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 第二百四十八章 满腹疑云(下)

作者 : 澹宁居士

一个粗壮大汉一只手拧着另一名瘦小男子的脖子,另一只手握成拳头,不断地向那名瘦小男子的头部砸去。那名瘦小男子经不住打,嘴里不住地告饶。那个粗壮大汉却不为所动,雨点般的拳头不住地向下猛砸。

那名瘦小男子被打得七荤八素,双手不住地在地板上乱模,正好模到一把矮凳,趁那个粗壮大汉一个不注意,砸到了那个粗壮大汉的头上。粗壮大汉的头上登时被拉出一条寸许来长的口子,鲜血不住地流出来,一个站立不住,向后倒去,正好撞在那名倚在柜台边饮酒的男子身上,将他身上的布衫拉开个口子,露出了掖在腰间的一把匕首。

那名瘦小男子一看闯下了大祸,急忙跌跌撞撞地跑出了小酒馆。

那名倚在柜台边饮酒的男子也显然没有预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时间慌了手脚,急忙拉起布衫,掩住掖在腰间的匕首,急匆匆地走出了小酒馆。与此同时,那两名外地客商打扮的男子和那名正在沿桌叫卖桂花糖的男子也一前一后,向小酒馆外走去。

张继站起身来,走向那名委顿于地的粗壮汉子,问道:“这位兄弟,你的伤不要紧吧”,说着,伸出左手,想要将他拉起来。

那名男子满脸沮丧,将手递给张继,在后者的搀扶下艰难地站起来,说道:“不打紧,多谢这位客官了”,然后就头也不回地向小酒馆外走去。

与此同时,张继的心“砰……砰……”地剧烈跳动起来,他假装若无其事地走回桌子前,在小心翼翼地四下观察一番,确定没有任何可疑人物注视着自己之后,才将紧握成拳的左手舒展开来,只见一张长约寸许,指头来宽的小纸条正静静地躺在手中。

这张小纸条是他在搀扶那名粗壮汉子时,对方悄无声息地递到他手中的。他当时只感觉手中触感有异,又不敢当下查看,只得紧握拳头,走回桌子前。

秦谋发现张继表情古怪,从怀里取出一锭银子放在桌上,大声喊道:“小二,结账”,然后拉起张继和早已惊呆了的容闳,向小酒馆外走去。

……

当天深夜,大沽港,悦来客栈。

悦来客栈是大沽港附近最大的一间客栈,据说老板佟德贵是天津府知府于冠海的小舅子。因此,平日里,无旅役,还是地痞都不敢前来造次,安全又清静,因此在前来大沽港的外地客商基本都住在这里。

不久前,三名客人前来投宿。小二看他们三人服饰华贵、仪表堂堂,不敢怠慢,将他们领到了位于二楼的天字一号房。这三名客人话不多,要了洗澡的热水之后,就拿出一锭银子,打发小二下去了。

……

秦谋从门里探出头去,四下张望了一番,确定走廊空无一人之后,阖上门,将门闩紧紧插了进去。容闳也朝窗外环顾一周,确定没有异常之后,紧紧闭上了窗户。

张继屏住呼吸,将那张小纸条慢慢舒展开来,只见上面赫然写着一首小诗:“山高路远意迟迟,莫道惊风送鱼雁,朗朗乾坤藏祸心,夜半三更掩门逃”,笔迹不是他所熟悉的任何人的,而且字体歪歪斜斜,连刚刚启蒙的童生都不如,显然是书写者故意为之的。

张继放下那张小纸条,双眉紧锁,左手轻轻地揉捏额头,仿佛在思考着什么事情。…,

秦谋和容闳也走过来,研究其上面的内容来。

半晌,秦谋说道:“张大人,看来,我们确实面临着危险,虽然还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来头,但是,这张小纸条无疑是知情者在向我们示警。”

容闳摇了摇头,说道:“现在情况不明,一切扑朔迷离。也说不定这是对方为了制造混乱故意为之,想要引我们上钩呢。”

秦谋点点头,说道:“达萌兄说得没错,这种可能也是存在的。张大人,毕竟敌在暗处,我在明处,我想我们还是取消调查研究的计划,按照原定计划由沿途的地方驿站接待好了。在沿途的地方政府护送之下回京相对更安全一些,毕竟无论对方什么来头,应该都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和官兵发生冲突吧。”

张继摇摇头,说道:“现在,就连这张小纸条到底是知情者在向我们示警,还是对方想要引我们上钩,我们都不知道。在现在的情况下,一切都是未知数,我们一定要谨慎行事才好。所谓‘兵不厌诈’,要我说,我们索性反其道而行之,一路乔装改扮,继续调查研究的计划,只要回到北京,我们就安全了。”

秦谋沉吟道:“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只是太过行险了。”

张继笑着说道:“凤鸣兄,你跟随我这么多年,还不了解我是什么样的性格么?这些年来,咱们干的哪一件事情、打的哪一仗不是行险?‘兵行诡道’,没有风险,哪里来的收益啊?”

秦谋点点头,说道:“那好,就按照您的意思办。代善兄弟一会儿就该回来了,今天晚上我们两人轮流守卫,您和达萌兄可以放心安歇。”

张继点点头,缓步踱到床前,慢慢躺了下去,双臂弯曲枕于头下,仿佛还在思考着什么事情。

……

第二天清晨,张继一行四人早早退房,在大沽港附近租了一辆马车,向天津城赶去。他们昨夜已经商定,乘坐火车经由新开通的京津铁路返京,既有安全保障,也可以顺便进行调查研究的工作。

……

张继一行四人来到位于天津城东的天津火车站时,距离发车还有两个小时的时间。闲来无事,四人就在天津火车站附近闲逛起来。

京津铁路是同治五年(1866年)张继上《为修筑铁路事辨析利弊折》之后,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同意修筑的。

最初,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态度非常坚决,表示虽然修筑铁路有利于国计民生,但是北京地区和奉天地区不得修筑,以免惊扰祖宗陵寝。奕?和曾国藩多番游说,才终于以“修筑京奉铁路之后,太后和皇上可以乘坐火车前往祭陵,免去舟车劳顿之苦”的理由成功说服了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同意首先在北京地区和奉天地区修筑铁路。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最新章节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全文阅读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