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 第二百四十九章 京津铁路(上)

作者 : 澹宁居士

奉天地区多山,修筑铁路势必会遇到挖掘隧道的问题,由于施工经验和工程技术有限,大清铁路运输公司决定在地处平原地区的京津之间先修筑一条试验性的京津铁路,在积累更多施工经验的同时,解决一些工程技术上的难题。

最终,在大清铁路运输公司聘请的法国工程师让·贝尔蒙多的指导下,大清铁路运输公司的工程师们成功地设计出了最优的施工方案,耗时两年,京津铁路终于修筑成功。

本来京津铁路最初只是作为试验性铁路修筑的,用于积累施工经验、解决技术难题,顺便检验从法国进口的蒸汽机车,大清铁路运输公司甚至连收回成本的打算都没有。

没想到,正式通车之后,京津铁路的客流量和货物流量与日俱增,需要经常往来于北京和大沽港的客商们纷纷选择了铁路这一便捷、舒适的交通方式。过去,从大沽港输入的货物不得不走水路或者陆路进京,不仅耗时甚久,而且价格高昂,很多生鲜类货物常常在半路上就不得不处理掉。现在,有了京津铁路,这些货物可以快速、安全地运抵北京,大大减少了运输成本,降低了运输风险。

短短一年时间,大清铁路运输公司赚了个盆满钵满,上缴的税款和利润几乎与甘肃一省全年的赋税相等。这样一来,兴修铁路成了朝野上下的普遍共识。大清铁路运输公司趁热打铁,在不久前举行的股东大会上通过决定,年内开始修筑京津铁路二期工程,将铁路线直接延伸到大沽港。

……

天津火车站是一座中式殿堂建筑,候车大厅是整个火车站的主体,两旁的厢房则是大清铁路运输公司的办公场所和一些茶馆、酒肆,从候车大厅的后门出去,就是宽阔月台。

望着伸向辽阔远方的两条铁轨,踩着脚下坚实的枕木和道渣,听着耳畔鼎沸的人声,张继想起了当初为了游说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同意修筑铁路和解决大清铁路运输公司资金缺口问题而彻夜难眠的那些日子。往日的辛苦终于换来了今天的成果,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想到这里,张继的眼眶也不由得变得湿润起来。

容闳蹲子,抚模着光滑的铁轨,叹息道:“当初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对一切都感到新奇无比,最让我震惊的就是横贯美洲大陆的太平洋铁路,那绝对是奇迹般的浩大工程,它全长3000多公里,穿过无数的崇山峻岭,跨过无数的河流湖泊,最终连接了太平洋和大西洋,是人力战胜自然的最好写照。现在,我们国家也终于有了自己的铁路。有朝一日,我们也能修筑出我们自己的太平洋铁路。”

张继点点头,说道:“是啊,凡铁路之所布,即权力之所及。一切其他之兵权、商权、矿权、交通权,左之右之,存之亡之,操纵于铁路两轨,莫敢谁何。故夫铁道者,犹人之血管机关也,死生存亡系之。有铁路权,即有一切权。有了铁路,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自然资源就能被有效地整合起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货畅其流’就不再只是梦想了。更为重要的是,在目前所推行的‘新政’措施中,修筑铁路是最受非议和阻碍的,因此,朝廷同意修筑铁路也就相应地具有了象征意义,它象征着‘新政’的观念已经开始渐渐被朝野上下所接受,那些反对‘新政’的陈腐观念也渐渐失去支持。‘新政’的观念会随着铁路线的延伸推广开来,日渐深入人心。毫不夸张地说,京津铁路正式通车之后,‘新政’的潮流就是任何力量也逆转不了的了。”…,

容闳笑着说道:“张大人这番宏论鞭辟入里,真是高屋建瓴、拨云见月。听说您当初为了游说朝廷同意修筑铁路和解决大清铁路运输公司资金缺口问题,也是受到了不小的非议,花费了不少的力气呢。”

张继点点头,说道:“是啊,观念和政策上的阻力非常大。很多守旧派官员暗中串联,一部分向太后和皇上上书,或者高谈“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或者污蔑“火轮动地,扰我先人;开山裂谷,断我龙脉”,反对修筑铁路。另一部分则在民间大造谣言,说修铁路就势必要拆建铁路沿线的民房,迁移铁路沿线的坟地,而开矿则会破坏当地风水。总之,他们使尽了各种手段力图使太后和皇上以及大多数不明真相的民众打心底里反对修筑铁路。我们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殊为不易啊。”

容闳笑着说道:“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这一代人注定是要牺牲掉自己的幸福,来为后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的。”

……

说话间,伴随着一阵“呜……呜……”的轰鸣声,一列火车由远及近驶来,黑色的蒸汽机车头吐着浓重的水汽,红色的车厢里人头攒动,一派热闹景象。

张继望着由远及近驶来的火车,第一次感受到了近代文明的力量。在他穿越回清朝之前,他每天都在接触和使用着各式各样的高科技设施,却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感觉。今天,他只是看到了火车这样一种科技含量并没有那么高的交通工具,却由衷地感到赞叹。张继心想,大约是因为自己参与、见证了它诞生的全过程吧。

张继还在发呆,火车已经稳稳当当地停在了他的面前,乘客们大包小包、迫不及待地从车厢中挤了出来,秦谋在身后压低声音说道:“张大人,我们准备上车吧”。

张继点点头,四人依次向车上走去。

……

由于十五件返京的车次,车厢里的人并不多,乘客们也就不按照车票上的号码坐,都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闲聊。

张继特意挑了一排周围人多的座位居中坐了下来,想要从这些乘客的闲聊中听听这半年来,‘新政’推行的情况如何。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最新章节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全文阅读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