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慧景失败之后,巴陵王萧昭胄、永新侯萧昭颖、萧子良故防阁(相当于警卫员)桑偃、巴西太守萧寅等秘密合谋,要立巴陵王萧昭胄为帝。此时萧宝卷浑然不知,整日在刚建成芳乐苑里玩嬉,好几个月都不出外。桑偃等人就在一起商议,准备招募壮士100多人,让他们从万春门进去,突然地去把萧宝卷收拾掉,萧昭胄认为这样不可行。不久,事情败露萧昭胄兄弟以及桑偃等人都伏法被诛。
雍州刺史张欣泰同其弟前始安内史张欣时密谋策划,想勾结胡松以及从前的南谯太守王灵秀、直将军鸿选等人诛杀萧宝卷身边的宠幸之徒,并且废去萧宝卷。萧宝卷派遣中书舍人冯元嗣监督军队去援救郢城。七月初二,茹法珍、梅虫儿以及太子右率李居士、制局监杨明泰在中兴堂为冯元嗣送行,张欣泰等派人怀中藏刀在座席上砍杀了冯元嗣,冯元嗣的脑袋坠落在装水果的盘子中,接着又砍向杨明泰,剖破了他的月复部,梅虫儿几处中伤,手指头全被砍掉,李居士、茹法珍等人则往宫中逃去。王灵秀去石头迎接建安王萧宝寅,他率领着城中的将吏们,以便展示兵力,又把车子去掉车轮,让萧宝寅坐在上面,命人抬着前行,文武官员数百名在前头喝唱开道,浩浩荡荡地向朝廷走去,数千名老百姓全都空着双手跟随在后面。张欣泰闻知已经开始行动了,急忙骑马入宫,希望乘茹法珍等人在外面之机,萧宝卷能把城中布置防御的事情完全委托给他自己,以便里外相应。但是,不久茹法珍就从中兴堂逃回来了,他命令人关闭城门,配兵守护,但是没有发给张欣泰武器,鸿选在殿内也不敢行动。萧宝寅到达杜姥宅之时,天已经黑了,城门也已经关闭了。城门的守兵发箭射外面的人,这伙人就把萧宝寅扔下溃逃而去。萧宝寅也逃走了,3天之后,方才穿着武服来到草市尉司自首,草市尉驰马去报告萧宝卷,萧宝卷召萧宝寅进宫讯问他,萧宝寅痛哭流涕地说:“那天不知道什么人逼使我上车,就把我弄去了,实在是身不由己。”萧宝卷听得笑了,没有为难萧宝寅,恢复了他的爵位。张欣泰等人在事情败露之后,同胡松一起伏法被诛。
导游说,接连几次有人想取萧宝卷而代之,萧宝卷基本没有察觉,但是事情也没有成功。也该萧宝卷多活几日。
中兴元年(501年)七月二十七日,萧宝卷任命程茂为郢州刺史,薛元嗣为雍州刺史。但是就在这一天,程茂、薛元嗣献出郢城,投降了萧衍。郢城刚被围之时,有士人百姓男女近10万人,关闭城门200多天,城内瘟疫流行,人人浮肿,每十个人之中就有七八个死去,尸体堆积在床底下,而活人睡在床上,家家户户都是这样。程茂、薛元嗣等人商议出城投降,让张孜写信给萧衍。青州人治中房长瑜过去曾在张冲幕府中任过吏员,他对张孜说:“令尊前使君赤胆忠心,气贯长虹,郎君您唯一应当做到的就是坐镇坚守,使该城不要丢失,以不负已故令尊大人的重托。如果天运不济,我们就只好月兑去戎装,听候安排,到黄泉之下去找使君大人。现在,你听从其他人的计策,欲出城而降,这不但使郢州的男女老少对你失去景仰之情,恐怕萧衍也不会瞧得上你。”张孜不能听从房长瑜的劝谕,还是写信给萧衍,献城投降。萧衍任命韦睿为江夏太守,代理郢府事务。韦睿收埋死者,安抚还活着的人,于是郢人得以安定。
九月,萧宝卷委任李居士为江州刺史,冠军将军王珍国为雍州刺史,建安王萧宝寅为荆州刺史,辅国将军申胄监管郢州,龙骧将军、扶风人马仙监管豫州,骁骑将军徐元称监管徐州军事。这一天,萧衍的前军已经到达芜湖,申胄的朝廷军两万人弃姑孰而走,萧衍占领了姑孰。十七日,萧宝卷委任后军参军萧诞为司州刺史,前辅国将军鲁休烈为益州刺史。
