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难公主倾世妃 第3卷 第一百四十三章 牡丹花开动京城

作者 : 皇甫嫣嫣

若采刚一进茶楼,但见茶楼生意十分红火,处处高朋满座,人声鼎沸。

若采眼睛四处转动着,想找个空的位置坐下来,找来找去似乎还真没发现空的位置。

就在若采快要绝望的时候……

突然,在靠窗的拐角处,还真发现了那么个不大的空位。

若采欣喜若狂,大踏步走了过去,看都没看一眼椅子是否有灰尘,就一坐到了上面。

香草也没看一眼,也一坐到对面上。

招来小二,要了一壶茶,和若采一样咕噜咕噜地,一杯几口下肚。

擦了擦嘴上的水泽,喘着气,好像有点意犹未尽,兴奋十足地说道,“小姐,你刚才不是说还有没讲完的吗?”

若采喝完一杯,低头倒着第二杯,这次轻抿了一口,擦了擦额上的汗珠说道,“当年武则天贬牡丹的传说,听说过吗?”

“没有。”香草纯粹不喝了,摇了摇头,睁着双大眼睛,单手撑着腮看着若采。

“传说武则天冬日游园,一时兴至,竟下令百花限时开放,百花慑于权势,不得不开,独牡丹没有按时开花,而被武则天下令放火烧之,贬出长安,贬到这洛阳邙山。”

“故而现如今,洛阳牡丹花繁盛,其中有一部分来自长安被贬的?”香草问道。

“也可以这么说。”若采点了点头,拿起茶杯又轻抿一口茶,放在桌上,看着香草说道,“具体是这样的,相传当年武则天登皇位,自称圣神皇帝。一年冬天,一日,她突然兴致大发,带着侍卫、太监、宫女、文武大臣到上苑饮酒赏雪。此时大雪刚停,但见万物银装素裹,宫苑、假山、亭子、小桥、长廊及粉墙黛瓦一切景物都穿上了洁白的素装,各种花草树木虽说枝叶凋零,但经雪一打扮,玉树琼枝,犹如银枝金花,显得格外的壮观美丽;偶而飞来几只鸟儿,在枝条轻轻掠过,弹撒下团团白色柳絮,好似只只飘然飞舞的蝴蝶。

武则天看得入了迷,第一次感到雪的景色竟是如此艳丽。突然,放眼望去,发现在那白皑皑的雪里,有点点燃烧跳跃的火苗,走进仔细一看,原来是朵朵盛开的红梅。但见红梅凌寒独自开,煞是美丽动人。

武则天顿时龙颜大悦,开怀大笑,下令命文武百官畅怀激饮,并且可以吟诗作赋以助雅兴,随同赏花的大臣们一看皇上如此欢喜,都争先恐后地上前来给她敬酒,各显其能。

酒过三巡,这时,有个大臣提议说:“皇上,梅花再好,毕竟是一花独放。如果皇上你下道圣旨,让这满园百花在这冬天冰雪里,竞相齐放,到时百花齐开,满园芳菲,岂不更显皇上之天子威严?”

另一大臣摇摇头说:“此言差矣,如此严冬寒月,梅花开放正适时令。若让百花齐放,需等来年春天。”

武则天听罢,放下酒杯,哈哈一阵大笑道:“爱卿说得对,春天花开,不足为奇。百花斗雪凌寒竞放,方显朕之天子威严,朕号令一出,谁敢不从?”

大臣们见她已有几分醉意,劝说道:“皇上,时辰不早,快快回宫歇息去吧。若还想观赏红梅雪景,待明日一早再来。”

武则天由宫女搀着回到宫里。但她酒兴未消,醉意朦胧,仍想着让百花斗雪凌寒竞放的事。

于是,歪歪倒倒地爬在桌上,令宫女拿来文房四宝,笔墨一至,只见她手握狼毫,蘸饱浓墨,在白色的纸笺上写了一首五言诏令诗: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放,莫待晓风吹。

写罢,她命宫女拿到上苑焚烧,以报花神知晓。

宫女把武则天的诏令拿到上苑焚烧以后,百花仙子一看,这可吓坏了,大家赶快聚集一起,七嘴八舌地共同商量对策。

桃花仙子胆最小,战战兢兢,瑟瑟缩缩地说:“武则天心毒手狠,什么样的事都干得出来,咱们不能违抗呀!”

有几个小花仙子,也怯生生地附和着说:“是呀!咱们还是赶紧作准备,提前开放了吧!”

可是,牡丹仙子不同意她们的意见,带着几分气愤地说道:“这武则天也太霸道了。不光管人间的事,如今竟又管起我们仙界的事来了。这百花开放,各有节令,开天辟地,四季循从,当年青帝已经安排好的,岂容咱门逆天乱时?万一青帝怪罪下来,咱门也是性命不保啊,姐妹们,咱们不能从!”众花仙听牡丹仙子这么一说,也觉得句句在理。

可大家一想武则天的残暴,又都犹豫了起来。

桃花仙子哀求牡丹仙子说:“牡丹姐姐,你听妹妹我的话,咱们还是顺从了吧。武则天一生凶残狠毒,杀人如麻,何况咱们这些娇弱的花体呢?”

