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 徜徉在古老的大地上82

作者 : 福字驾驭

出了什么,而是在于,年龄给予一个人自身以及他人所带来的心理变化,和他人对于他人由于年龄的差异会形成的一些感受。

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也许觉得,自己距离死亡的日期还很遥远,所以,并不把年龄作为一回事,而当人生的暮色降临,他的心理感受也许会出现很大的变化,首先是他人的态度。

作者给我们叙说了一段故事,一个学社会学的女学生,化装自己以后,来到人群中,她发现,自己的年轻与衰老的不同模样,首先给予他人是不同的反应。

许多人对她(化装成年老的样子)给予了冷漠,而只有老人和孩子,对于她的这样的形状,一是给予了同情,以及形成共鸣,而在孩子的眼里,她却变得是那么的慈祥以及可敬。

这里主要谈论了整个社会对于老人的态度问题,以及老人自身对于由于自己年老会出现的心理问题。这样,来进一步让人们体会人生的年龄所带给人的一种特殊的体验以及味道。

“一生的进程是确定的,自然的道路是唯一的,而且是单向的。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被赋予了适当的特点:童年的孱弱、青年的剽悍、中年的持重、老年的成熟,所有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按照各自特性属于相应的生命时期。”

但是,在这个世界,人们对于老年人的态度,已经不再是视之为成熟了,而在年轻人的眼中,已经是被扫入了展览馆以及博物馆的年龄。

因为,“人与人之间已无所谓单纯的清浊、强弱、枯荣,大家都变成了一个自然过程,渐次分担着不同的基调,每一个基调间互为因果又互相惩罚,互相陌生又互相嘲弄,断断续续组接成所谓人生。”

这种态度,则使人们对于人的年龄的感受,出现了一种非常冷漠的印象。

这是在西方的社会,是所谓的社会保障事业做得很好的社会形态下,人们对于老年人的一种对待。也许,在那样的社会里面,老年人就应该而且必须退出历史舞台,从人生的威武的事件中淡化而出,将自己的舞台以及位置腾让出来,给予年轻人。因为,年轻人毕竟是剽悍的,充满生命力的,而中年人则是持重的,老年人的成熟应该让位于年轻人的剽悍,也只能在后面做一些辅助性的事情,或者,就应该退出人生的舞台,毕竟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正如毛泽东说:“青年人好象早晨*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人,作为一种社会属性,就应该遵循着这样的规律。如果要遵循其自然属性,则更要遵循着“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因为在动物属性上,以力量论,老年人毕竟不是年轻人的对手,以才智论,也许年轻人不如老年人那么老谋深算,但是这种老谋深算,有时候,不免陷于保守,往往会阻碍了人类社会前进的蓬勃的生命力,而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僵化与保守,和人类社会的蜕化。

在这一点意义上讲,其人生的年龄问题,带给人的感觉和味道,则是上升到一种超乎寻常的位置。

当老年人即将在自己的舞台上谢幕的时候,当他们被年轻人漠视的时候,其心理感受是什么呢?

“真正的大自觉与大苦恼,应该产生于黄昏的长椅,冬日的海滩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最新章节 | 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全文阅读 | 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