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GL) 仓社青苗

作者 : 君朝西

阁内静谥,春日暖阳穿过东面八扇清漆楠棂的敞开窗户,将坐在紫檀书案后的女子染上一层薄薄的金黄光芒,益显雍容。

案头摊着一份奏折,是司农寺丞陈旉上的言事折子——《建言民社义仓札》。名可秀端起翠叠薄釉茶盏抿了口,一目十行地阅过。

这是陈旉建议设置义仓的第二道折子。去年九月他曾上书政事堂,请在诸乡设置义仓,以作赈粮之用——

他在折中道:天下多灾年,一遇凶年,百姓则流离失所、冻饿饥死。常平仓开仓赈粮但粮食不够用;强迫富人‘捐赈’则能力有限,并滋生民怨;从千里之外输粮则远水不解近渴;转移灾民到有粮之地则远近交困。现今江南和两淮灾事先后得赈,一则中枢措置及时得当,二则监察官员严峻不枉法,三则得民间共济会之助,方渡过这场大灾。然经此灾事,却曝露出常平仓赈灾无力的窘迫,以及现今常平制的不足,建议仿照隋制设乡村义仓,诏令天下各州遇丰收之年,三等户以上夏秋二税每斗多缴一升,以作贮粮,用于灾荒年赈民。

陈旉说的义仓制曾在宋仁宗庆历年间时诏行过,但未行多久便废罢了,神宗朝时又复立,未几年又罢去,赵佶在位时也曾置义仓,却是与常平仓般,多作为借贷青苗钱之用,反而失去了赈民于荒年的功用。

陈旉建言的民社义仓与本朝几代的义仓有相似处,又有不同处。呈入政事堂论议,多数相公对其建言持异议,有说是在赋税之外重复征税,有的认为乡里建官仓恐招盗贼而守卫能力不足,有的认为已有常平仓赈济,有的认为设义仓扰民。他的上书遂被驳回。

这位司农寺丞却未气馁,又做了更细致深入的考察,再次上书,这次却是递到枫阁。甚少有人知晓,这位躬耕于扬州西山的修道名士竟然是名可秀笼络的人才;曾保荐陈旉入朝的前扬州守臣、时任御史中丞的赵鼎也以为是自己慧眼识才加诚意感人,方说服这位通晓农事却于仕途无意的隐修名士弃道入官。

陈旉在上呈名可秀的奏折中道:

“臣以为,政事堂所驳概属妄议。如讲义仓是赋税之外又加税,但臣设义仓之意,乃是教民贮粮以备水旱,朝廷为此立法,不是为官府谋利,实行久了以后,百姓必定乐于缴纳。

“如讲恐招盗贼,但盗贼多为偷抢价高之物,不在偷抢谷粟,今乡村富室有贮栗数万石的,不闻有劫掠之虞。且盗贼之起,本由贫困。若乡设义仓,百姓有贮存谷栗,虽遇水旱灾害,亦不愁饥饿之乏,则人人自爱而不犯法,这正是消除盗贼产生的根本。

“如讲有常平仓足以赈济,然朝廷设置常平仓,是平抑粮价之用:遇丰年时,常平司比市价适当提高籴入,以免谷贱伤农;遇荒年季节,常平司则低价抛售积谷,以免谷贵伤民。如此,使百姓不受粮价过高过低之伤。而遇凶年常平仓发以赈粮,则违背建仓本意,兼且粮谷折输等花费一应出自常平钱,而今财力积蓄并不丰厚,若再遇大灾,则常平仓更加窘迫困乏。

“臣建言恢复庆历年间义仓制,以上三等户每年两税时加纳义仓粮,遇灾荒年则免缴。这些上三等户均是地方富室,每二斗加缴一升不成负担。臣概以估之,一中等州正税每年收入十万石,则义仓可得五千石,推而广之,其利博矣。

