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 第一册 萧梁篇 武帝萧衍

作者 : 肖尧

梁武帝信佛之后,不近,不吃荤,不仅他这样做,还要求全国效仿:以后祭祀宗庙,不准再用猪牛羊,要用蔬菜代替。他吃素,要神灵也吃素。这个命令下达之后,大臣议论纷纷,都反对。最后,萧衍允许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状祭祀。

有关史籍记载,梁武帝曾会见过佛教禅宗创始人菩提达摩(意译为道法,是达摩已通达到法的意思)。菩提达摩(?—536年),中国禅宗初祖。南天竺婆罗门(印度南部)人,也有人认为他是波斯(今伊朗)人。原名菩提多罗,是南天竺香玉王的第三子,禅宗二十七至祖般若多罗到该国传法,菩提多罗从他学法,很得般若多罗的赏识,就给他改名为达摩,意译为道法,是达摩已通达到法的意思。梁武帝重佛,声名远播海外。千陀利(古代东南亚的一个小国)人甚至称他为中国的“圣主”,“是我真佛”。普通年间(520—527年),菩提达摩得悉梁武帝重视佛教,特地从海路乘船来到广州,想亲自体验一下梁朝重视佛教的盛况。梁武帝久闻其名,急命负责外事的官员把菩提达摩请到建康。有人说,达摩祖师到中国来的时候已经有150岁了。

菩提达摩来到建康后,梁武帝将他迎入宫中,受到热情接待。梁武帝委婉和善地问菩提达摩:“朕即位以来,广造佛寺,整理经文,超度众生,可不可以算是有功德呢?”

菩提达摩答道:“这算不上什么功德,佛家主张罪福并舍,空有兼忘,反对有为之善。参禅不可拘于形迹,须由静生智,由智生明,从空寂中体会经义,才算得上有功德!”

梁武帝又问:“朕在华林园中,汇集了许多浮屠经典,高僧前来,能否为朕逐日讲解,指点迷津呢?”

菩提达摩微笑着说道:“佛学在心不在口,极口阐释,实非上乘,所以明心见性,自能成佛,不在区区经论!”

梁武帝本来以为菩提达摩会称颂他的礼佛赤诚,没料到被他两番驳斥,反倒弄得哑口无言。两人彼此言谈不契,不欢而散。

菩提达摩离宫后,骑着一匹骡子上路。准备经幕府山渡江北上。梁武帝获悉达摩即将北上,急派人骑骡追赶,但追到幕府山西、北二峰峡谷时,二峰骤然闭合,将骡群夹在其中,所以被称为夹骡峰(今南京幕府山西北)。而达摩则折苇投水,飘然渡江北去。夹骡峰下又有达摩洞,传说菩提达摩渡江北上时,途中曾在此洞休息。后来,在幕府山就留下了“达摩洞”这个名胜。

幕府山在今南京市中央门外,其西、北二峰合称夹萝峰,夹萝峰下有达摩洞遗迹。幕府山高205米,北临大江,为历代的南京北门户。有数座高峰,主峰北固峰偏南,峰下有若干石洞。中峰名胜颇多,有仙人洞和虎跑泉等。西、北二峰因达摩的传说,又被称为夹骡峰。达摩洞在山半腰,山下有“渡狮石”之地名,应为“渡师石”。峰下还有五马渡等名胜。五马渡为东晋元帝的渡江处。幕府山及周边的象山、老虎山,为东晋世家大族中的王氏和颜氏的族葬地。

据传,位于南京浦口的定山古寺始建于天监二年(503年)。后禅宗祖师达摩一苇渡江后驻锡于此。目前定山寺还留有两处重要遗迹,一处是寺后的山坡竹林里有一个石碑,上面刻有达摩一苇渡江图,达摩络腮圆眼,拱手立于渡江芦苇之上,还刻有“大明弘治四年辛亥三月季春定山释子八十翁净×云建立”字样。

之后,菩提达摩卓锡(僧人居留)嵩山少林寺,面壁9年,创立佛教禅宗。菩提达摩后遇慧可,授以《楞伽经》四卷。慧可承受了他的心法,于是禅宗得以流传。禅宗六传至唐代高僧慧能,得以发扬光大,成为中国流传最广的佛教派别。在通俗侠义小说中,菩提达摩也成了少林武功的创始者。东魏天平三年(536年)卒于洛滨,葬熊耳山(今河南宜阳县)。

菩提达摩端居而逝后,梁武帝悔恨当初未悟其直示心印,遂给菩提达摩撰写碑文,以表达自己因语不投机而失之交臂的怨悔心情。碑文云:“嗟夫,见之不见,逢之不逢,遇之不遇,今之古之,怨之恨之……。”

