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 第一册 萧齐篇 海陵王萧昭文

作者 : 肖尧

对此,司马光评价曰:“我听说:‘穿人家的衣服,要为人家分忧。吃人家的食物,要以死相报。’谢朏、谢瀹弟兄二人,同时任皇帝身边的亲近大臣,但是他们只知道安享自己的荣华富贵,朝廷的危难竟然不参预不过问,如此做臣,可以说是忠良吗?”

宣城王萧鸾虽然一手专权,独断国政,但是人们并不服气他。于是他开始逐一杀害他的政敌,尤其是诸王。他每当杀害一个藩王,总是于夜间派兵包围其住所,翻墙破门,喝喊而入,把他的家产全部操封没收。不久,桂阳王萧铄、衡阳王萧钧、江夏王萧锋、建安王萧子真、巴陵王萧子伦同时被害。

年仅16岁的巴陵王萧子伦,在接到所谓被御赐的毒酒之后,理正自己的衣服、帽子,对来人说:以前太祖萧道成杀灭刘宋而自立,今天的这种情况,也轮到我了,这是天理所定,在劫难逃(太祖的报应)。你是曾经奉事过世祖的老人了,现在受指使而来,当是身不由己,只是奉命行事而已。这御赐的酒我也明白,但是又怎么能不喝下去呢?说着一饮而尽,即刻而亡。在场的人无不感动而流泪(一个王子能如此从容悲壮地去死,真是不多见啊)。

萧鸾派典签柯令孙诛杀建安王萧子真,萧子真爬到床底下躲藏,浑身发抖,柯令孙用手把他强行拉出。萧子真下跪叩头,求饶他不死,愿当奴仆。柯令孙不理,斩萧子真(19岁)。

当初,各藩王出镇州郡,都配置典签(南朝地方长官之下典掌机要的官)官,凡地方之事全部委任其统管。典签官时不时地入朝奏告情况,一年之内数次往返于镇所于朝廷之间,皇帝经常与其单独谈话,询问州里的事情,因此,州刺史的好坏善恶全凭典签的一张嘴而定,于是从刺史到下属其他官员无不对其毕恭毕敬,曲意奉承,唯恐不及。所以,典签威行一州之内,干了许多奸邪不法的事。武陵王萧晔任江州刺史,他性情刚烈耿直,不可冒犯,典签赵渥之就对人讲:“我现在进朝见驾去,等我一到京城就会把他换掉。”赵渥之见了武帝,对萧晔大加毁谤,于是萧晔就被免职,回到京都。

南海王萧子罕戍守琅邪,他想去东堂游玩一次,但是典签姜秀不准许。萧子罕回到家中,哭着对母亲讲道:“儿欲想移动5步都不能,这与被囚禁有什么两样呢?”邵陵王萧子贞一次想要吃熊掌,但是厨子却说因典签不在,所以不敢私自给他。

在永明年间,巴东王萧子响杀死了刘寅等人,武帝听说了,对诸位大臣们说:“子响是要谋反啊!”不料戴僧静在下面大声说道:“诸藩王本来都应该谋反,岂只巴东王一个呢?”武帝问这是因为什么原因,戴僧静接着讲道:“这些藩王何罪之有,但是时时被囚禁起来,他们要一截藕,要一杯水,都要请示典签,如果典签不在,那就只好整日忍渴挨饿。各州郡只知道有典签,而不知道有刺史,他们怎么能不反呢?”可见当时典签的权力,甚至可以超过刺史。

所以,萧鸾诛杀诸藩王之时,都令典签去杀,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抗拒。太子詹事、散骑常侍孔珪听到情况之后,流着眼泪说道:“齐朝的衡阳王、江夏王非常有意于辅佐帝室,然而仍被杀害,如果不设立典签,肯定不会至于如此的。”宣城王萧鸾也深深地知道给诸王设典签的弊端,因此发布诏令:“从今开始,各州有紧急事情,应当秘密地奏告朝廷,不要再派遣典签进都。”从此,典签这一职务的作用就渐渐弱小了。”

