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汗 第七十三章 构思

作者 : 西风紧

薛崇训召见新任军器监丞萧旦后以四品监的职位为奖励,明码实价地让去办两件事:第一件相对比较容易,造出耐用而xìng能可靠地铁炮,之前神机署就研制出过四én可以使用的炮,加上近期冶金技术有望高,此事已经看得见眉目;第二件比较难,造出无膛线火绳枪,薛崇训画出原理图,建议萧旦用铁皮来锻裹枪管,但这种东西是史无前例的,薛崇训己也搞不太清楚,感觉很难成功,否则也不会用四品官职来做筹码//

萧旦真要能让兵器进入热时代,封侯薛崇训恐怕也不会吝啬现在公元八世纪初,人类的整体技术水平本来就很落后,此前连火yà都没有正式应用,但薛崇训捣鼓出焦炭水泥,竟然还有火炮,尝试成功后给信,觉得有可能在某些领域进行大跃进发展

发展技术的好处就是只需要钱资源,不会牵扯太多,十九世纪有些用热兵器的国家还是农奴制度也没事,晋朝现在有一套成熟的封建制度还需要担心什相比之下,革新秩序规则的时候薛崇训显得比较谨慎,眼下的科举虽然只是改进,也不得不考虑很多

科举制度薛崇训想按照己的意愿来,但权衡之后还是决定用保守的变法规则:由大臣主张,然后皇帝予以“认可“支持

有政治抱负理想的读书人会有己对世道的理解思路,然后通过做官来实现,就连làng漫主义的李白也有澄清宇内后功成身退的理想,只不过实际在为政方便不擅长罢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国家要进行一种新政,过程是这样的:一批有同样想法的大臣掌握权力之后,由一个重臣出主张进行论证,又得到皇帝的支持,然后就开始施行

薛崇训就算这样干,物sè一个大臣来主持这场科举革新如此一来万一变法不利,名义上是一部分臣在政见上的错误,大晋这个政权没有关系,责任可以由一些大臣来扛,还有缓冲挽回的余地;若是皇帝亲主持,一旦失败就是晋朝廷本身不行,至少说法上是这回事比如薛崇训熟读的《王莽传》里王莽称帝后亲颁布的一系列错误圣旨,导致经济崩溃,愤怒的世人目标就直指新朝这个政权,觉得还不如刘汉

当今朝廷,最有分量的大臣无非就是内阁、政事堂两个衙én的十个人,一处是薛崇训的心月复,一处是声望权位都足够的两代元老若是政事堂六个人里选,只能是张说来主持,以前其父官位很低,张说本身就是科举进士出身,采能力一流,己还爱好写书;内阁四人,杜暹长于仗,采稍逊;王昌龄好像不太支持新科举;张九龄苏晋比较适合,资历也差不多,但苏晋有拥立首功

薛崇训权衡之后,觉得让苏晋来主持会比较顺利,至少是一心支持薛崇训的,不会在具体办事的时候来回周璇,对薛崇训实现己的想法更有利

但内阁学士虽然参与军机要务,品级却只是五品,苏晋也不例外让一个五品官来主持天下科考的革新,好像不太严肃所以薛崇训在开始正事之前要做很多准备的布局

在此之前就肯定杜暹攻占营州的功劳,当时的考虑不仅有东北军事权重以及防止河北胡化,还有就是给杜暹升官奠定理论基础

不久薛崇训就下旨,让杜暹卸任南衙十六卫名誉武官衔,晋升为从二品东宫太少保至于薛崇训没有太那并不重要,什太少保本身就是虚衔,什也不用干的什也不用干也不等于毫无作用,作用就是升杜暹的品级一个干着五品学士实权的官僚挂着从二品的品级,本身就是在高内阁学士的地位

又有开疆辟土的功劳为理由,杜暹升级也就无可厚非;内阁学士里头有个从二品的人,到时候苏晋出科举变法,薛崇训便能顺理成章地将苏晋也到从二品,况且苏晋本身就有拥立之功,被升为二品也没人会非议,不然还能说人家拥立错

