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聘教师 第三十八章 亲近书城

作者 : 阿愚国芳

阅读了一本关于心理咨询案例的书后,桂香老师似乎放下了对调动之事的关注,引导儿子广泛地阅读。

她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上午七点起床,带领儿子到操场跑步四圈,然后到门口的快餐店去吃鸡蛋肠粉,回到宿舍,帮儿子听写英语单词,深港版的初中英语教材词汇量较大,与人教版的初中英语教材有所不同,儿子来插班读初二,必须过关深港版的初一的英语词汇。桂香老师借来了初一上下册英语教材,估算了一下词汇总量,与儿子商量,大致订了一个学习计划,每天记住30个单词,必须听写,订正。儿子也饶有兴致。他们就按计划执行。

儿子读单词时,桂香老师就去买菜,然后将菜择好后分门别类的用碗装好放入冰箱,与儿子一起听写英语单词,桂香老师报汉语,儿子写英语,然后,儿子对着教材订正,将写错的订正三遍。之所以确定订正三遍,是应了事不过三的古训。

然后,儿子完成暑假作业,桂香老师学习新教材。午餐后,午睡半小时。就向深圳书城进发。

出校门,右拐穿过春风路,顺着嘉宾路北行至深南大道,左拐,沿着深南大道向西前行。左手是林立的店铺,经过361度专卖店,就到了苏武牧羊大餐厅,餐厅前的椅子上坐满了等待进餐的人,拿着号儿等着正在大快朵颐的人快点离去,越等越饿,,餐馆吊足了食客的胃口,食欲至少增加了三成。吃东西和买东西都是有趋同效应的,凑热闹的心理往往使热店里人头涌动,使冷店里门可罗雀。

“妈妈,我们什么时候也到里面吃吃吧,你看,门口那么多人等着,味道肯定不错!”儿子不自觉地咽了一下口水。“没问题,等拿到了调令,我们就到这里来庆祝一番!”桂香老师满怀憧憬地说。“还有等爸爸出差回来!”儿子补充道。“好的,庆祝这么大的喜事怎么能少了你爸爸呢!”桂香老师模模儿子的脑袋,牵着他的手往前走。路过湖北宾馆,儿子问:“湖北宾馆是不是湖北人在这里开的?”“也许吧!”“据说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号召各省来开发深圳,尤其是罗湖一带,成了各省农产品出口的窗口。每省在这一带占一地盘,建一排铁皮房,就成立了食品出口公司。”“不对吧,妈妈,应该是先成立食品出口公司,再建房子吧!”儿子反驳道。“也许吧!”桂香老师模棱两可地答。

记得刚来深圳时,她一个人以学校为半径散步,发现学校周边就有江西省的标志性建筑,庐山酒店、庐山大厦、庐山花园,有一排门店的上方镶嵌着一排红红的大字:江西省食出公司。她疑惑,食出,是什么意思呢?是否写错了。但又不好意思向同事讨教,就闷在了心里。有天读《深圳特区报》,一篇文章使她恍然大悟,“食出公司”即食品出口公司的简称。这一小块就是江西省的地盘;紧邻的就是小芙蓉、湘苑、芙蓉大酒店,“芙蓉国里好种田”,一看,就知道是湖南省政府在这儿经营的;往东,就有广西大厦等等,隐约可以感到当时各省在这里出口农产品的繁荣景象。

“湖北大厦,是湖北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所在地,有时湖北人的特区通行证过期了,还可以到这里补办。”桂香老师想起了前几天道行老师告诉她的这一信息,她很高兴,有种找到了娘家人的欣喜。今天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娘家的门口,当然就有一种亲近感,不由自主地走进去了,前台服务员热情地询问:“小姐,你好!是不是要订房间?”“不,不,我是想询问一下办特区通行证和暂住证的程序的。”桂香老师连忙解释。“请到三楼的湖北省驻深圳办事处去咨询。”服务生有礼貌地伸出了那修长的手臂。桂香老师现在并不需要补办特区通行证,好奇心被三楼的高度消减了大半,冲服务生笑笑,牵着儿子走出了宾馆大门。

穿过一个地下人行通道,就看见了高高矗立的地王大厦,地王大厦的对面就是深圳书城,书城仅四层,不如地王大厦显眼。为了好找,人们经常在介绍深圳书城的时候,都要加一句,地王大厦正对面。

