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剑长歌录 第十七章 欲因晨风发(九)

作者 : 萧云雨

萧云沉思不语,哥舒翰呵呵笑着,又道:“你那朋友李长风,表面斯文,性子多半极倔,须得你去劝劝才行。”

萧云心中翻起滔天大浪,不仅因为哥舒翰与高仙芝都认为安禄山必然谋反,更因由此而来牵扯到成兰陵身上不清不楚却又不得不想的千丝万缕。一时心乱如麻,头一次无法再给自己找借口,只能在心里问自己道:“安禄山若真是有心谋反,公主小姑娘如何月兑得了干系?”

哥舒翰见他发楞,走过去伸手推他一下,道:“你奉命行走江湖的第一桩任务,便是须将李长风安抚下来,别参合此事。呵呵,仙芝说过,他的亲信,便是老夫的亲信,你听令么?”

萧云暗道:“大帅既已将派我此来的任务都毫不隐瞒告诉于他,自然二人之间关系非同一般,我……应该听令吧?”当下抱拳道:“在下一定尽力向李兄陈述利害,断不会教他贸然行事。”

哥舒翰沉声道:“不是尽力,也不得透露老夫与你说的这些机密,须令李长风不去生事。”

萧云情知事关重大,哥舒翰这话不仅是以官长的身份下了命令,更说明了不得对李长风谈及缘由,当下起身抱拳应道:“大帅放心,末将定不辱命。”

哥舒翰哈哈一阵大笑,道:“高仙芝麾下人才济济,倒让老夫羡慕不已,哈哈哈,好,老夫即刻叫人飞鸽传书去龟兹城,讨一份正式令状予你。”

萧云躬身行礼,想到:“哥舒将军是怕我不依他所令行事,这才要去讨来大帅军令,如此便教我无论如何也必须完成所托了。”

二人接着又说了几句闲话,萧云告辞出门,正要回去,就听有小校来报道:“大帅,王将军归天啦。①”哥舒翰腾身而出,颤声问道:“什么?”

那小校目光带泪,哽声说道:“王将军在去河东的路上郁病而亡了。”

哥舒翰“啊呀”大叫一声,接着冲出厅外遥望东方扑地跪倒连连叩头,屋外驻守兵卒听闻消息,也都一齐遥向东方跪拜不止。

萧云见这情形,想到:“素闻王将军体恤士兵,看来果然不假。哥舒将军可以为他不计性命恳求皇上开恩,二人当是有过命的交情。”他又见哥舒翰神情极为悲切,内心大受触动,只觉如此性情男儿,甚是令他感到敬佩,对其仅有的一丝戒心,也都由此消了。随之而来,却对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生了恶感。

当下走上前去,与哥舒翰并肩跪倒,也往东方拜了三拜。哥舒翰跪拜完毕起身说道:“一代名将,竟被小人谗言害死,可见阴谋者的毒辣厉害,唉——,你去吧!”

萧云也起身道:“大帅请放宽心,在下定会想法子稳住李兄。”

哥舒翰点点头,萧云辞别出门,回往住处去寻李长风,开门见山道:“李兄,在下觉得哥舒将军所言也有道理,既然杨勇已经伏诛,他又答应妥善安置被冤枉的众人,此事也算解决下了。你师妹伤情紧迫,我们还是赶回蜀中找你师傅要紧。”

李长风闻言面色微变,道:“萧兄是来做说客的么?”

萧云呵呵笑道:“李兄,自从去年与你初次相逢便一起经历生死,到如今同舟共济逃避敌人追杀,你我算得上是同生共死过的兄弟了吧?”

李长风道:“你是说在下欠你两条人命的情份吧?”

萧云摇头道:“若说救命之恩,本是李兄相救在下为先,当时若非你射伤刘锦云,我多半已经死于非命,哪还谈得上后来怎样怎样?此来确实是因眼下送你师妹回你师傅那为头等大事,又觉哥舒将军所言也有道理,因此才来与李兄商量,没有丝毫其他意思。”

李长风见他言词恳切,心下不满渐平,道:“哥舒将军所言看来虽是有理,但却有欺君瞒上之嫌。今日欺君说是善意,难保他日欺君便是为恶,律令本是皇上御令颁行,既然规定涉及谋逆、欺君的案件必须上报朝廷,我等身为人臣,自然应该遵命而行。萧兄,你好生想想,哥舒将军不欲将此事传出去,多半怕被人指责管制不力,在皇上面前失了宠信,却是他在为个人利益计较啊!”

