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之战·佛缘 第十七章 天机印Ⅲ

作者 : 孰不依

次日,汉平帝起驾至未央宫。尚未到达宫门,就有宦者迎上前来,服侍汉平帝入内。

近些日子汉平帝一再听到朝廷公卿甚至平民百姓对王莽的溢美之辞,虽然表面上不得不跟着大加赞赏,心里却越来越感到厌恶。特别是昨天又在王太后面前,聆听了半天教诲。王太后眼中似乎只有温良恭俭的王莽,全然没有他这个皇上。平帝更是憋了一肚子气。

汉平帝见到宦者,没好气地道:“安汉公,就是大司马,来过没有?”宦者忙跪下道:“禀报皇上,昨日皇上刚离开未央宫,安汉公就急急忙忙赶来,未及通禀便推门而入。安汉公似乎对传国玉玺颇有兴趣,想要伸手取玉玺观赏,却不明不白摔了一跤……”

“什么?安汉公对传国玉玺有兴趣?尔等大胆,怎敢将传国玉玺借与他鉴赏?”

宦者见平帝发怒,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忙跪下磕头道:“陛下,小人怎敢将传国玉玺借与他赏玩,是安汉公望见案头的玉玺自己要上前观看的!”

汉平帝想了想,好象自己昨天确实忘了将玉玺收好,才略微缓和面色,恨恨地道:“你们怎么不把玉玺收起来?”

宦者忙又叩头,道:“陛下曾有吩咐,任何人不得接触传国玉玺。所以每次都是陛下将玉玺放入宝盝,小的们再捧着宝盝锁入密室。小的们不敢沾玉玺一个手指头。”

宦者说的是实情,汉平帝哼了一声,没有回话。半晌,自语道:“莫不成安汉公真的是想要朕的传国玉玺?”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汉平帝的话很快就被秘密传到王莽耳中。王莽虽然很坦荡,但鬼母知道后却担心汉平帝已经对王莽有所觉察,怕事机败露,急忙找西门君惠商议。

西门君惠听后,道:“平帝小儿虽然才能平庸,却也有些鬼心眼,我们不得不防。如果再长几岁,这汉平帝恐怕真的会成为障碍。不如想法将其除掉,另找一个黄口小儿作为傀儡。”

鬼母道:“此计甚好,只是要除掉平帝小儿,只怕莽儿不忍。”

西门君惠冷冷道:“此事不必让贤侄知晓。小弟观那小儿躯体孱弱,我且给他开几幅药,让贤侄给平帝服用。这药前几日会很见效果,过了一段时间就会成为慢性毒药,管叫这小皇帝神不知鬼不觉送了性命。”

鬼母仍然不放心,犹豫道:“莽儿知道我们意图篡汉,如果我们无缘无故送上药方,只怕引起莽儿怀疑。”

西门君惠却道:“无妨,我自有办法,嫂子放心就是。”

鬼母依计找到王莽,先不急于谈药方的事,却拿坊间听闻来责怪王莽,道:“昨日,娘听说我孙女被选入宫贵为皇后,这是真的吗?这么大的事你为什么不跟娘说说?”

王莽以为鬼母是埋怨自己,忙解释道:“孩儿本来不愿女儿入宫,但朝野上下上书荐举的人实在太多,定要立我儿为皇后。孩儿无法阻拦,只得让她参选。未料我儿一路过关斩将,竟然真的选上了皇后。”

鬼母长叹一声,“昨晚娘一夜未曾入睡,知道为什么吗?就是犹豫要不要除掉这个傀儡皇帝。如果没有我孙女这档子事,我绝不会有任何犹豫,明白吗?”

王莽见母亲有妥协的迹象,忙规劝道:“娘,看在您孙女身为皇后的份上,那我们白帝宫与刘家的仇恨就暂且先放一边吧。就算要代汉自立也得等到平帝以后再做计较,好歹不能苦了女儿。”

鬼母非常不情愿地点点头,“算了,我们就先饶了这个平帝吧,不管怎么说都是自己的孙女婿。等到下一任皇帝咱再好好清算。”

“太好了!”王莽禁不住朝着鬼母再三长揖。

鬼母既然原谅了平帝,便一反常态,语重心长,关心起平帝的起居来。“平帝身体孱弱,对莽儿又不冷不热,莽儿作为当今国丈,心胸要宽厚些,尽量缓和与刘氏的关系才好。娘这些日子偷偷观察皇上,发现皇上沉疴缠身,想开几幅药方给他治治病。莽儿按此方亲自为平帝熬汤喂药,不出三日必见奇效。”

王莽见鬼母如此大度,心中一喜,道:“娘修行千年,一定有办法治好平帝的病。儿早就想请母亲为平帝开药方了,只是担心母亲不肯。儿没想到娘今日如此深明大义,儿这就请母亲开个药方,然后儿亲自到平帝寝宫献药。”

王莽兴冲冲地找到女儿王皇后,动手给平帝熬药。待平帝回寝宫后,又亲自端药给平帝服用。平帝本有疑心,不过见王莽亲自尝药,也不好不服药。

汉平帝本来心中惴惴不安,没想到三日之后,竟然感觉身体有了很大好转,十分高兴,以为错怪了王莽,对王莽的戒心也少了许多。

汉平帝本就是声色之徒,身体一好转,莫明其妙地对**之事平添了莫大兴趣。王莽并不怀疑这中间有什么蹊跷,甚至还有些高兴,琢磨或许可以早日抱上外孙,也就未多劝谏。

不料,数日之后,平帝更加变本加厉,居然找了十二位妃子在寝宫一起鬼混,没日没夜地鏖战不止。一天,汉平帝搞了一个“五丁开山”的新花样,与妃子连战五场,犹自不肯休兵。没想到大汗淋漓、如颠如狂之后,突然大吼一声,昏死过去!