薛崇训设计好步骤,便开始构思新科举的框架科举制度通过宋明的不断变化,是渐渐发展到成熟的,除薛崇训没人能一下凭空想出一套合理的办法来,这个事儿还得薛崇训己去琢磨

首先是科考的内容取决于薛崇训重视哪方面的能,在的想法里,礼、谋略、科技应用方面是最有用的,前者是奠定天地君亲师常纲的基础,这是维护薛崇训己统治的基本秩序,在还没办法制定一套被人接受的秩序之前,是不能破坏原有基础的,而且问没有达到己去削弱己权力的境界,也无法想通已经掌握绝对权力的人有什动力去推行“民主;后者前所未有,因为古人没意识到技术的作用

其的如诗词歌赋等化方面,薛崇训觉得根本不用考,在官场士林一样能发展,因为此时大家逢场jiā往就要用这些东西以显示品味,这是流行,难道现代应试非要考唱流行歌曲不成;至于道德品格……只要没有作jiān犯科的经历,也不好辨别,薛崇训对于朝里那帮满口仁义道德的士大夫,也没觉得们有多高尚,太高尚的人很难hún到那些位置

决定轻重,然后薛崇训便开始尝试设计规则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杂luàn,如科目居然有五十多科,而且考试并不是月兑颖而出的充分条件,虽然应试制度有很多弊端,但公平xìng显然比唐朝的制度好得多;薛崇训算借鉴的制度并非唐朝武周时期的一套,实际上晋朝建立后这些东西仍旧照着前唐的惯xìng在运行,想借鉴的是明朝的级考试,在规则上制度化标准化……明朝制度是封建中央集权发展最成熟的规则;至于最后一个王朝清,只能是作为少民奴役大多数汉人的成功典范,比成吉思汗还要厉害,但制度上照抄之后华夷结合,画虎不成反类犬

正式科举级,步入科举道路之前需要取得生员资格,有资格的生员一律称为秀

资格考试为步,这步基本照抄明朝后稍作改变步从由低到高的行政级别进行,晋朝延续李唐覆灭前夕的地方行政区划分州、县两级,除此之外还有“道这个级别实际不属于行政级别,天下十五道没有制度xìng的衙én,只有中央委派下去起监察地方施政的御史,但可以再采访使治所设置学政衙én,从未形成级考试

第一步,只要是晋朝管辖地盘内的人,士、农、工、商、军籍贯的代无作jiān犯科记录者都可以参加(较明朝范围更广),由各地县令主持很简单的入én考试,主要考读书写、算术,也就是身家清白、识、智商正常的人都可以入én;第二步由各州刺史安排官员进行州试,参加这一步考试需要本县秀数名担保身家清白,第一次因为没有新制度下产生的秀只有取消这个步骤,考的内容第一步差不多考题稍难,关键是要读书识有点头脑,然后确认是良民出身;

以上都是一年一考,比较容易最后一步是各道学政衙én专业主持的年一考的院试,合格的就是各州治所的州学(州治所不设县)、县学的合格生员,成为秀,有资格进入科举道路,这一步考试的内容也是薛崇训革新的关键场考试,个内容:经义(读通传统典籍)、策问、数学

内容没有诗赋,实际上就算在明朝最后一场诗赋考试也不是那重要,聊胜于无的考试但薛崇训改成数学之后就不会不重要,因为数学本身就容易判断正误,答案是标准的,不会做没考合格就肯定没法通过运作起来也简单,薛崇训己出题就行,然后给考官下达答案,照着批阅试卷就行,就算考官己没读通《数学》只要学阿拉伯数的规则,也能批阅出成绩来

薛崇训的想法,只要是进入科举的读书人,都有各方面的基础这些选拔出来的士人有数学基础,以后薛崇训想在翰林院设置其理科方面的研究部én就好找人;就算没有这方面志向的人,也不影响们专攻策问,以前学的数学当做锻炼思维并没有什坏处

另外为革新科举方面的公正制度,规定从资格考试的院试开始批阅试卷之前都要让书吏誊抄答卷、封上姓名;所有考试不需要用固定的模式做章(除数学),规定一个数范围由发挥

取得生员资格的人以及家人免徭役,不用再被点到去修河、工事、宫殿、运军粮等差事;进入州学县学学校读书要进一步进取的优秀人可以得到国库财政补贴,但依旧jiā税,真是一穷二白出身的人也jiā不多少税,况且全家还免征丁这项大负担薛崇训这样构思是为防止后期生员一多还当地主、大商人,造成财政困难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天可汗最新章节 | 天可汗全文阅读 | 天可汗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