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对杨知州与李知县说道:“这位小郎君刚才猜谜,两次获胜,神思颇为敏捷,赋诗填词也应当会有佳作问世。”
见杨知州与李知县的目光看过来,王澹知道此时不得不作。再说,他虽性子平淡,却也不是任人欺负,让人以为他不会写诗作词,想看笑话,他总要还回去,让他们笑不出来才好。
“两位大人,诸位,”起身向着众人施一礼,“既是盛事,不得不作,那小子就献丑了。”
说是献丑,心中却在窃喜,多出的这一千年知识,岂是干饭,得以千古流传的诗词又怎会不好?随便挑一首出来,定能震惊满座。
一想,先想到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没敢用,这词的意境绝对有,但是让全词升华的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还不适合他这个小孩子写出来。否则,众人不仅要惊艳他的才学,更会惊艳他是个小色棍。
又想到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同样道理,也不敢用。他一个小屁孩,去与谁“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再想别的,只是词句精美点,却并没有意义。便想到柳亚子先生与主席的那两首浣溪沙。想一下,将两首词揉合在一起。
火树银花赤县天,弟兄姊妹舞翩跹,歌声欲教月儿圆。雄鸡一唱天下白,万方乐奏笑开颜,般阳诗会更无前。
词一出,众人先是一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轰然叫好。没办法,便如同画龙点睛一样,万事万物都有眼,没有点睛之笔,事物便是普通寻常;有神来之笔,只需轻轻一点,马上就能月兑颖而出,与众不同。
主席的这阙词,只用句“雄鸡一唱天下白”,便将气势做足,化腐朽为神奇,让整阙词的境界直上一层。现在王澹吟来,虽然改动过,让上下阙的关联不太紧密,但瑕不掩瑜,有此一句,足矣。
众人皆知李贺诗句“雄鸡一声天下白”,王澹词一出,两相比较,用“唱”字更有意境,就如贾岛的“推敲”一般。一个唱字,便将天下尽收眼中,非是大格局之人,又怎会用到这个字。
“小郎君,这阙词极妙!”杨知州兴奋,连声称赞。神童自古来有之,但大多是在诵读诗赋文章,在幼时就胸怀天下者能有几人?
“小郎君如何称呼,家在何处,也是郑公书院的学子?”对王澹感兴趣,便开始问他详细的情况。在他们刚才进来时,只是打个招呼,并没有问他们姓名。
听到问,王澹便回答,“小子姓王名澹,家在城西北。”
“王澹?”一旁的李知县先是惊叫出来,接着杨知州也是惊讶地看着他。
“哪个王澹,可是卧冰求鲤的王澹?”两人几乎是同时问出话来。没别的,这小子可是关系着他们的升迁,当然要关注一下。刚才还谈起他,没想到这马上就能见到活人。
“是。”王澹答道。心中颇有兴奋,前身虽然痴傻,但是给他留下的这笔财富实在是丰厚。在古代,一个孝字传扬开,对他的名声那是翻着倍的加分。
得到肯定回答,杨知州与李知县再看王澹,眼中就冒着光,如同饿狼见到肉。李知县是父母官,先是开口褒奖一番,杨知州也夸赞了一通。又问他具体情况。王澹对清醒前的事情并不知情,虽然听小丫头小玲讲过一次,却还是不清楚。现在听到问,便让小丫头讲。
众人知道他以前痴傻,记不得过去的事是正常。由小丫头来讲述,也觉得应当,并不认为是王澹狂放。
小丫头照顾痴傻的王澹,要像哄小孩子那样哄他,没人与她交流,耐不住静,便自言自语,对着王澹叽叽喳喳地讲,养成爱讲故事的趣好。
年龄小,性子活泼,也不惧怕众人,此时让她讲,添油加醋地便讲起来,虽然没有惊天地、泣鬼神,却也是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众人沉浸在故事中,半晌回过味来,只自己想没觉得有什么,听小丫头讲过后,却对王澹起了敬佩之心。
