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就能找我tp:/.b.
武安收服陕西各地民军,开始整顿宁夏军内部。[百度搜索w.xiAnjie。me]如今宁夏军军士主要来自几部分:主力是原宁夏镇军士及延绥、固原、甘肃等地边军,除此外还有陕西各地投降守军、投靠的民军、自行加入的百姓等等。这些军士加起来有近四十万人马,一个的陕西省根本养不起这么多人,而且兵贵在精而不在多,武安决定走精兵路线,淘汰无用、老弱的兵卒,主要是那些原来的守城士卒,削减的军士大约有八万,如此宁夏军军力不降反增,实力并不会折损。
同时为了防止各路带兵主将有异心,武安令陕西各宁夏军将领不得私自在驻地铸造火炮,命所有工匠一起集合到西安城,由都督府直接管理铸造火器事宜,以后宁夏军所需的军用器械统一调拨使用。
随后武安又在陕西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以此争取民心、军心,稳固以得府县。其实早在起兵之时,武安就把宁夏镇庆王等宗室名下的田地分给从征的军士,而在宁夏军占领陕西后,经大略统计,平凉府、西安府内的韩王、秦王等名下的良田就占两地三四成之多,两府百姓近半民众都是宗室的佃户,如今宁夏军将田地分给无田少田的陕西民众,自然是大快人心。
陕西民风彪悍,且民贫土瘠,平时百姓就因官府压迫聚集闹事,如今宁夏军举首义,无数怀着建功立业想法的人来西安城投奔武安,武安听从傅宗志的建议,在城内设立文贤馆、武贤馆收纳人才。
不论是不得志、对官府满月复牢骚的文人,还是想凭一身武义博个功名的草莽,武安不重出身皆唯才录用。其中最让武安激动的是术士宋献策的投靠,宋献策可是历史名人,其貌丑陋,才智却非凡,当初李自成不过是一流寇,屡次被明军杀的屁滚尿流,最惨的一次麾下只剩十几人,躲到深山当起野人来,不过在得到宋献策后,李自成翻身杀的明军丢馈弃甲,最后更是攻入京师终结明朝,可以宋献策功劳甚大。第一次见面时,宋献策就当者武安及众将的面露了一手,精于门遁甲及图谶之数的宋献策算出明朝国运将终,傅宗志、胡廷宴等文官对这些嗤之以鼻,不过唬的众将及武安大喜,当众任命他为都督府副军师,负责参画军事。
武安知道几年后陕西就会爆发连年干旱,这是天灾无从预防,武安可不想几年后饿急的陕西百姓再造一次反,所以按照他的设想,在与东面明朝罢战修和后,宁夏军需集中力量攻取水草丰美的河套平原,消灭盘踞在那里鄂尔多斯蒙古诸部。然后在旱灾来临之前,迁陕西百姓入套耕垦田地,如此加上甘薯等高产作物的栽培,相信能度过难关。
过了六月,宁夏军在陕西陆续清除残余明军。在陕西西面的甘肃镇,宁夏军于六月十二日攻破重兵把守的陕西行都司所在甘肃镇城(张掖城),守城的甘肃镇总兵官杨嘉谟兵败自杀,甘肃巡抚梅之焕等官员被俘,甘肃镇明军主力被全歼,随后胡勇并没有停止进兵步伐,渡过张掖河后,率部直往肃州城、嘉峪关而去,到七月时肃州、嘉峪关边军无力抵抗宁夏军而相继投降,宁夏军很快平定甘肃明军。接到报捷的武安遂命姐夫整顿甘肃明军,防备西海、吐鲁番蒙古侵犯,同时伺机联络蒙古各部,代替明廷与蒙古人继续交易。
而在陕西南面汉中府,六月初宁夏军许匠头部拿下汉中府城、南郑、洋县、西乡、石泉、汉阴、紫阳等十几府县,此时四川巡抚朱燮元统四川明军三万驻于保宁府、龙安府一带御敌,不过因畏惧叛军势大,四川巡抚朱燮元不敢轻易北上,只能死守险隘关口与叛军对峙。而此时武安决定增援汉中,一举取川蜀。宁夏军在汉中有增兵的迹象,同时哨骑四处查探敌情,这自然瞒不过对面的朱燮元,朱燮元见识过宁夏军的军威,自量川军不是对手,急忙向朝廷奏报,请求朝廷命山西明军西渡黄河,造成大兵压境的样子,以此使叛军不敢大举南进。
身在京师的天启皇帝接到朱燮元的急报大发雷霆,对于集结于山西的各部主将大感失望,尤其是锦衣卫密报明军只知龟缩在各城死守,不敢出城野战,任由叛军游骑肆虐城外,六月中旬朝廷罢免劳师无功的兵部尚书董汉儒,擢升因山东灭白莲教徐鸿儒起义有功的山东巡抚赵彦为新任兵部尚书,赐尚方宝剑总督西北军务且带右都督杨肇基率三万京军入西北戡乱,同时速调辽东总兵官尤世禄、副总兵官满桂率三万五千辽兵入关。明廷有宣府、大同、山西三镇边兵十万,加上两次征调京军八万及散落山西各地守军,如此明朝准备集兵二十五万大军渡黄河作战。为解决饷银粮草短缺的困境,天启皇帝更是发内帑银百万两以充军用。
山西明军畏缩不战,武安本来想朝廷会因阉党、东林党相互倾扎而混乱,那想朝廷对他这个心月复大患欲除之而后快,宁夏军本来取川蜀的念头也消了。
在接到朝廷增军的密报后,武安决定趁辽东、京营兵马未至,先发制人,夺取主动权,率先发起攻击,剪除明朝布在山西的威胁。在与众人商议后,宁夏军决定兵分两路进兵:由延绥刘大山、延安府王友合兵五万余进击太原府为北路,目标是堵住明朝山西镇、大同镇、宣府镇边军南下救援的通道;由武安亲统主力大军出潼关北上平阳府,寻机与明朝主力决战,削弱明军实力,而后直接兵进太原府,歼灭明朝三镇边军。
七月一日,武安在西安城校场誓师出征,提兵六万到达潼关,集合守军四万后,共率十万大军出关入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