其它的仙子也附和着说:“是啊,牡丹姐姐,开也是开这一次,青帝事物繁忙,应该不会知道,不开则会大祸临头的。”

可牡丹仙子还是倔强地说:“违心的事一次也不能干。只要咱们骨硬志坚,看她能耐我等如何?”

这时已鼓打五更,天色快亮,众花仙看牡丹仙子的决心已绝,只好匆匆散去,各自开花去了。

百鸟啾啾,晨曦初露,朝霞满天,武则天一觉醒来,醉意已经全消,她穿衣下榻,坐在镜前让宫女给她梳妆打扮。

正在这时,一个宫女推门而入,欣喜地禀报:“皇上,上苑的百花果真全开放了!”

武则天一听大喜,想想咋晚写出的诗,只不过是“酒后戏言”,没想到百花真的奉旨开放了。

她急忙走出皇宫,来到上苑。举目一望,满园的桃花、李花、玉兰、海棠、芙蓉、梨花包括芍药等,均顶着寒风及飘舞的白雪全部怒放了,一朵朵,一丛丛,一簇族,绚丽多彩,争芳斗艳,放出诱人的芳香,灿烂的朝霞斜映着花朵蕊,皎洁的白雪衬着碧绿如油的绿叶,随风摇曳,翩翩袅袅,婀娜多姿,妩媚动人。

更令人惊奇的是,这大寒风冬天的居然引来了,已经冬眠的蜻蜓蝴蝶,但见蜻蜓飞舞,蝴蝶翩飞,好不美丽非凡。

这时,满朝文武百官、侍卫、宫女、太监都纷纷跑来,观看人间稀罕绝色。

武则天面对众卿,得意忘形,迈着大步观赏,这时,突然发现万紫千红中唯有牡丹光枝秃杈。

为何这百花丛中唯有牡丹未放,顿时龙颜大怒,心想,这还了得!君无戏言,言听必从,牡丹如此忤逆自己,把她这天子威严放在哪里?对着这些文武百官,岂不有失脸面?以后自己如何临朝执政?

她越想越恼火,指着牡丹的秃枝,破口大骂:“大胆牡丹!竟敢如此放肆,抗旨不开。来人啊,给朕放火焚烧,一株不留!”说罢,愤然而去。

侍卫们领旨后,马上点柴引火,扔入牡丹丛中。霎时,浓烟滚滚,烈焰熊熊,只烧得牡丹噼噼啪啪乱响。

牡丹仙子在一旁看着一片牡丹将毁于一旦,禁不住暗泪滴垂,心如刀绞,悲愤万分。

正当午时,大火燃尽,牡丹花圃化成一片焦灰。

侍卫禀报武则天:启禀皇上,牡丹已焚烧成灰。

此时,武则天怒气未消,恶恨恨地说道:“连根铲除,贬出长安,扔到洛阳邙山,叫它断种绝代!”

武则天为什么要把牡丹贬到洛阳邙山呢?原来她常来洛阳,到过邙山,知道哪里沟壑交错,偏僻凄凉,穷乡僻壤,好叫她牡丹在哪里孤苦受罪,以解她心头之恨。

侍卫们又马上挥起铁镢,把牡丹连根掘出,连夜运送往洛阳,随手扔到邙山岭上。”

若采停下来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喉咙,顾不得旁边依旧吵声连连。

“后来呢?”香草好像被感动了,一口茶也没再喝,眼睛眨巴眨巴地盯住若采,催道。

“后来,谁知,牡丹一入新土,就又扎下了根,来年春天,满山翠绿,邙山的乡里人很早就喜欢牡丹,家家移种,户户育植,后来郡州里的人听说了,也纷纷跑来移栽。

牡丹仙子看洛阳人这样喜爱牡丹,非常高兴,一到春天,棵棵怒放,千姿百态。

从此,牡丹在洛阳繁盛了,这种牡丹在武则天的烈火中骨焦烈刚,矢志不移,洛阳人赞它为“焦骨牡丹”。

后来经过洛阳人的精心培育,花儿更红更艳了,后人又起名叫“洛阳红”。咱们刚才看到的就是“焦骨牡丹”进化的“洛阳红”。

所以现在每年来洛阳观赏牡丹的人,扶老携幼,人潮花海,朝暮不断,盛况非凡,再后来洛阳每年举办牡丹盛会,再再后来这牡丹盛会逐渐成了洛阳一年一度的狂欢盛节……”

若采边说眼睛边流转,茶水下肚,浑身好像也有劲了,就要起身继续下楼,准备再去欣赏那万里牡丹去。

就在这时……

她的眼睛突然停在,离自己不远处的一个地方,整个人愣愣地怔在哪里,差点没惊得跌倒在地……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落难公主倾世妃最新章节 | 落难公主倾世妃全文阅读 | 落难公主倾世妃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