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在乡村 崭露头角

作者 : 北海苍梧

不知道文学社有没有借江上平的名声炒作自己组织的意图,反正江上平第一篇作品受到了文学社各社员的炮轰般的高评。比如“乡土气息十分浓厚”、“人间真情无声涌现”、“如山般的父爱瞬间压塌了我情感的堤坝,感动的泪水汪洋恣肆”等等,不一而足。

缘起于“父亲节”刚过不久,文学社倡议大家就写一期有关父亲的文章,题材不限,也不强求以父亲为中心,并在第一次大家学习期间领着大家再一次深入学习了《背影》,朱教授自清平淡的语言、生活中平凡的琐事、父亲为儿子忙前忙后不辞辛苦的画面清晰的展现在大家眼前。

可是江上平想都没想,就想着去年一冬自己的辛苦、城市夜色中的汗水以及汗水凉了之后的寒冷,不自觉地就写了《一件大衣》,写自己想买一件大衣,买完大衣夜间挂在墙上自己做了一梦:

夜晚,把大衣挂在墙上,静静地睡着了。回到家,爸爸看见自己穿着崭新的大衣,笑着说了一声“我娃真俊”,我笑了,知道爸爸是在说新衣服漂亮。我笑着把大衣批到爸爸肩上,爸爸先是起身欲躲,又马上放下了旱烟袋,羞涩的笑了,满脸是褶。又紧忙月兑了下来,说:“快挂上,别给娃弄脏了!”可是我分明看见爸爸微笑的眼睛里溢出了泪水。

我一下子醒了,窗外的夜色透进来,大衣仍静静地立在墙上,就像爸爸瘦弱的身影,我揉了揉眼睛,天,我居然也有了泪水。

这一段精彩描写,被各评论员认为朴实的人、朴素的语言、只给父亲一个镜头,就写尽了父子之间无尽的、无言的真情。于是乎,江上平不再平凡,一下子成为了校园的明星——对父爱“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明星。

马上,文学社又有很多同学强烈要求加入,都说自己会唱山唱水唱草原、学诗学文学小说,愿意尽展自己平生所学,把快乐送给社给自己一个平台。文学社一下子找到了办社宗旨,义无反顾地接纳了这些同学,壮大了自己的队伍,呼啦一下就成为了校园最社把这篇文章推荐到校报,编辑微笑着留下了,然后建议由江上平做这一届学生的校报通讯员,可以自由出入校报编辑部,并欢迎他随时写出新作品送来研讨。

接踵而至的是演讲小组于初秋的周末组织了“烈士陵园一日游及演讲”活动。同学们排着双人长队于早七点半就出发了,大家一边讨论着沿途所见,一边想着一会如果要自己演讲,应该怎样进行。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烈士陵园正门。

分头行进,自由参观,约好了十点半在革命烈士纪念馆前集合,举行演讲活动。江上平和几个同学在革命烈士诗抄碑林驻足很久,看着不同字体写出的不同诗歌、词句,深深体会着人们对这些烈士的敬仰和缅怀,默默地想象着碑林上空会永远回荡着国人的浩然正气,想起了那一句最经典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觉得自己也有了一份天地英雄气。

慢慢参观了烈士墓,知道了这些不同历史时期先后牺牲的英雄们的身份,知道了朱瑞将军、卢冬生将军;并且了解到东北抗日联军第三方面军指挥陈翰章、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军长汪亚臣两位将军的遗首——这也是全国仅存的两颗烈士遗首,也葬在这里。

从革命烈士纪念馆出来就发现大家基本都到齐了。大家都神态庄重、表情严肃,心情激动。社长简单组织了一下,大家就踊跃地开始了演讲,有简短介绍英雄事迹、深刻感悟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有伤感于烈士们奋不顾身、英勇战斗、粉身碎骨的;有讲着讲着就泣不成声的。

后来还是社长说:“咱们请新加入我们‘新星演讲社’的江上平同学为大家进行精彩的演讲!”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师在乡村最新章节 | 师在乡村全文阅读 | 师在乡村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