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神明英发的皇帝
听得出永琰对自己能举行这个经筵,感到非常高兴;那热情洋溢的语调,说话时比手划脚,在在都显示出他想做个好皇帝的决心。
这名男子如此优秀……她却无法把他当成一生的伴侣;虽然从他铁笔银钩,劲健雄浑的字可以看出,他的个性稳重、言出必行,但是……她除了无法想象,和那么多女人共同拥有一个丈夫之外,也怎样都无法接受要从此生活在深宫中的命运。
她想和秦峥一样,到处游历、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想终此一生活在牢笼里;她想去过各式各样的人生,扮演别人在这大清朝里好好的活过……
秦峥已经走了好几天,那一夜真的是他守护她的最后一夜。
不准再想,多想无用,他是不会回来了。就算十年后他能活着回来,也因为有战功会被擢升为武官,不会再回到担任侍卫的角色。她该要为他高兴,他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是多么好的事?
可是为什么她就觉得心酸难过?
她趴在自己的膝上,依靠着桌脚,强迫自己平静下来,谁知……
竟然就这样睡着了。等她醒来,那经筵官早不知何时离去,而永琰正在抚着她的脸,轻声说:“醒来吧……朕的脚麻了。”
她一个激灵,连忙爬出案桌底下,站起来就接到林诚眼里射来的冰刀,大概是在责备她好大的胆子,把皇帝的脚当成桌脚靠着睡觉?
“二月初三要不要去传心殿观礼?然后二月初四在文华殿听朕辩论,及阐发讲书‘四书五经’的心得?你可以代替林诚的位置侍候朕。”
林诚立刻反对:“皇上,这惜桐什么都不懂,这不妥。”
永琰笑着拉她的手,对林诚说:“没关系,没什么事要她做,朕只是希望她能参与朕的重要日子。”
于是这件事就这样敲定。初三那日永琰穿着代表至高无上,饰有十二章图案的衮服,乘銮舆出毓庆宫,前后均有文武大臣拥护,前引开道,后随扈大臣在旁服侍,带领皇帝进了传心殿上香。
仪式繁多隆重,皇帝不辞辛苦一一照做之后,再命皇子上香。
这时惜桐才第一次见到嘉庆的二子──绵宁。长子早殇,而此时的皇二子已经十四岁,只比韵沁小一岁,但是他刚刚娶妻。婚礼盛大,还是由太上皇亲自指婚、主婚。
由于这个绵宁成为道光帝后,成为史上有名的节省皇帝,身上穿的衣服都是旧衣改成;省到和他那个荷待妻子、只准她喝粥度日的叔叔永瑆有得比;因此她好奇的多看两眼,可这两眼却招来绵宁的怒视,害得她赶紧低头。
想想,她这个身体才十五岁,和永琰的大女儿同岁,这清朝的皇帝还真的都是老牛吃女敕草啊!不知这些男人怎么想的?她不由得全身起一阵颤抖。
抬头看那个金光灿烂的皇帝;这次终于亲眼见到他那冷静肃穆的俊颜,在阳光底下闪烁,气度举世无双……
她转过头不忍再看,怕看了自己就会屈服。赶快想──他是人,也是要吃饭、睡觉,大解、小解,指甲长了也是要剪,和一般人一样,没什么特别;所以别把他天神化了。他会这么风光的原因,只是投胎投得好而已,所以能得到这个特殊地位;自己别被这个盛大华丽的场面给催眠,因而爱上他这个形象!
谁知道第二天,她再也忍不住了!
在文华殿里声姿高畅、条理分明地阐述自己心得的永琰,是那样的独特超群、挺拔伟岸,神明英发;她的心砰砰直跳,都被他的身影占据了。
这是一场精采异常的辩论,所有大臣都被永琰的谈论折服了,脸上现出欣喜之情,对永琰的执政充满期待。典礼结束后,皇帝赏赐大臣们一杯甘馥的清茶。
最后为了给有幸参加经筵的大臣们奖励,永琰带领着群臣打开文华殿后门,到殿后的文渊阁,让大家自由翻阅阁中的藏书。这个赏赐对文臣来说,真是天大的喜事,能见到皇家所有珍贵的藏书,是一生当中多难得的机会啊?
惜桐站在皇帝身旁,看着所有的大臣像疯了一样,拼命地翻阅着文渊阁中的书籍,有的人甚至哭着看手中的书。
永琰转过身来,微笑看她,她悄悄地握拳举起大拇指,向他表示──真棒!谁知永琰一愣之后,脸微红起来,还瞪她一眼!
到了傍晚时分,他们才起驾返回太上皇所居的圆明园。
林诚接手侍候皇帝,她趁这个时候返回自个儿的房间清洗、休息。然后在皇上用夜宵的时候,到书房服侍永琰。
“你觉得朕今日的论述说得如何?”永琰伸手接过她奉上的茶。
“皇上您说得很好,不过……奴才说了,你可不要生气。”她先给自己找好后路,免得他又说她女子干政。
“好,你说……”
正要说,谁知林诚又奉上托盘到永琰面前。
永琰一看,眉微皱挥手叫他拿下去。
“皇上,已经又过了二十天,您还是召来妃子吧!她们……”
喔,原来又是这檔事,她连忙低下头,谁都不敢看,免得躺着也中枪,又轮到她该糟了。
“拿下去!朕今天累坏了,哪有精神做这个?”永琰转头过来说:“你快说,朕有什么地方说不好?”
林诚眯眼嗖嗖地射向她,若他的眼刀看得见,她这张脸可能已经被他砍毁了。
等林诚走开之后,她才细声说:“皇上,您说的政事上要守成、解决问题是非常好的做法,可是当百姓不是那么安居乐业时,你就要选择创新的做法,大刀阔斧的去掉不好的治法,接受大胆的新法,这样才能挽回颓势……”
看到永琰的表情一凝,她不敢再说下去。
她会这么说的理由就是因为──史书上一直评论他太保守了,总是不敢稍离祖宗家法,所以清朝的颓势一发不可收拾。虽然他是个勤政的好皇帝,可以说像他的祖父、父亲一样尽心政务,几乎是宵衣旰食,一心为民了。但无奈的是官场颓堕委靡,积习难改,官员怠政,他是怎样也救不了这个大清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