桂香老师第一次和道行老师来买调考复习书时,就是顺着这个显著的标志物找到并不显眼的深圳书城的。拾级而上,进入书城,真是一座书的城市,用汗牛充栋来形容是不夸张的。乘电梯到二楼,楼道里摆放的是各种工具书,一下电梯,一堆畅销书挡住了去路;儿子毫不犹豫地跑进了少儿书库,桂香老师也跟着进去。儿子走到儿童文学书架,抽出一本《格林童话》读了起来,不再理会她了。

她见儿子沉入书中了,就悄声的说:“我到三楼去看书,你可以到那儿找我。”转身走到三楼的文学书籍前,读贾平凹的《高老庄》。桂香老师爱读贾平凹的作品,几年前,学校购买了贾平凹的一套丛书,好像有八卷本,厚厚的,主要收录他早期的散文和短篇小说,桂香老师就抽空到读书室阅读,有一次还忘记了上课的时间,班干部来叫她才醒悟,匆忙赶往教室,避免了一次领导的批评。来深圳时,她还特意将自己喜欢的几本书托运了过来,其中就有贾平凹的《废都》《白夜》和《散文集》,以前教高中语文,她经常用语文课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赏析贾平凹的短篇小说和散文。去年的国庆节的党员活动,他们坐学校的大巴到西安游玩,经过河南省的西峡县,进入陕西的丹凤县,后来翻越了秦岭,到了贾平凹作品中的商洛地区。作家作品中的景象真真切切地呈现在眼前,她有点迷醉,当即就与同坐的一位语文老师交流了感受,回忆了作家所描写的细节,佩服作家文笔的简练或细致,用词的准确,她的同坐也是一位贾平凹迷,只不过是一位中年男士。那一次,他们一行人冒着细雨游览了兵马俑、乾陵、秦始皇墓、华清池、大雁塔,坐在车上看了古城墙。跑马观花,印象并不深刻;印象深刻的倒是咸阳的煤灰和商洛地区的穷山恶水,悟到了“渚清沙白鸟飞回”的描写是写实。以前读书时,她就不明白,杜甫眼中的沙怎么是白色的,是误写还是写虚?桂香老师眼中的沙是黄色的,她住在汉江边,对岸就是长长的沙滩,每到夏天,他们就会骑着自行车披着夕阳到沙滩上去散步,到汉水去游泳。虽然,每年都有几位年轻美眉和俊朗帅哥祭河神,但好水的人们在出事当天同情地叹息几声后,依然故我地成群结队地奔向对岸的沙滩,义无反顾地跳下汉水去,追逐嬉戏。

那次,在陕西的丹凤县和商洛地区,她看到了白沙,躺在干涸的小河里,远远望去,像白色的带子,蜿蜒游动,撩动游人的思绪。

书城里阅读的人很多,靠在书架上的,坐在过道里的,蹲在书堆旁的,静静地读着,专注地读着。桂香老师站一会儿,腿酸了,就蹲下去。往复着变换着姿势,但眼睛没有离开小说。有点神秘有点鬼气的高老庄的人们的悲欢离合牵引着她,“妈妈,天黑了。”儿子牵了牵他的衣角。“好,还有一点,你等一等。”目不转睛地看着。儿子也不做声,静静地站在旁边。“走吧!”终于读了一大半,估计明天可以看完了,她才恋恋不舍地合上小说。揉了揉酸涩的眼睛,下楼回家。

一连几天,他们母子都在书城度过。儿子过足了童话瘾,她饱览了贾平凹的近作和池莉的近作。池莉,也是她喜欢的作家,几乎跟读了她写的所有作品,她作品中的人物桂香老师都很熟悉,她就生长在湖北,这个九省通衢的湖北兼容四海的思想,池莉笔下的汉正街、武昌文人和汉口市民,桂香老师都了解,了解他们的精明和泼辣,了解他们的追求和心酸,读来有一种共鸣,她与作家年龄相仿,生活的年代相同,更有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小说即生活。生活养育了小说,小说定格了生活。

亲近作家,亲近书城,房子太窄,经常搬家,居无定所。她不想买书,就把书城当成了一个大书柜。把来回这段路,当成了深圳的缩影,沐着夕阳,牵着儿子,谈着书中的精彩,将车水马龙抛在视线之外,将调动的焦虑抛到心门之外。

章节内容中不要含章节标题。为了避免您的稿件丢失,请勿在线直接创作。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借聘教师最新章节 | 借聘教师全文阅读 | 借聘教师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