萧衍攻克江、郢二州之后,萧宝卷照样游骋玩乐,他对茹法珍说:“等他(萧衍)来到白门(建康南门即宣阳门)前时,再与他决一死战,以定胜负。”萧衍到了建康附近,萧宝卷才召聚兵力,准备固守,他命人从建康的左、右尚方(尚方署,制办和掌管宫廷饮食、御刀剑等珍贵器物的宫署)和东、西冶(冶炼场所)当中挑选囚徒充配军队,对不能让其活着的囚徒,在朱雀门内日斩百余人。
萧衍派遣曹景宗等人进驻江宁。二十五日,江州刺史李居士从新亭挑选了精悍骑兵1000人到江宁。曹景宗刚到江宁,营垒还没有来得及修建,而且由于行军日久,士兵们的甲衣都穿破了。李居士因此而轻敌,率领朝廷军击鼓呐喊直冲上去。曹景宗奋而反击,大败朝廷军,一直追到了皂荚桥(在建康南郊新亭附近)。于是,王茂、邓元起、吕僧珍也进据赤鼻逻(建康南郊城防工事),新亭城主江道林领兵出战被生擒。萧衍到了新林,命令王茂向前推进,占据越城(今中华门外长干里一带),邓元起占据道士墩(建康城南郊据点),陈伯之占据篱门(用竹篱做成的门),吕僧珍占据白板桥(城防工事,在秦淮河畔石坝街、大中桥一带)。接着,吕僧珍大败李居士的军队。李居士请示萧宝卷,要火烧长江南岸村舍的房屋以开辟战场,从大航(朱雀门外跨秦淮河的浮桥叫朱雀航,又称大航)以西,新亭(今安德门菊花台一带)以北的房屋全被烧光。萧衍的几个弟弟都从建康自动出来奔赴萧衍的军队。
十月十三日,萧宝卷派遣征虏将军王珍国、军主胡虎牙率领精兵10万多人布阵于朱雀航南边,宦官王宝孙持白虎幡督战,他打开浮桥,断绝了后路,以作背水一战。萧衍的军队稍微后撤,王茂下了马,手持单刀,直向前去,他的外甥韦欣庆手执铁缠槊左右掩护,冲击萧宝卷的军队,立刻就冲破了他们的阵营。曹景宗乘机纵兵攻进,吕僧珍放火焚烧了敌方的营地,将士们全部拼力死战,战鼓和杀喊之声震天动地。王珍国等众军抵抗不住,王宝孙狠骂诸位将帅,直阁将军席豪气红了眼,突阵而死。席豪是一员骁将,他阵亡之后,士卒们土崩瓦解,跳进秦淮河中死去的无以计数,尸体堆积的与桥面齐平。萧宝卷的军队见状,全都溃散而逃。萧衍的军队长驱直进,到了宣阳门(今中山东路以南的淮海路一带)。
十七日,萧宝卷的宁朔将军徐元瑜献出东府城投降。青、冀两州刺史桓和入城增援,驻扎在东宫。十八日,桓和欺骗萧宝卷,声称出战,借机率部投降。光禄大夫张放弃石头回宫。李居士献出新亭投降萧衍,琅邪城主张木也投降。二十一日,萧衍坐镇石头(石头城),命令各路军队攻打建康的6个城门。
萧宝卷命人放火烧了城内的营署、官府,驱逼士人和百姓全部进入宫城,关闭宫门,作最后的拒守。
早先,崔慧景攻逼建康之时,萧宝卷拜钟山神蒋子文为假黄钺、使持节、相国、太宰、大将军、录尚书事、扬州牧、钟山王。到萧衍率兵到来之时,东昏侯又尊蒋子文为灵帝,迎接他的神像进入后堂,让巫师祈祷求福。到了城门关闭之后,萧宝卷将城中的军事全部委托给王珍国。兖州刺史张稷来守卫京师,萧宝卷又让张稷任王珍国的副手。
当时,城中的兵卒还有7万人,萧宝卷向来喜好军阵,与身边的黄门、刀敕以及宫人们在华光殿前演习战斗,假作受伤的样子,让人用木板抬去,用这种形式来作为诅咒制胜。萧宝卷还经常在殿中着戎服,骑着马出入,用金银做成铠甲和头盔,全都装饰以翡翠。他仍旧昼眠夜起,一如平常那样。他听到外面的击鼓呐喊之声,就披着大红袍,登上景阳楼的屋顶观望,差点被弩机射中。
