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 第一百二十九章 鹬蚌相争(上)

作者 : 澹宁居士

奕?沉默良久,问道:“松涛,那照你看来,我们当如何应对呢?”

张继笑道:“这正是第二个问题的答案。”

奕?疑惑道:“此话怎讲?”

张继笑道:“恭亲王爷,从我们刚才分析的情况来看,皇上的龙体是否安康就是此次政争是否会发动的前提。如果皇上龙体安康,那么太后就会延续之前的做法,韬光养晦,以静制动,暂时不会做出明确反对‘新政’的事来。如果皇上龙驭归天,那太后就像发动‘辛酉更张’一样再发动一次政变。至于这次政变是以温和的形式还是激烈的形式则取决于我们‘新政派’的力量了。”

奕?道:“你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新政派’的力量足够强大,就可以保证安全么?”

张继摇摇头,缓缓说道:“恰恰相反,如果我们‘新政派’的力量弱小,太后尚可从容解决,‘新政派’的官员就会以较为体面的方式下野,人身安全也基本可以得到保障,倘若我们‘新政派’的力量太过强大,太后一定会寝食难安,必然会采取断然措施将我们一举拿下。”

奕?被张继的分析吓得目瞪口呆。事实上,张继说的这些东西,奕?之前也不是没有想过。但是,出于对自己地位的自信,出于对慈禧和自己的感情,这些想法也只是在脑子里过一下就立刻溜走了。今天听到张继如此分析,他虽然惊诧万分,却也恍然大悟,平日脑子里的碎片被一片片地串了起来,一下变得清晰不已。

想到这里,奕?反而镇定起来,沉声道:“松涛,那你说说吧,我们如何更进一步?”

张继沉吟片刻,正色道:“恭亲王爷,这个办法说出来实在是大逆不道,您也未必能够接受,但是我还得说。我所说的更进一步的意思就是:在皇上龙驭归天之后,您登基自立,再将太后软禁起来。这样一来,可以保证‘新政’一直被推行下去,我大清民富国强、万邦来朝就指日可待了。此为上策。”

奕?慌忙道:“此法万不可行。篡位自立,不忠不义,怎能见容于天下?咸丰十一年(1861年),主少国疑,百官拥戴,我尚且没有登基自立,倘若现在这样做了,名节置于何地?那样一来,我岂不是成了爱新觉罗氏的罪人。既然这是上策,那你说说中策如何。”

张继长叹一声道:“我也早已料到您会有这样的想法。其实,唐宗宋祖都是万世流芳的明君。但是,他们上台的方式一个是杀兄逼父,一个是叛主自立。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史家和后人对他们的评价。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帝王将相能否流芳百世不在于其上台的方式道德与否,而在于其政策是否以民为本啊。”

奕?摇摇头,说道:“这种浅显的道理我怎么会不明白?但是,如果我真的登基自立,实在无颜去见宣宗皇帝和先帝。这条办法你就不必再提了。”

张继点点头,说道:“那就只好说中策了,中策就是在皇上龙驭归天之后,您以皇上没有子嗣为由,迅速从宗室中寻找一名幼童,立为新君,再将太后荣养起来,不让她再参预朝政,由您来辅政,一直到新君亲政为止,这能保证‘新政’推行十余年不被打断。到那时,‘新政’已经蔚然成风,颇具气象。无论谁上台,应该也不会、不敢、。不能废除‘新政’了。此为中策。”…,

奕?说道:“这个办法虽然比上一个要好一些,但是仍然会遭非议,我不想做周公,更不想做曹操。松涛,我并非爱慕虚名而对国事没有责任感,但是我必须得保证自己有底气、有颜面进太庙,你懂么?你不妨说说下策。”

张继沉声道:“下策嘛,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

奕?沉默下来,目光也变得暗淡。

一时间,书房里又陷入那感到尴尬的安静,只能听得到火锅煮沸时发出的“突……突……”的声音。

……

终于,还是奕?打破了这沉默,他端起酒杯,对曾国藩和张继说道:“好了,兹事体大,容我考虑考虑再说吧。伯涵,松涛,今天本来是想听你们好好讲讲定海海战和远征俄国的详细情形的,我们就不谈这些烦心的事情了。皇上虽然龙体欠安,至少还是可以支撑个一年半载的,这期间会发生些什么事情原本也很难说。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我们终归会找出应对之策的。我向你们保证,无论人事如何调整,无论政局如何走向,无论我个人的处境如何?我都会一如既往地支持‘新政’的推行的。我断不容‘新政’大业断送在任何人的手里”,说罢,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随即用筷子指点着火锅和那八样小菜,说道:“这桌酒菜是我命人精心准备的,用料考究,烹饪也都出自名厨之手。你们不要拘束,好好享用吧,不要辜负了我的一番心意才好。”

曾国藩和张继也赶忙举起酒杯,一饮而尽,边喝酒吃菜,边向奕?讲述起定海海战和远征俄国的详细情形来。

……

这顿饭不知不觉地吃了将近三个时辰,火锅下的木炭终于燃尽了,奕?、曾国藩和张继三人也都酒足饭饱。

奕?打开书房的大门,望着从天井中纷纷落下的雪花,不由得感叹道:“都说‘瑞雪兆丰年’,今年入冬起来,北方降雪充沛,想来明年会有个好收成啊”,说罢,想曾国藩和张继招招手,将二人引回到大厅。

随从早已奉上酽酽的热茶和各色精致点心,带上门出去了。

奕?小口地啜着茶,就目光收回来,对张继说道:“松涛,你这次率兵远征俄国,奔袭千里,深入敌后,取得了不俗的战绩。但是,我始终认为,我们能够取胜,是战术的因素和运气的因素多一些。倘若将来再与俄国开战,我们还能取得这样的战绩么?不知道你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最新章节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全文阅读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