王莽听到传报,急急忙忙赶到时,那汉平帝悠悠醒来,已只剩得一口气在。王莽在平帝榻前痛哭流涕,道:“皇上的病多年没有治好,近日刚刚有了一些好转,怎么又一病如此?”

汉平帝躺在榻上,闭着眼睛不说话。等到三公九卿闻讯纷纷赶来,挣扎着想要开口说话时,喉咙中却嘶哑半天,一个字也蹦不出来,就一命呜呼了!

王莽捶胸顿足,懊恼不已,后悔没有劝谏平帝稍加节制。抱着平帝慢慢变得冰凉的躯体,苦涩、愧疚和忧伤百味杂陈。“皇上,臣废寝忘食,忙于国政,期盼用上几年的工夫,把国家给您治理出个头绪,等您亲政时能接手一个繁荣富强的大汉。可是您却不知节制,以致英年早逝,这叫臣如何向天下交待……”

王莽越想越伤心,两滴老泪,不知什么时候竟洒落胸前。

刘歆是刘氏后裔,见王莽对汉平帝如此真情流露,也不禁流了几滴眼泪。走到王莽跟前小声道:“大司马,而今之计,得赶紧安排后事,另立贤君,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

王莽虽然忧惚不定,可大行皇帝的丧事还得办。王莽知道刘歆所言极是,只得止住哭泣,擦干眼泪,强打精神,召集群臣商议大丧之事。

好在成帝、哀帝之后,王莽对主持大丧已是轻车熟路,一切按部就班,没费多大力气,平帝丧礼就料理停当。

可接下来的事情就有点儿棘手了。国不可一日无君,汉平帝虽然被除掉了,但这场戏又该如何收场呢?

王莽又连熬了几个晚上,与群臣反复计议争吵:有的认为大司马这些年从青壮之身变得容颜憔悴,就是因为平帝年幼,不得不操劳国事,耗尽心力的缘故,所以应当立年富力强者为新君,减轻大司马的压力;有的则力谏立汉宣帝玄孙,因为成年的王爷、列侯,全都是孝平皇帝的从堂兄弟,不应当作为孝平皇帝的继承人。

王莽听来听去,觉得都有道理,故而拿不定主意。

这日,王莽正披衣楼头,独自踱步,在楼台冥思苦想,鬼母、西门君惠突然凌空而来!

王莽眼睛一亮,好象突然见到了救星,迎上前道:“娘、叔父,你们终于来了!”原来,鬼母、西门君惠为了避免泄露身份,不肯在长安抛头露面。除非确有必要,也不到大司马府看望王莽。所以王莽要见到母亲也不容易。

这几日鬼母听得平帝驾崩,暗自欣喜。但接着发现三公九卿对扶立大位之事议论纷纷,串联勾结者不在少数,又忧心起来,怕王莽一时心慈嘴软坏了大事。便与西门君惠商议,到大司马府与王莽好好沟通,晓以利害,指点迷津。

鬼母首先开口道:“平帝新逝,只能怪他荒婬无度,就算是天王老子也救不得他。莽儿这几日通宵达旦,是不是在琢磨新君的事?”

王莽心里一热,忙躬身回道:“原来娘都知道儿的情形,儿确是为扶立新君之事犯愁,不知如何是好。”

西门君惠冷冷一笑,“这有什么犯愁的。元帝的后裔三子二孙,现在已全部离开人世,这条根算是绝透了。而宣帝的重孙子辈儿,虽然有五位是诸候王,有四十八位是列侯,人选倒是不少,但越是这样,就越难取舍。甭管立谁,余下那些一定全部得罪。”

西门君惠说完这些话,才一针见血指出要害。“上面说的其实都无关紧要。最要紧的是,贤侄这些年惨淡经营的太平天下还没个眉目,如果立一位成年的皇帝,你的那套改制构想只怕要半途而废。所以,不管别人如何瞎掰,你都要坚守一条底线,就是一定要立一位小皇上,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小皇帝暂时主不了事,这样朝议全由贤侄说了算,要实施你的改制也容易得多。”

西门君惠这几句话舒展了王莽的心结,王莽心中迷雾立散,连呼有理,拍拍脑袋道:“这个道理怎么就没有谁提出来!”

鬼母“哼”了一声,道:“莽儿愚不可及,太憨直了!那些刘氏的王公贵戚、三公九卿都在串联,想立一位成年皇帝,目的是要把你搬倒。你还真在为大汉天下冥思苦想,你说傻不傻?叔父讲的这些道理,他们并不是不懂,而是不愿讲,你还想不明白?”

王莽红了脸,心中暗想,“姜还是老的辣啊,一句话就抓住了本质,自己差点被群臣蒙在鼓里了。”

三人计议之后,王莽立即连夜向王太后禀报了想法。花言巧语争取到王太后的支持后,新的皇帝顺利产生了。这位新皇帝自然是从宣帝的玄孙也就是第五代当中去挑选了。挑来挑去,最合适的人选终于圈定,那就是广戚侯刘显的儿子刘婴。

刘婴当时才两岁。王莽心想等刘婴长大亲政,自己那一套治国方略也应该早已付诸实施了。

即便是这个时候,王莽仍然没有篡汉的想法,一门心思以天下苍生为念,设法大展鸿图,造福黎民。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昆阳之战·佛缘最新章节 | 昆阳之战·佛缘全文阅读 | 昆阳之战·佛缘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