开始之时,萧宝卷与左右心月复一起分析,以为陈显达一战即败,崔慧景围城很快就逃走,于是认为萧衍的军队也会这样的,所以敕令太官备办柴火和粮米,够百日之用就行了。但是,在大桁(大航)之败以后,城中民心慌乱,人人自危。茹法珍等人担心士人和百姓们逃溃,所以关闭城门而不再出战。但是,等到萧衍的长围已经布置好,堑栅坚固之后,再派兵出击,屡战屡败。
萧宝卷极其吝啬钱财,梁王萧衍的军队已攻打到城外,太监茹法珍跪在地上请求他赏赐将士抵抗,他不但不肯,反而还说:“反贼难道就只捉我一个人吗?为什么偏偏向我要赏赐?”这又不禁使人想起西晋司马炎的白痴儿子,晋惠帝司马衷来。当他在听到大饥之年人食树草而不得时,说了一句举世著名的痴话:“没饭吃也不要紧嘛,为何不吃肉糜(肉粥)呢?”。如果说,萧宝卷在宫苑之中开办农贸市场(是否充当小刀手)可以算作与民同乐;那么他不奖励抵抗的士兵,则是昏庸之极,那句与“肉粥”差不多的痴话,则是他自私而又无知的真实写照。
本来后堂之中储放了几百块木料,有人向萧宝卷启奏要拿去做城防之用,他却不给,想留下来盖宫殿时使用。萧宝卷又督促御府制作了300人使用的精制兵器,准备等萧衍之围解除之后,出外游玩时,卫士们用以驱赶士民。至于金银雕镂物品,萧宝卷亦让赶制,并限定时间要比平时快出一倍。
看看,都到了这步田地了,萧宝卷心里想的还是如何抠门、如何潇洒、如何作乐,什么国家、社稷统统抛于脑后,这样的君主又如何能够长久?
茹法珍和梅虫儿给萧宝卷出主意说:“大臣们不忠诚,以致城围不能解除,所以应该将他们全部杀掉。”王珍国和张稷惧害大祸临头,王珍国就派自己的亲信给萧衍献了一块明镜,以示自己的心意,萧衍则截断金子作回报,表示愿意和他同心共事。兖州中兵参军张齐是张稷的心月复,王珍国就通过张齐秘密地与张稷策谋,要一同杀掉萧宝卷。于是,张齐在夜间将王珍国带到张稷那里,两人凑在一起谋密定计,张齐亲自在旁边手执蜡烛。他们密谋好之后,又将计策告诉了后舍人(皇宫内廷总管)钱强。
永元三年(501年)十二月初六夜间,钱强秘密令人打开云龙门,王珍国和张稷带兵冲入殿中,御刀(御前侍卫)丰勇之做内应。当晚萧宝卷在含德殿吹笙歌作《女儿子》为乐府《清商曲辞》名。当时,三峡地区民间歌舞在西汉时的巫山一带流传,郦道元的《水经注》及郭倩的《乐府诗集》均名为《女儿子》,作乐方罢,尚未熟睡,听到有军队闯进来的声音,连忙从北门逃出想跑回后宫,太监黄泰平举刀砍伤了他的膝盖,他摔倒在地,还骂道:“奴才要造反吗?”(废话!痴话!)随即脑袋被张齐砍落,终年19岁。众人用浸过油的黄绢包起他的首级(油过的黄绢透明易于辨认),然后派遣国子博士范云等人送给梁王萧衍。萧衍派张弘策先进去清理宫中,封存了府库和各种图籍。其时,宫城中珍宝之物到处都是,张弘策严加管束部曲,做到秋毫无犯。潘贵妃(又称潘玉儿)以及宠臣茹法珍、梅虫儿、王之等41人全被收拘,交给主管官吏处理。
十九日,萧衍进驻阅武堂,下令大赦天下。萧衍又下令:“凡是错误的规章,荒谬的税赋,过分的刑罚和劳役,全部废除。”潘玉儿的姿容极其美丽,萧衍久仰潘玉儿的美色,本想将她留下,侍中、领军将军王茂说:“使齐国亡掉的正是这个女人,您如果留下她,恐怕要招来外界的议论。”于是,萧衍下令将潘玉儿勒死在狱中,宠臣茹法珍等人也被诛杀。萧衍命令把两千宫女分赏给将士们。
有关潘玉儿的死还有一说:当时萧衍将潘玉儿赐给部下田安,潘玉儿对萧衍说:“昔者见遇时主,今岂下匹非类。死而后已,义不受辱。”自缢而死,死后形状洁美如生。苏东坡《和杨公济梅花》诗云:“月地云阶漫一尊,玉奴终不负东昏。”对潘玉儿的死,导游也深感痛惜,如果当时萧衍收纳了她,也许她就不会自杀了。
