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两天,周大中又到了林先生家,林先生问他咂磨出啥味道儿没有,大中说:“咳!那有啥,叫张三、李四、王二麻子都起来,先一齐儿分了王炳中的房和地,再回过头把俺周大中挤兑到旮旯儿里,叫俺自己牵了驴给送过去,有了地、有了驴,以后就‘洋犁洋耙,要啥有啥’了,旧世界就落花流水了。”
林先生嘿嘿地笑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也是,你那根麻骨头儿叫人敲得这会儿还麻攘攘地难受,真还净不下来心,过两天自己就悟出来了。”
周大中终于忍不住,他又找到林先生,说:“都说你一肚子学问,俺看是一肚子青菜屎,啥‘国际歌’‘国内歌’,别人都热血沸腾起来了,俺咋也就憋不住了,自己就牵着驴给了人家了,还毒蛇猛兽,俺吃哪个血肉唻?俺祖祖辈辈省吃俭用,看着星宿儿走路,模着石头儿过河,这回,连祖宗的世产都给栽进去了,全都给‘国际’了,歌儿也就不用再唱了!”
秀山正在写字,林先生把大中领到另一个屋里,给他沏了一壶茶,为怕蚊子咬,点燃了一段艾草拧的草绳,满屋子弥漫着幽幽的香气。林先生也端了一碗茶慢慢地呷,他给周大中说起了大圪梁的新虎头山。
新虎头山原来就是一座山,山底是细沙状的黄土,不知从何年何月起,白河滚了槽,每逢雨季,河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冲涮虎头山的山根。虎头山下的黄沙土如果专门去凿,它比虎头山上的大青石还难侍弄,异常的坚硬还有巨大的黏性,但却经不起白河的水日日浸泡。经了上万年的变迁,虎头山下的黄沙土就一粒粒地归了大海,白河的水继续往下涮,白河滩就一直往深处走,直到虎头山底变成了几十丈高的白河顶,虎头山就吊了起来,变成了虎头崖。大圪梁的石匠在支撑虎头崖的最脆弱之处给放了一炮,埋葬了日本人,也就有了现在的新虎头山。
林先生又续了一壶茶,继续说:“旧社会已成颓败之势,就象虎头崖,**人让受苦人作天下的主人,就聚起了千千万万个石匠,就能推翻更大的一座山。大圪梁的石匠埋葬了日本人,**的“石匠们”埋葬了旧社会,这就叫大势所趋,势不可挡!势不可挡!”
大中喝完第二壶茶后问:“这新世界能走多远?”
林先生说:“只要受苦人永远做天下的主人,将千秋万代,千秋万代!”
出门后周大中说:“书虫儿一个,俺说的是俺家的驴叫人牵走了,哼!你说夜隔儿黄夜肚疼得要命,——哪儿跟哪儿的事儿!”
尽管周大中不服林先生的气,但大坡地翻天覆地的变化却实实在在地令一个个庄稼主儿扬眉吐气。赵老拐的洋货铺改成了大坡地百货店,王炳中的犁花酒楼也叫农协占了去。如今他们和所有的百姓一样褂子襟擦汗,弯着腰锄地,回到家后忙时吃稠闲时喝稀,逢年过节才舍得吃上顿白面馒头。一样的人就一样的天和地,在过往的几千年社会里,有谁能叫天底下的老百姓这样扎扎实实地扬眉吐气?!
赵老拐把紧紧巴巴的日子说成是“比着画括连儿(括连儿:方言,圆圈),不大不小刚好也刚够”,然而,对于几千年都抬不起头看不见天日的庄稼主儿来说,——那些个草芥一般微不足道的生命,那个“刚好和刚够”,正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天堂;那个“刚好和刚够,就足以使他们把给了他们“刚好和刚够”的人奉为神明、敬为菩萨,并为那个神明和菩萨感激涕零热血沸腾,不离不弃地为那个神明和菩萨赴汤蹈火以身相报。
老百姓的幸福不仅是不再挨饿,更是大家都是一样的人,就应该差不多一样地劳作、一样的待遇;一样的吃粗咽细、一样的打嗝放屁。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收获了一种不曾拥有过的尊严。
这些天赵老拐有些不高兴,他妻子张红梅的妹妹雪梅又给来了信,定准了日子说要来,他害怕他画的那个够使够用的括连儿里又要挤进来一个。老拐问了几次红梅,他想知道雪梅来的由头和住的时日,红梅说:“这远,住些日子,能找个差不多的主儿嫁了也行。”赵老拐就有些惶然。
眼看到了雪梅来的日子,说好在沙水下火车。大坡地离沙水近百里的路,如果赶车去接,老拐不愿意去,儿子起升才十六岁,身板不小却没有力气,大牲口又怕起升赶不住。后来红梅就找了魏老大赶车去。
魏老大已三十拐了弯,人也不算丑,也没有什么大毛病,至今仍然孤身一人,该谈婚论嫁的年龄却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有了房有了地时,又恋了小桃再无别的心事。小桃死了后又比着小桃找闺女,能看上的,人家大多嫌他家徒四壁不愿意。近两年老大虽然放低了眼光,却阴差阳错失去了几次修成正果的机缘,最投机的两家也叫他的犟驴脾气给弄坏了。
第一家因为一顿饭。老大去女方家,丈母娘高高兴兴地给擀了一大碗鸡蛋面,老大呼里呼噜地吃了一碗,剩下的一碗丈母娘本来准备给自己男人吃,——那个年代面条可真是个好东西。
准丈母娘看老大吃完,就叫准媳妇又给端了上去,一般人这时候就是再饿也会谎称吃饱了,——新女婿在丈母娘家总要做出个谦谦君子的样子才对。老大却端起第二碗眨眼间又吃了个净光。丈母娘心里不高兴,却满脸堆笑地问吃饱了没有,老大实实在在地说,这回真饱了。
媒人急得直跺脚,出门后骂了老大两声“饿死鬼”后就气哼哼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