“况乎,田地豪富之户多为兼并之家,占有田产为广,则义仓收富户之粮亦多;而中下等人家占有田产往往很少,则义仓收他们的粮亦少。若遇水旱灾年,兼并之家未必靠义仓粮赈济,而中下之民则先受了义仓的好处。如此国家既抑了豪户兼并田地,又以义仓粮制匀富周贫,降减贫富悬殊过甚而起的怨憎和隐患……”

名可秀看到“匀富周贫”这句时不由微微一笑。

“臣建言在诸乡建仓贮米,盖因饥民分布于乡间,若如常平仓般置于州县之城,则往往因‘水脚之费,搬运之折,无所从出’,而使村里不敢问县要,而县不敢问州要,以致即使有赈仓之粮,却不可使赈谷遍及村落。是故,臣以为,应在诸乡建义仓,选乡中年长有德之辈主管,县衙惟掌仓谷总量……”

阅毕,她沉思了一会,提笔在留白折页批道:

“汝言甚有道理,常平仓主职应为国家平准粮价用,粮谷市价不稳则国不稳,至于灾年赈济则为余粮之兼,不应主以赈事。故,可以另置专司赈济的民社义仓,不由常平司统,隶属转运使司,司农寺执督导之责。

“民社义仓既是置于乡里,其制与前代义仓亦有不同,可另名‘社仓’以示区别。此外,有两点要详加斟酌:其一,社仓既是贮粮赈济之用,便是国家普惠万民之举,仅划上三等户加纳仓粮,官府难免背上‘劫掠富家’劣名,久之必使富户怨隙,不利稳定。官府既分民户五等,可按等级不同各缴不等之粮,如上三等户每二斗缴一升,四、五等户可每升缴一合,具体由司农寺会同户部审慎议定。

“其二,政事堂议说建社仓会扰民,盖因建仓的木料是向百姓强取,这是历代因袭的弊习。之前朝廷已明发诏谕,禁止州县修治邮传驿舍时向百姓强取木料,建社仓亦当如此。如今谷仓已代以砖石构制,如何做到既建成社仓又不扰民,且花费要少,司农寺要拟出办法来。”

她思忖片刻,又落下一句:“政事堂议后,再发诸路征求意见,务求考虑周全。”

名雅进来换了盏热茶,“宗主,歇会再看。”话音方落,阁内便响起“歇会、歇会、歇会”三声清脆如鸟鸣的声音,名雅顿时咯咯笑出来,名可秀也不由莞尔。

鸟鸣声出自东窗下,窗侧靠墙壁新立了一座紫檀木满雕丹凤朝阳的落地钟,钟座顶端立着一只栩栩如生的精雕翠鸟,“歇会”的鸣叫声正是随着翠鸟的一点一啄发出。这是蠡山工研坊制出来的自鸣摆钟,历时一年半终于研造成功,正心阁内的即是第一座钟,今日上午方远途运到,让铁卫都稀奇了一番。

名雅笑嘻嘻道:“这钟叫得好呀。”每过半个时辰鸣叫一次,正好提醒宗主休息。

这主意当然是卫希颜出的。摆钟初次鸣响时,名可秀忍笑不禁,又因了卫希颜这份体贴而心生暖意。

不好忤了爱人这番心意,她端起茶盏走到窗边稍作歇息,名雅抿着笑轻步退下。

枫阁四面都植着疏密有度的枫林,到深秋时便尽染霜色成火红,这个季节却还是青绿,入眼透着清爽。枫林之外花树丛丛,小桥流水处处,亭台相连,将江南秀雅之色尽拢其中。

名可秀喝了盏茶,看了会园景,便又坐回书案前,抽出张印了枫叶暗纹的雪白笺纸,提笔写道:

“两淮灾事收尾,中枢可有反思此期救荒措置有何得失?各牵连赈灾职事的部司衙署要安排专人检讨经验教训,撰写总结报司农寺。司农寺要归总统合,修订前代《荒政要略》,编撰更加完整且实用的《荒政全略》,应立纲目:赈粮仓储制、灾事层报制、水旱蝗疫诸灾分类制、赈灾流程分责制、灾年粮食市易和抑价制,等等。经践行有效的赈灾新措要编进全略中,作为朝廷规制令行,已显现的弊制要摒弃,或代以革弊之法。

