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国庆,王家村也赶在这节日通了电。家家户户都觉得向前迈了一大步,高高兴兴的,接连几天都话不离电。王希秋对此,倒没那么开怀。因为实际情况并不是那么乐观的,正常用电还得过好一阵子才能实现。记忆里,这段日子,白天不通电,夜里停电也是常有的事,毕竟这电线线路是按村子拉的。这村拉完,不等于其他村也拉完了。
本以为会退出历史舞台的煤油灯,再次在夜里,频频发挥着它最后的光和热。因为一些原本会老老实实赶在夜晚来临前就把作业完成的孩子,为了玩,将作业推至电灯下。不料,却时时停电,只好挑灯做作业。慢慢地,村里的大人都经常对孩子说这么一句话:“今晚停电,赶紧给我赶作业去!要不然又要点蜡烛了!到时不把你弄成瞎子就怪了!”然而,习惯成自然,大多数的孩子还是会在烛光下赶作业——煤油灯的味道很不好闻。
虽然停电是常有的事,但却不妨碍电视机的出现。只要在傍晚来电的时候,村里的孩子就会往一处地方涌去——王宝金家。这家是村里最早开的杂货店。想来,王希秋上辈子都没察觉,原来这家人这么有商业头脑。为啥?因为电视买来就是用来看的,所以,一个人看也是看,一群人看也是看。于是,只要将电视往放零食的小柜台上一摆,便会引来众人。然后,天天对着电视,对着零食,总有嘴馋掏腰包的时候。于是,王宝金家的店俨然成了电影院里的小卖部。
时间一到,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聚集在那里看热闹。虽然只有一个频道,但那根很有时代性的天线还是高高地竖起;虽然只有黑白交加的画面,但稀罕的人还是很多很多。
王晓文和王晓灵哥俩就迷上电视了,每天放学回来书包一放,就噌噌地往外跑。看得王希秋很是无语。林桂芳倒是没说什么,只觉得哥俩有按时完成作业就行。紧接着,陈婉婉也经常拉着王希秋去那家店门口蹭电视看。不过,对已早已看惯彩色画面的王希秋来说,这是一种视觉折磨。但这毕竟是一个很好的回忆,所以,王希秋都会到这家店门口,重温旧事。
看着这个四四方方的小盒子,王希秋的感慨也是颇多:也就十来年的时间吧,电器就开始普及,彩电、电脑、电话都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说来,现在的人们绝对想不到后世的发展会如此迅速吧!想想也是,自己也曾经犯过傻。话说,在王希秋家买了电视后,她就时常绕着它转,试图找出盒子里的人和物,不过每每都没瞧见她所要找的。后来,听闻电视里的画面都是被“拍”下来的,她就时常在想,自己家是不是也正被某个如眼睛一样的东西“拍”着,在其他地方的电视里播放着。对摄像机是啥玩意儿,完全不知。果然,小孩子的想象力是超常的!
时间一长,林桂芳和王月都担心起来,总不能叫孩子天天往外跑,都不顾及学业了吧!于是两人便给家里的孩子下了门禁,严令孩子过了晚上六点就不得出门。王晓文和王晓灵倒好说话,一说就听。当然,王晓文偶尔也会碎碎念着想看电视。王月家就没这么安静了,她家的王晓俊是吵得天翻地覆,甚至威胁说要是家里不买电视,他就天天跑路。就这么僵持了一阵子,王月率先投降了,买了一台电视机回来。
对此,林桂芳忧喜参半。喜的是自家孩子也不用往外跑了,忧的是这看电视的时间渐长了。王希秋虽与老妈同感,但更多的是感慨王月对堂哥王晓俊的宠爱,所谓慈母多败儿啊,这样下去,以后苦的可是王月啊!上辈子的王晓俊成年后可没少给大伯和大伯母惹祸呢!先不说他到底惹了多少祸,他是否成年、成熟了没有,还是个问题。王希秋想着,还是希望这个堂哥能往好的方面发展。当然,这是后话。
说来,王月家买电视是无声无息的,不知怎么就被郑玉容知道了。然后,就经常携儿带女的到王月门上看电视。人来了,也少不得得寒暄几句,但那话怎么听都觉得酸。随后,被郑玉容的大嘴巴这么一“宣传”,本是低调的王月,只得将放在卧室里的电视搬到大厅里,贡献给邻里看。因为,总不能让邻居觉得她小气吧!不过好在,这电总停,即使来电也要等到夜间八点左右,日子久了,邻里也是不好意思在王月家等电来的,热度就散了下去。说来,王希秋很是怀念现在八点间众人呼喊“来电了,来电了”的喜悦。这在后基本是无法重现的。
约法三章后,哥俩每天也只在18~19点钟呆在王月家看电视,当然,这是王希秋教老妈的。毕竟这时候的节目都是新闻和连系剧,看多了没什么好处。她可不希望哥俩一直沉浸在那不真实的剧情里,学着港剧里的“蛊惑仔”耍酷。记忆里,大哥就这么学过,结果被同是在学黑社会的混混打了一顿,还被威胁着回家拿钱。也不知道是被唬住了,还是觉得不听话就会上演成电视里的那样剧情,大哥一声不吭地回家偷了老妈的钱去交差。老妈在知道后花了好大的火,将大哥狠狠打了一顿。虽然这辈子的大哥不会再受到王国锋东窗事发的影响而叛逆“耍酷”,但防范于未然还是好的。
不过,村里通上电,倒让王希秋打起了很多家用电器的主意。首当其冲的便是冰柜和烤箱。只可惜,解释了半天,比划了半天,老妈都没要买的打算,毕竟这两样东西就是在城里都算是贵重的家电。无奈,王希秋只得捣鼓出更多的食品让哥俩在周末的时候客串“打工仔”,努力攒着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