萧云道:“哥舒将军肯为王忠嗣将军抛却性命,也要求得皇上对王将军开恩不杀,当是重情义之人。断不致做出对皇上不利之事。”

李长风摇头道:“萧兄太过相信此人了。他虽贵为陇右节度使,却并非我中华族类,难保其心不异。王忠嗣当初不愿牺牲属下攻取石堡城换取功名,才被皇上贬了,换上哥舒翰担任陇右节度使,此人深知皇上心意,上来便以数万将士的性命为代价攻陷石堡城向皇上邀功,可见其人自私凉薄得紧。”

萧云闻言生怒,道:“天下节度使十有**都是胡人担任,只怕皇上并没有华夷之分吧?大家都是为大唐皇上效忠,同样为抗击敌国流血,有何不同了?”

李长风闻言一怔,心下对萧云如此激烈微觉奇怪,道:“在下只是就事论事,并无贬意。”

萧云道:“我听公主小姑娘说过,李兄自小熟读孔孟,当知孔子曾说‘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哥舒将军长于我国,又能熟读春秋,怎可将之视为外人?”

李长风叹气道:“无论如何,要我做这欺君瞒上之事,却是甚难。”

萧云沉声道:“李兄要怎样才肯答应?”

李长风正色道:“除非李某死了。”

①注:王忠嗣,初名王训,其父于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在反击吐蕃的战斗中为先锋,因其余将领妒嫉其功,按兵不动,以致其以身殉国。当时王忠嗣年仅9岁,唐玄宗将其接入宫中养大,赐名忠嗣。与太子忠王(唐肃宗)一同长大。史书称他“雄毅寡言,有谋略”,初试代州别驾,常带人轻骑出塞侦查敌情,太子怕他有闪失,劝玄宗将其召回,曾言:“忠嗣敢斗,恐亡之。”可见二人之间关系相当不错。

王忠嗣一生战功赫赫,有勇有谋,最难得的是自幼以用武好斗著称的他,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之后,却转变为“以持重安边为务”的性格,曾说过:“国家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但这样并不代表其消极,而是以安宁边境为目的的积极防御,开疆辟地,使得边境上的人民安居乐业,不复言战,万里边塞烽火不举,谓“自国初以来,未之有也”。

其人不居功,曾主动提出让位朔方、河东节度使二职,后因不愿牺牲大量士卒进攻吐蕃举国坚守的石堡城,他曾奏言:“:“(石堡城)吐蕃举国守之,若顿兵坚城下,费士数万,然后可图,恐所得不雠所失,请厉兵马,待衅取之。”令玄宗皇帝心下不快,又因揭露安禄山谋反及遭李林甫忌其功高怕玄宗引以为相,终被陷害。后得哥舒翰拼命相求,才被免了死罪,贬为汉阳太守。不久,抑郁而亡。时年仅四十五岁。

后来哥舒翰带领唐军攻陷石堡城,士卒死伤果然如王忠嗣所言相差无几。

其人还有知人善用之才,帐下将星如云,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等,几乎平定安史之乱的重要将领都曾在其帐下听令。

新唐书总结他为“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自古忠贤,工谋于国则拙于身,多矣,可胜吒哉!”

王忠嗣是古代少有的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及和平主义精神的将帅,智勇双全,逢战必胜,史书谓其死于小人谗言,但笔者认为,玄宗皇帝极好武功,而与王忠嗣持重安边、以耀武换取和平的战略思想相冲突,这才是其人悲剧性人生的根源。

王忠嗣死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小说因配合整体故事,而将其死亡时间推后两年,不影响大的史实和发展方向,仅仅出于引出天下局势以及烘托气氛,特此加一长注。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情剑长歌录最新章节 | 情剑长歌录全文阅读 | 情剑长歌录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