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们都知道农历的正月十三,忌做活,忌出行,这是为什么呢?
爷爷在给我和丫头讲婚丧嫁娶的习俗时提到过有一个忌日—杨公忌,讲的就是在农历的正月十三,忌做活,忌出行。
这是看闲书时无意翻看到杨公十三忌的,可是关于杨公忌的传说比比皆是,这又是为啥呢?
传说之一。
传说,宋太宗赵匡义,中了辽国计策,前赴北国会谈,杨家将在杨继业率领下,七郎八虎闯幽州,前往保驾北征,行兵到两狼山前,杨继业认为此次行兵犯了地名之忌,自己姓“杨”,“羊”遇“狼”,又遇两“狼”难以取胜,告诫子弟官兵都要小心,结果,在战争中,遇到了埋伏,兵败金沙滩,杨家将受到严重损伤。
大郎替了宋王死;
二郎短寿一命亡;
三郎马踏肉泥浆;
四郎流落在番邦;
五郎怕死当和尚;
七郎乱箭一命亡;
李陵碑前碰死了杨令公;
只剩一个杨六郎。
杨家将兵败失了散,这一天,正月十三日,杨家将的忌日,人们为了纪念保国忠良,就把正月十三定为“杨公忌”。
正月十三也叫“杨公祭”,就是老令公杨继业战死的日子,诸事不宜。人们用各种形式表彰他的功绩,以作纪念。
传说之二。
很久以前,有一位姓杨的老翁,人们称他杨公。
这位杨公有十三个儿子,十三个儿子如狼似虎,且又家资万贯,可谓要人有人要财有财。杨公也就自然的有点飘忽忽。
一日,高兴之极,在那里和人说起了滋话,道:“我这些儿子就是一个月没一个,还能有一个和我过年的哩。”
神仙无处不在,但凡人说话不要太狂了。
杨公的狂话恰被一个路过此地的神仙听去,此神上天报告了玉帝,玉帝大怒,随下令每月收他一个儿子。
从正月十三开始,杨公的儿子每月都要走一个。每个月里往前赶两天,正月里是十三,二月里是十一,三月里是初九,依次往下推。这年正好闰七月,所以,七月里收了杨公两个儿子。日子是七月初一和二十九,那么这一年也就是十三个月了。
杨公的十三个儿子自然是一个也没剩下,到了年底,自然也就没有一个和杨公过年的了。
后来人们把杨公儿子归天的日子称为杨公忌。这些日子很毒,是不能出门的,不过,现在人们天天外出,也就无所谓了,但如果想做事挑日子的话,最好不要挑这些日子。
这个传说的另一版本是:
从前有个姓杨的老人,乡邻们称他为杨公。杨公有十三个儿子,儿子们个个文武双全,远近闻名。
玉皇大帝听说后,因为自己没有儿子很是嫉妒。阴历正月十三,阎罗王告诉老人,说根据“生死簿”老人每一个月死一个儿子,一年内正好死完。
杨公说自己有十三个儿子,一年十二个月,每一个月死一个儿子,还能剩一个,怎么会死完呢?
结果从那天开始,他每月死一个孩子,而那一年恰好是闰月年,有十三个月。恰好死了十三个儿子
以后每到这些日子,杨公都会给儿子祭祀,所以后人将阴历正月十三及相关日子称为“杨公祭”。
传闻之三是在河北荣城地域讲究的杨公忌只有正月十三这一天。
原因是民间流传“杨公忌日”即是痛恨权奸,因为当地百姓是为了纪念杨继盛的日子。
杨继盛幼时聪明,很有才华,而且也是明代以巧对著称的名人。
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容城(今河北容城)人。嘉靖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后改兵部员外郎。因奏权奸严嵩十大罪状,被下狱。三年后被杀。临刑赋诗曰:“丹心照千古,浩气还太虚,平生未报恩,留作忠魂补”。民间流传“杨公忌日”即是痛恨权奸,纪念杨继盛的。
传说,杨继盛刚入里塾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很大的学生,老师看这么大的人也来求学,就出了一个对子相嘲:老学生,谁知话音刚落,就被坐在一旁的杨继盛接了过来,随口就答;小进土。老师大吃一惊:“此小儿聪颖如此,将来必中进士矣!”
有一天,老师外出,学生们作布阵交战的游戏玩耍,正玩在兴头上,不料老师突然回来,大家慌忙四处藏匿,老师大怒,挨个地罚跪,并出对:藏形匿影,规定先对出者免罚,对不出者继续罚跪。只见杨继盛微微一笑,答道:显姓扬名。里垫老师脸上的怒气顿时一扫而光,惊呼:“此绝对也!”伸出双手将杨继盛扶起。
有一次,杨继盛的表叔辛体元到他家作客。刚好家里没有酒,酒馆里的酒也卖完了,杨继盛的父亲很为难。辛体元于是出对戏日:无酒是穷主,话音刚落,只听一个稚声稚气的声音回答:有儿为名臣。表叔一看,竟是杨继盛作答,赞不绝口。
杨继盛才华出众,文笔辛辣。他曾为山东济南庙武厅题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后来,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李大钊先生非常推崇杨继盛这副名联,其中“辣”字改为“妙”字,成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视为座右铭。
有一次,杨继盛乘船渡杨子江,游览镇江焦山风光,夜宿焦山洞内,忽想出一副妙联题咏,写于山壁。联云:
扬子江头渡杨子
焦山洞里住椒山
全联名和景相交,杨子指本人,椒山是杨继盛的号。真是天然趣成,妙不可言。
他在此次游览中,还题联一副。联云:
人心莫高,自有生成造化。
事由天定,何须苦用机关。
让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