再整理好心情,不敢对王澹轻视,这是有神助之人。不这样想无法解释王澹的这份智慧,一直痴傻之人,在清醒后却能作出如此好句,知识也丰富,不然,根本无法猜那些草药灯谜。
时间不早,众人还要出去逛花灯,郑公书院的学子也要赶回书院,两位大人便散了席。又让王澹明天到州府去。本来当王澹一事只为他们政绩添一笔彩,现在看,王澹清醒后是才智过人,便起爱才之心,想指点下。
王澹现在年幼,格局已有,若能再安心进学,前景广阔,此时给予指点,等他成名时,自己脸面上也有光彩。
王澹答应下来,与众人告辞,叫着王安,向家中走。刚才王安吃完饭,知道王澹与学子们见两位大人,相谈甚欢,要很长时间才散,已回家告知王表一声。
路上游人仍然是熙熙攘攘。古时娱乐不多,难得有欢乐的节日,自然会尽力地狂欢一番。
王澹看了一会,就失去兴趣,见识过现代的声光电之后,再看古时的灯,自然感到没有吸引力。虽然灯下看美人,越看越美丽,那是在屋内。现在在大街上,灯光太暗了些,冬季夜冷,都用大棉袍包着,也找不到美人。
小丫头小玲讨人喜欢,王澹便依着她逛。小丫头小,以前王澹痴傻,睡得早,她也能早休息。只逛了一会功夫,便又累又困,对王澹说声,三人一起回家。
听王安回来讲,王澹与郑公书院的学子在一起,王表也放心。又知道他们还见到知州、知县,心中更是高兴。坐在家中等着,焦躁不安,不是担心,小孩子也不会招惹到两位大人,只是急于知道会面情况。王家虽然也算是淄州的富户,见到知州、知县的机会却不多。王澹一个幼童,能见到两位大人,也算是王家的盛事。
回到家,王澹先去向女乃女乃、父母请安。他们都聚在老太太屋中,王表的两个妾也在。两个妹妹想哥哥,不去睡,赶她们就哭,只好赖在二娘、三娘身上,却又在那儿朦胧着睡眼。
进门后,挨次行了礼。王澹虽然穿越,占着身子就要行这身子应做之事,家庭和睦也是他所希望。
“澹儿,今天见到了知州和知县大人?”老太太先开口问。
“是。”王澹答应声,将经过大体讲一下。
听到王澹两次猜谜挫败郑公书院学子,又在诗会上一鸣惊人,作出佳句,家中人都很高兴。本就当王澹醒来是上天垂怜,现在看,上天不但让王澹醒来,还赐予了智慧,这是王家振兴之象。
王表少年时在书院学过,后参加过两次解试,没能中,也就淡了心思,再加上那时王澹痴傻,想为他留下份家业,便将心放在经营田地上。数年下来,却只是守成,并没能有进展。
毕竟王表经历过世事,一句“一唱雄鸡天下白”足以让王澹名声在外。知道在今天过后,王澹定会在淄州扬名,甚至还会传播到外州府。当下心花怒放,将王澹引以为傲。
本还当自己一事无成,却是猛然间发现,最大的成就是生出个好儿子,王表的心又热起来。不是热自己,是要为王澹谋划。
“澹儿,过两天,你调养体后,就到郑公书院去读书。以你现在的才智,定能出人头地,可为祖先争光。”
“好。”王澹答应,本来也有这个心思,总不能一直待在家中。年幼,又做不得别的,先暂时到书院中度一段时光,熟悉社会,慢慢思考要做什么。
说定这事,又记起知州大人让王澹到府上去,王表再嘱咐一番。毕竟身为淄州大地主之一,曾经到过知州府,明白那些礼仪。
王澹不懂,便仔细听,古代不比现代,凡事有一定规矩,若做错,轻则会惹人耻笑,重则会受到处罚。
听过一遍,记到脑中,竟然没有一丝遗忘。明天到州府中,只需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应对即可。
此时,在王澹脑海中,又有异样感觉产生。将神思沉浸进去观察,看到脑海中那颗种子已经是顶破一层皮,露出米粒大的一点尖尖芽头。
“难道这种子可以帮助记忆?”王澹好奇地想。回想一下,自从感觉到异样起,他所经历的事,任何小事,随便他想什么,都可以回想得清楚。王澹心中已经基本认定这种可能。
种子是慢慢发芽,可以帮助记忆,却不知长大后还会有什么功能,也不知如何让种子发芽生长。王澹想了一会,想不明白。微笑了下,心知自己急躁了,只需静心慢慢寻找,以后定会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