萧子显论曰:“帝王之子,生长在富贵之中,才刚刚离开后宫闺房,就去担任作为一州之长的刺史。为了预防和消除他们骄奢婬逸,特意要给他们制定出一些法规,这在历代均被看作常典。所以,皇帝就从自己的心月复中挑选一些人,去监督辅佐这些藩王;或者从身边旧人中挑选出来一些人,任命为藩王们的典签,凡饮食起居一应,事项,都得告诉典签。所以,藩王虽然所处位置很高,但是都行不由己,藩王们由于威不在身,不能施恩于下属,所以一旦朝廷艰难危急之际,期望他们来扶危匡正,如何可能呢?藩王置典签之例始于刘宋,南齐沿袭而不变,弊端尤多。”

萧子显(字景阳,南朝历史学家、文学家,《南齐书》的作者,齐高帝萧道成之孙)论曰:帝王之子,生长在富贵之中,才刚刚离开后宫闺房,就去担任作为一州之长的刺史。为了预防和消除他们骄奢婬逸,特意要给他们制定出一些法规,这在历代均被看作常典。所以,皇帝就从自己的心月复中挑选一些人,去监督辅佐这些藩王;或者从身边旧人中挑选出来一些人,任命为藩王们的典签,凡饮食起居一应,事项,都得告诉典签。所以,藩王虽然所处位置很高,但是都行不由己,藩王们由于威不在身,不能施恩于下属,所以一旦朝廷艰难危急之际,期望他们来扶危匡正,如何可能呢?藩王置典签之例始于刘宋,南齐沿袭而不变,弊端尤多。

萧昭文名为皇帝,实为傀儡,行动上没有丝毫自由,甚至饮食起居等生活小事,也要先报告萧鸾批准。

建武元年(494年)十月初的一天,萧昭文想要吃蒸鱼菜,太官令说没有萧鸾的命令,竟然不给他吃。在这种形势下,初十,皇太后(文安王皇后王宝明,也称宣德太后)被迫发出诏令:“新继位的皇帝年令幼小,不明国事,昧于朝政。况且,他从小就疾病缠身,体质羸弱,不能承受过重的负担。太傅宣城王萧鸾,是宣皇帝萧承之之嫡孙,又深得太祖皇帝的钟爱,所以宜于入宫承受皇位。皇帝可降封为海陵王,我本人也因年老而告退,不再过问朝政。”并且,以宣城王萧鸾为太祖的第三子。

这一年,齐明帝萧鸾诈称海陵王萧昭文有疾病,几次派遣御医前去看视,伺机谋害了他。可怜15岁的海陵王萧昭文,就这样成了宫廷斗争的牺牲品。其葬礼依照东汉时曾让出皇位的东海恭王刘强的旧例进行(刘强由皇太子改封为东海王,刘强病逝后,汉明帝刘庄以皇帝的仪仗为刘强举行隆重的葬礼,他亲自和皇太后出洛阳津门亭发哀。所以说对刘强的安葬超过了诸王)。谥曰恭王。葬江苏镇江丹阳。据说,就坐落在建山乡烂石弄北不远处。墓今已平。墓前有2尊石辟邪,南北对列。南辟邪现已碎,北辟邪较完好。形似狮,身长1.58米,高1.54米,颈高0.75米,体围1.7米。张口吐舌,作蹲踞状,其形态为南朝石刻中所仅见。

齐明帝建武元年(494年),是南齐历史上极不幸运和不光彩的一年,齐王朝竟然出演了一年三帝(郁林王萧昭业、海陵王萧昭文、齐明帝萧鸾)和一年三号(隆昌、延兴、建武)的“活报剧”来,真是“乱哄哄,你方下台我登场,今朝皇帝我来当。”让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这一过程。

当初,齐武帝永明十一年(493年)七月三十日,武帝萧赜崩,由萧昭业即位。建武元年(494年)正月初一,郁林王萧昭业改年号为隆昌。

建武元年(494年)七月二十五日,萧鸾改立萧昭业弟新安王萧昭文为帝,年号延兴。

延兴元年(494年)十月二十二日,萧鸾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帝位,为高宗明帝,改年号为建武。这就是“一年三帝、一年三号”的由来。

此时的萧氏皇族中才有一些人,深刻地体会到了当初齐高帝萧道成,在取代刘宋最后一个小皇帝刘准时,刘准哭得发抖的那句话:“但愿生生世世不再生在帝王家(焉有来世乎)!”

《列传》选录:

海陵王王妃,王韶明,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太常慈女也。永明八年(490年),纳为临汝公夫人。郁林王即位,为新安王妃。延兴元年(494年),为皇后。其年,降为海陵王妃。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最新章节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全文阅读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