据说“三寸金莲”,的典故就是从潘玉儿一双柔软无骨的美足而来。“起来玉笋尖尖女敕,放下金莲步步娇”。自五代的南唐开始,缠足出现在中国的历史中。南唐后主李煜的嫔妃,美丽多才,能歌善舞,李后主专门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用珠宝绸带缨络装饰,命宫嫔娘以帛缠足,使脚纤小屈上作新
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从而使舞姿更加优美,李煜看后十分喜欢,称其有凌云之态。
对金莲描写,要数明朝的风流才子唐寅(唐伯虎)所作《挂歌》最为有名:“第一娇娃,金莲最佳。看凤头一对堪夸。新荷月兑瓣月生牙,尖度纤柔满面花。觉别后,不见她,凫何日再交加?腰边搂,肩上架,背儿擎住手儿拿。”《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中:“那女子的尖尖趫趫、凤头一对,露在湘裙之下。”明代大学士廖道南有《裹足》:“白练轻轻裹,金莲步步移;莫言常在地,也有上天时。”虽然有的描写不够健康,但却将金莲写得活神活现,妖冶迷人。
当初,海陵王被废之后,王太后出宫居住在鄱阳王的旧宅中,号为宣德宫。萧衍以宣德太后(即原文惠太子妃王宝明)的名义,命令追封被废的涪陵王萧宝卷为东昏侯,褚皇后以及太子萧诵并黜为庶人。萧衍被任命为中书监、大司马、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封为建安郡公,并且依照晋代武陵王司马遵承制之例,行使皇帝的权力,百官群僚们向萧衍致敬。王亮被任命为长史。十二日,改封建安王萧宝寅为鄱阳王。
关于南齐的亡国,唐李商隐“齐宫词”作了高度概括:“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这首诗是李商隐(857年)任盐铁推官,游江东,至白下。凭吊齐、梁旧事,有感于两朝皆务浮华享乐所作。
导游说,萧宝卷的一生也够惨的,16岁做了皇帝,19岁就呜呼了,虽然风光了一阵子,也就3年的皇帝命,死后被连降三级沦为侯,还被萧衍授予“东昏”这个谥号,这个待遇有极大的讽刺意义,古今都比较罕见,可怜一代帝王,头被砍了还不知道怎么回事。怨谁呢?怨他头脑中少一根筋。据说被砍掉头颅的皇帝,永世不能再投人,东昏侯啊,你下辈子该怎么办呢?
据说萧宝卷死后,追谥为东昏侯,但陵墓仍按皇帝的级别修造。葬江苏丹阳建山乡金家、王家、陈家附近。陵南向。1968年发掘。墓室内有“羽人戏龙”、“羽人戏虎”、“竹林七贤”等砖刻壁画。陵前800米处有石兽1对,东为天禄,西为麒麟,均为公兽。天禄身长2.38米,高2.25米,颈高1.2米,体围2米;头部已残,失去3足,身上雕饰已漫漶不清。麒麟身长2.13米,高1.9米,颈高1.05米,体围1.65米;吻部及足已失。两兽相距23米,均昂首挺胸,张口伸舌,非常生动。
《列传》选录:
东昏褚皇后,褚令璩,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太常澄女也。建武二年,纳为皇太子妃。明年,谒敬后庙。东昏即位,为皇后。帝宠潘妃,后不被遇。黄淑仪生太子诵,东昏废,并为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