业受益明显,纺织等出口为主的上市公司业绩提升显著。在业绩增长的基础上,大盘蓝筹股估值低估。
人和—欧美复苏。在量化宽松政策的刺激之下,欧美经济开始逐步步入复苏阶段。欧美的复苏使得新兴市场的加工需求提升。
二.底部形成的共性。
通过对三次A股史上著名“底部”的分析,阶段性底部的形成有这样一些共有的特点:
1投资、出口和消费必须启动。投资、出口和消费并称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三次底部形成的过程中,三驾马车的作用不可忽视。998点时外贸出口和民间投资的增长带动经济回升;1664点是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的典范;2319点欧美经济的复苏带动外部需求,出口受益。三驾马车之中能否至少启动其中一驾是至关重要的。总结起来就是是否有明显的经济增长点出现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回升。
2.货币供应量充足是必要的。998点和1664点的反转同时伴随着货币政策从谨慎转向适度宽松,同时也都受益于人民币升值带动下的资产价格攀升和国际资本加速流入。
3.估值低估。从沪深两市历史估值情况来看,底部的形成也都要伴随着上市公司业绩好转带动下的估值反转趋势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