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追求 第13节:第六章(3)

作者 : 希望之星

>

他们所在的北岗县及周边地区都是黄土岗,俗称“旱包子”,非常缺水。遇到干旱年份粮食大幅度减产,严重的会绝收。从六十年代中期,这里就开始大搞水利工程建设。农忙一结束,水利工程就上马了。这年深秋,于志坚刚忙完麦的播种,就被安排带领生产队的青壮年劳动力去参加全地区组织的水利工程建设。就在于志坚和队长确定人员的时候,下乡知青们找到于志坚,踊跃报名。队长跟于志坚:“以往没敢让她们去,怕她们受不了。”于志坚:“让她们去吧,她们下乡不就是接受锻炼来的吗。**他老人家就要求年轻人要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嘛!队里青壮年都走了,她们年轻少壮的呆在家里也感到没趣。”张诺英:“是的,志坚哥得对,我们要经受风雨,不能在温室里成长。”王玉梅:“队长,我们受得了!”“行,志坚,那就让她们去吧。”赵乐金。

于志坚先带领一`少部分人进住民工驻地,先安排好生产队整个民工的吃住,然后就是到工地接受工程任务。

那时的水利工程建设,一不讲报酬,二不讲区域界线,整个工程建设不论你这个地方能否受益,都要服从全地区的统一调迁。工程建设到哪里,哪里附近的村庄就成了民工的驻地。老百姓家里都住满了民工。睡觉都是打地铺,一个挨着一个。不够住,就搭建临时工棚。

生产队所有民工来到之后,于志坚安排女的睡在房东家里,男的睡在刚搭建好的工棚里。不管是房东家里还工棚里,都挤得满满的。知青刘;“这洗澡到哪里洗呀?”生产队的姑娘们都笑她。一个姑娘:“工地上哪还有条件安排专门洗澡的地方,将就一下算了。”“哎吆我的妈呀,那怎么能行啊。”

“不要哎吆你的妈,就是哎吆你的爹也不行啊!”一个中年男子从她背后插话。刘转过脸一看是秃刚娃儿,脸一沉:“管你什么事,插什么言,滚!”

秃刚娃这个色鬼灰溜溜地走开了。

于志坚把民工们召集起来开了个会,对每个人进行了分工。工地上一般都分挖土的,上土的和拉土的。他只分挖土的和拉土的。三人一个板车,既拉土又上土,不存在窝工现象。

按照上级统一安排,工地开工了。开工的第一天,民工们来到工地,知青们看到这人山人海的场面,都惊讶地不得了。知青刘惊讶地:“哎吆我的妈呀,这么多人啊!可出来开开眼界。”于志坚:“刘,这还算不上大场面,我十四岁那年所去的那个工地这场面还大,这人还多。到快完工时人站在渠堤上面看渠底的民工简直就像三岁的孩子那么大。黑压压的人群连续不断横贯两县境地,可以想象工程量有多大人有多少。”“噢,我听张诺英谈过。你那么的年龄就到那么大的工地劳动受得了吗?”“有啥受不了的,红军长征时不就有那么的年龄并且还爬雪山过草地。我们和他们相这又算得了什么呢?”“是啊,你得对呀,和他们我们差远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永恒的追求最新章节 | 永恒的追求全文阅读 | 永恒的追求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