说到寺庙,就不能不提瓦官寺,也称瓦棺寺。瓦官寺建于东晋哀帝兴宁二年(364年),比同泰寺早了160多年。位于东晋都城西南小长干山岗下,在今天南京中华门内西南隅花露岗凤凰台上,晋贤阮籍古墓之北,当年曾建有保存艺术珍品最丰富的瓦官寺。原为东晋政府官营的陶器作坊,称为“瓦官”,所以又称瓦官寺。寺内有大雕塑家戴逵(东晋时期著名的雕塑家和画家)和戴顒父子铸造的5尊夹紵佛像(一说铜佛像)、著名画家顾恺之(东晋画家、中国最早的佛画家之一)所作的维摩诘壁画、狮子国(今斯里兰卡)赠送的高4尺2寸的白玉佛像,被称为瓦官寺的“三绝”。

顾恺之在瓦官寺大殿外西壁上作壁画《维摩诘像》轰动一时。《建康实录》详细地记载了这件盛事。瓦官寺落成之后,寺里设会场把当朝显贵请来击鼓撞钟,捐施钱财。当时在捐簿上承捐数目最多的也没有超过10万钱的,而当时年仅20岁的顾恺之却言称要捐钱百万,令众人瞠目结舌。他要求寺里的和尚粉刷一面空白墙壁,然后闭门不出,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在寺壁上精心绘制了一幅维摩诘像(“维摩诘”即梵文的直译音,汉语意为“净名居士”)。当这幅巨大壁画基本完成,将要给维摩诘点眼珠之际,顾恺之请寺僧打开大门,让民众参观,并规定,头一天来观看的人,捐钱10万,第二天5万,第三天随意捐钱。头一天,许多人为了争睹顾恺之“开光点眼”,涌入瓦官寺。顾恺之当众起笔点睛,说也神奇,只那么一点,整个画像便活龙活现。民众闻讯而来,很快的,100万钱便凑足了。这幅维摩诘壁画像也就成为他的名作。

梁武帝时,在瓦官寺建造台殿,并更名为瓦官阁。瓦官阁,高20余丈,非常雄伟,是当时建康城的最高建筑。因距离当年的长江很近,所以在日照下,阁影可以映入江中,是当时眺望江中景色的一处名胜。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登临此阁,留下了一首诗:

晨登瓦棺阁,极眺金陵城。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

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

杳出霄汉上,仰攀日月行。山空霸气灭,地古寒阴生。

寥廓云海晚,苍茫宫观平。门馀阊阖字,楼识凤凰名。

雷作百山动,神扶万栱倾。灵光何足贵,长此镇吴京。

可惜瓦官阁在南唐灭亡时被毁。在瓦官寺的东面,还有一处南朝名胜叫做“凤凰台”。相传,南朝宋元嘉年间,有凤凰来集于此,时人因建此台。李白有《登金陵凤凰台》诗,描述登望所见之景:“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鸳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当时在建康城(今南京城)比较有名的还有栖霞寺,建于南齐永明年间,明僧绍舍宅为寺,建“栖霞精舍”,唐为“天下四大寺山”之一,清乾隆皇帝建“栖霞行宫”于寺后。寺毁于太平军与清军兵火,光绪年间重建。

栖霞寺千佛崖,为江南仅有的南朝石窟。南齐永明二年(484年)开凿“无量殿”于西岩石壁,无量佛座像高三丈二尺五,两侧观音至两菩萨均高三丈,合称“西方三圣”;以后历年凿刻,至梁武帝时已形成石刻群。

粱元帝萧绎为湘东王时,撰《摄山栖曩寺碑铭》,文辞典雅,对仗工整,将栖霞寺描摹得仿佛化外仙境。陈时,陈后主曾与宠臣江总同游摄山栖霞寺并赋诗记游。江总还撰有《摄山栖曩寺碑》碑文。

栖霞寺舍利塔,初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后于唐会昌年间被毁,南唐重建石塔。

今日栖霞寺舍利塔,始建于南齐建元年间(479—482年),在栖霞山的东西两峰环抱中。唐代时,栖霞寺与山东灵岩寺、湖北玉泉寺、浙江国清寺并称为我国“四大寺山”。寺前有纪念明僧绍的“明征君碑”,为唐高宗李治撰。栖霞寺原建筑多毁于兵火。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相继修葺,近几年又几经修整,得到很好的保护。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最新章节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全文阅读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