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赵宪清深情示意相信党张义心潮起伏忆往事
一天的午饭后,张义在去厕所的路上和赵宪清走个对面。赵深情地望着他,低声说:“相信党。”他点点头,二人离去。
“相信党”三个字,掀起了张义思想感情的波涛。他回想起一段往事。
一九六零年下半年,赵校长来羊楼公社工作,张义还在一个小山村里任教;但一些老师就说他是“老师的老师”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一九五八年个个公社都办起了“星期天学校”,教师们两星期集合一次,在中心校听函授辅导课。羊楼公社的辅导教师,有两个不是教育局派的:一个是完中的尤洪发,另一个就是张义。一些老师说张义是“老师的老师”,他感到光荣,他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新学期的第一次文化学习,预备铃响了张义到办公室(现在批斗张义的地方)拿粉笔。一个老师对赵校长说:“这就是教数学的张老师。”赵校长随即笑着与张义握手说:“好,好,我一听说辅导教师中有咱小学口的人,太高兴了!老师们都夸你讲得好。”
“校长,我也就是讲得熟一点。”
“是啊,熟能生巧嘛!”
张义想:校长真会鼓励人。他心情激动地走上讲台。
年终,全公社教师集合,赵校长宣布:张义同志下学期来中心校工作。快散会时,他叫张义到自己的宿舍里,笑着说:“明天早饭后,你就来吧,中心校养了一口猪(靠粪便养的)明天杀了,老师们解顿馋,再分二斤回家过春节。”那时候,可不是现在,粮食不够吃,猪肉奇缺。
新学期开学的前一天,张义跨进中心校大门,赵校长快步上前给张义握手。然后,他带张义进了他的宿舍,先笑着问春节过得好不好,接着就说:“你连个自行车都没有,我怎么能老是叫你一集会就多远的来回跑呢!当然喽,我也是为了加强中心校。”
这时候,张义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能得到领导的关怀和信任是幸福的!他没有说出感谢领导关心的话,但他下定决心,要把工作搞好。
有一次,校长和张义谈心说:“一个人的出身不能选择,重在实际表现;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谁就是好同志!”
张义常常想着这句话,他永远也忘不了这句话,只要他的心脏还在跳动!
张义不遗余力地工作,只两个月的时间,把一个原先全校班风最差的班,变成先进班,赢得老师们的称赞。
突然,许为民来向赵校长要张义。他为什么要张义呢?因为汪耀全也在“星期天学校”进修,许向汪打听张义讲课怎么样,他说好。
许为民说:“老赵,能教小学算术的大有人在。现在农中缺数学教师,你就忍痛割爱,叫张义去农中吧。”
“张义才来了两个月。再说,现在也不是茬口呀!”
“咱们还管什么茬口不茬口,**教导我们,要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你知道农中是济宁地区的重点学校,要首先满足重点需要嘛!农业中学是新兴事物,扶助新生事物茁壮成长是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放心吧老赵,我还叫他来教‘星期天学校’。”
校长把张义叫到自己的宿舍,他一脸的无奈,对张义说:“我实在不想叫你走,可是,许校长是公社教育口的党支部书记,我怎么能争得过他呢!”
张义拿来日记本,要求校长写留言。
校长爱读诗歌、小说,平时说话,伶牙俐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给张义写了下面的留言:
张义同志,相见嫌晚;相处短暂,尤觉遗憾。
深信:你能继续发扬朝气蓬勃、力争上游的优点!
再见,与君共勉——为国树人,孜孜不倦,教育战线谱新篇。
漫漫人生路,要紧的只是一两步。
张义出生在微山湖边的一个小村庄。一九五三年,他刚刚高中毕业,一场重病险些夺去他的生命。病愈后,村干部叫他在本村当民师,一连四年。在此期间,他买了一套《毛选》,读《毛选》,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是伟大的天才。
一九五七年七月连日暴雨,发大水,校舍倒塌殆尽。张义正为生活发愁之际,邻人张幼之叫他到羊楼镇当临时代课教师,虽然背井离乡,他还是高兴地去了。当时,张幼之是镇中心校校长。
五八年的一个星期天,张校长对他笑着说:“张义,你得帮帮我的忙。我想你一定行!”
“二哥,要我干什么,你就直说吧。”
“我想叫你教老师。”
“教老师?二哥,怎么回事?”张义惊异了。
“为提高教师的文化水平,县教育局决定要老师们进行函授学习,还要在中心校办‘星期天学校’,每两周集合老师们辅导一次。因为缺辅导教师,县函授负责人叫我教代数课;我不好推辞,可是我又忙不过来。”
“我能行吗?我是个小青年。”
“小青年怕什么!能者为师。我相信你以前学过的东西,没有忘记。你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是不错的。”
“我怕给你丢脸。”
“临事而惧好,有备无患。我们按**思想办事,在战略上要藐视困难,在战术上要重视困难。”
张义认真准备了一番,一炮打响。
紧接着,张义有了他一生中最好的机遇。
教育局局长来检查‘星期天学校’,听了张义的课对校长说:“这个小青年是从那边中学请来的吧?数学课能讲得这样生动,真不简单!”
“局长,这个小青年是小学口的人,现在还是个临时代课教师呢!”校长笑着说。
“别当代课教师啦,马上给他转正!”局长笑着说。
张义转正了,他欢欣若狂。
新学期开始了,张校长又给了他一张盖着教育局红印的金字聘书——中师函授辅导教师。张义高兴得心花怒放。
后来,张校长调走了,来了赵校长。
张义教‘星期天学校’是义务劳动。他辛苦,但他很快乐;农中天天有他的歌声飞扬。
往事历历,如在昨日;聘书在他的眼前闪亮,他的心呀又飞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