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 第一百二十七章 暗潮涌动(中)

作者 : 澹宁居士

张继顿了顿,继续说道:“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居然攻入北京。先帝只得暂避承德,命令您留京全权处理与英法的‘议和’事宜。随后,在您的主持下,我们与英、法两国分别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与《中法北京条约》,英法才得以退兵。咸丰十一年,先帝病死于热河,这时的朝局就变得微妙起来。一方面,先帝在遗照中留下肃顺、载垣、端华、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八大臣辅佐当今皇上,却没有给您任何名分。另一方面,您在主持‘议和’期间所展现的才能,得到了在京的宗室贵胄和朝廷士桂良、户部侍郎文祥和内务府大臣宝鋆等都曾经写信或者登门游说,希望我效法宋太宗。但是,我都明确回绝了,表示我更愿意效法周公,辅佐当今皇上成为一代明君。”

张继点点头,说道:“我相信您说出这些话是真诚的。”

奕?长叹一声,说道:“十年夺嫡之争,十年府邸蛰伏,我早已看透了,也厌倦了。特别是主持‘议和’期间,我与英、法两国的外交官和军官进行了大量的接触,深深地感受到了我大清的落后,当时,我的想法就只剩一个了,那就是发展‘洋务’,富国强兵。”

张继说道:“其实说句诛心的话,当时的局势下,您的确是继承大位的最适当人选。不过,您回绝了宗室贵胄和朝廷大员们请求您继位的请求,但是您还是协助太后发动了‘辛酉更张’。”

奕?点点头,说道:“确实如此,肃顺、载垣、端华、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八大臣都是饱学鸿儒,为人正直、为官清廉,这是我一直以来都敬佩万分的。但是,他们食古不化,盲目排外,反对‘洋务’。如果真的由他们来辅佐当今皇上,我大清只怕会更加闭塞,更加落后。另外,老臣辅政,大权旁落,这也是极其危险的事情,一旦朋党争权,萧墙祸起,那先帝岂不成了我大清的罪人?当时,太后已经有意要处理掉他们,于是我就协助太后,在从热河护送先帝灵柩返京之际,发动兵变,将他们一网打尽了。虽然这样做违背了先帝的遗诏,对他们也不公平。但是,我别无选择,我也并不后悔。”

张继点点头,说道:“您说的没错,有时为了大义,我们只能牺牲一些小节,我相信,后人一定会给您一个中肯的评价的。我们接着往下说,从‘辛酉更张’开始,太后就非常倚重您。您被封为议政王,并担任军机处领班大臣,还陆续兼任宗人府大臣内务府大臣,总管皇族事务和宫廷事务,并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的职务主管外交事务。可以说,您是总揽了内政外交大权,无论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还是推行‘洋务运动’,您都是主导者。可以说,这么多年来,您是大清实际上的掌舵人。但是,您是否想过,这样的状态是可持续的么?”

奕?悚然一惊,说道:“你的意思是?”

张继点点头,说道:“是的,这样的状态只可能是暂时的,过渡性的,不是可持续的。当今皇上继位的时候,确实是主少国疑的情况,我大清又有‘**不得干政’的祖训,太后只能用‘垂帘听政’的方式打擦边球。此外,太后毕竟是女人,不可能抛头露面地去直接处理政务。所以,太后才必须仰仗您。也就是说,这些年,这也就是您能总揽内政外交大权,推行‘洋务运动’,进而推行‘新政’,并不是因为太后认同您的政见您,而只是因为您是最适宜的辅政人选。因为您上有皇叔之尊,中有主持‘议和’,镇压太平天国之功,下有宗室贵胄和朝廷大员们的支持,此外,您没有登基自立的野心,您说,还有比您更合适的人选么?”…,

张继顿了顿,又继续说道:“但是,话说回来,皇上毕竟会长大,总有亲政的一天,到那时候,您又该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

奕?说道:“但是皇上支持‘新政’,对我也信任有加,他确实是诚心诚意地要我继续辅政的啊。”

张继说道:“是的,皇上的确支持‘新政’,对您也信任有加,他确实是诚心诚意地要您继续辅政。但是您是否考虑过这是为什么?这是皇上在布局。皇上知道,太后其实并不支持‘新政’。当年她发动‘辛酉更张’,清理肃顺、载垣、端华、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八大臣并不是因为他们食古不化,盲目排外,而只是因为他们作为辅政大臣威胁到了她的权力。作为大清的皇帝,作为爱新觉罗氏的子孙,皇上认为自己有责任使大清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但是他又自知龙体欠安,时日无多,因此在为身后事作安排。他知道您为人正直、支持‘新政’,所以仍旧要您继续辅政,是希望在自己龙驭归天之后,借助您的力量与太后的力量抗衡,使‘新政’能够被推行下去。换句话说,皇上已经把您当成了‘新政’和大清的希望了啊。”

奕?完全没有想到那个平日里脸色苍白、满面病容的弱冠少年居然有着这样远大的志向和深厚的城府,想到他对自己的信任和托付,不由得悲从中来,失声痛哭道:“皇上……皇上啊”。

张继说道:“恭亲王爷,请您节哀。现在的局势您应该已经看明白了,一旦皇上驾崩,围绕着我大清未来数十年的政策走向,‘新政’派和守旧派之间必定会有一站,您是我们‘新政’派的首领,中堂大人、李鸿章大人、左宗棠大人等是我们‘新政’派的中坚,太后则是守旧派的幕后支持者,信亲王爷和倭仁是守旧派的主脑,他们还网罗着一批六部衙门的官员,虽然没有什么确切的证据,在我看来,醇亲王爷也和他们是一个阵营的。至于‘新政’派和守旧派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全要看您愿不愿意前进一步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最新章节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全文阅读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