“书成后,明发诏谕颁诸路州县施行,同时印发太学国子监并诸州学,使学子科举入仕前即晓民生之务,诸如户部、司农寺、常平司等与有荒政有涉的部司官员和地方州县守令之臣,属新官上任的,其任前教习条目要增列《荒政全略》这项,司农寺执考,未过者不得赴职。”

她搁笔时抬眸扫了一眼摆钟,镂雕成鹰嘴状的亮银指针停在申时二刻的刻度上,衙门已经落班。

将枫笺对折封入函内,她叫进铁十一,将已批的陈旉奏折和笺函递去,令道:“折子递回陈西山,信函递送丁擎升。”

铁亥应了一声“是”,回到侍卫阁子换下黑衣劲装,着了身石青色的杭绸衫裤,出了枫阁不紧不慢地行往陈旉所住的睦仁坊官舍。

名可秀正看着江宁府守臣杨邦义的言事折子,奏议恢复宣和末年罢却的青苗法,革其弊后择地试行。

“臣知江宁府义稽首言:尝闻国家承平日久弊政渐显,太祖开国到神宗嗣位历有百年,而冗官冗兵冗费之弊已累危社稷。国家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遂有安石执政变法图强,新政六项中青苗法为其一。是法诏行,令州县各等田户于每年夏秋两税前向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当年借款随春秋两税归还,官府每期取息二分。安石立此法,是为青黄不接时救济百姓之用,并抑田地兼并,然新法行之十六年,流弊从生,朝野攻讦愈甚,神宗薨后即废。

“哲宗后道君皇帝即位,夫蔡京执政上言恢复神宗新法,名为变法富国,实则揣摩上意行谄媚之实,因是青苗、免役、方田诸法皆复,然根弊未除也。更因蔡京王黼等奸佞之流处政,上贪下腐,朝纲败坏,诸新法更成害民之政。到道君禅位后,新帝登基即诏令废止,迄今未复。

“然臣审青苗之法,立法本良,弊害丛生根由于地方执行不善:官吏为邀功,不问贫富,强行均摊配之,迫逼百姓借贷,且随意提高利息达四五分甚至八分;贫者无力缴还,吏督之急,则逃散四方;地方豪强则趁时贱买田宅,横肆兼并,或将借贷转手而成高利放出;又有为富不仁者,藉安石之名而行凌虐掳掠之实。遂使青苗法反成官府辗转放高利贷,榨取百姓利息的苛政。

“臣以为,青苗法确可解决农户青黄不接时节的生计,全然摒弃不用殊为可惜。为践证此法有效,臣于建炎二年正月,择治下溧阳县试行,初仅在每乡择四五等户各十贷以不等量的粮种,少贷者当年夏收即还贷,多贷者分夏秋两收分期还粮,每期取二分息。初见成效后于次年再扩借贷户数,又继续践行两年,一百七十借贷户均连息缴清矣,无有积欠不还者。溧阳县令因报乡村有更多田户申贷,江宁其他几县闻之亦请试行。臣不敢妄行推广,遂禀奏主上……”他在后面一一列了改良后的青苗法,条条皆有数据佐证,分说极为详尽,显然经过亲自考证。

名可秀没想到杨邦义竟不作声地试行青苗法,一时不由感叹:“具胆识拓力,斯为良臣。”

正好卫希颜步入阁内,闻声笑道:“可秀说谁是良臣?”目光一转看见东窗侧立的紫檀摆钟,呀了一声,哈哈道:“总算做出来了!上午安的?”

作者有话要说:备注:

古代关于粮谷的计量单位:

1石10斗,(1石1斛1担)

1斗10升

1升10合

1合10勺

1勺10撮

嗯,这章涉及仓法和青苗法,论折议事是有些枯燥的~~~~~

话说,摆钟终于制出来了,撒花~~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凰涅天下(GL)最新章节 | 凰涅天下(GL)全文阅读 | 凰涅天下(GL)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