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在乡村 第196章 假币风波(二)

作者 : 北海苍梧

当天晚上王大娘还真来了,和老妈坐在炕上,耳朵里听着二人转,眼睛却总往徐丹身上溜,弄得徐丹有点不自在——这老太太咋回事。

可是江母心里却乐开了花,自己的儿媳妇还是蛮令人骄傲的——高高山山门前站,不会干活也好看。何况人家和儿子一样,也是挣工资的。

“天下三次鹅毛雪,山野荒郊断行人。砍柴驱寒心中暖,映雪读书更精神。”这《马前泼水》可是老段子,朱买臣一出,两个老太太就唏嘘感慨,你说读个书还真是费劲。

还有就是你看人家朱买臣多么勤学好问,砍柴也不忘揣着书,借着雪光能背一段——不吃点苦是读不好书的。

不一会就又开始骂崔氏女了:你个败家老娘们,你说好吃懒做也就罢了,还欺负老实厚道的朱买臣,最后竟虚荣的要命逼着朱买臣离婚——这人命里没福,活该倒霉受罪,她遭报应了才被人打折了腿。

江父搬个凳子坐在门口处,江上平坐在炕沿边上,徐丹在炕里紧挨着江上平。浩浩倒是一会炕上一会地下的,这个东西吸引不了他的兴趣,除了新鲜的衣服之外。

不知不觉说起假钱来了,这消息灵通的王大娘还说道前几天哪个村子有人卖牛,五六百块钱,其中就有两张假钱,真真假假掺到一起,防不胜防啊。

记得同事说起一个笑话:某人很阔绰,穿着也很时尚,一天去大饭店吃了顿大餐,服务员结账的时候。该人很随意的从兜里掏出一张百元。

“先生,请您换一张。”服务员看了半天崭新的钱提出一个弱弱的要求。

“唰”又是一张百元大钞。

“不好意思,先生,请您再换一张。”服务员有点感到热,头皮发痒。

谁想到又一张百元大钞,表情一点变化也没有。

“先生,能再换一张吗?”服务员的底气逐渐消失,先前的底气都是饭店的档次带给他的,他本身那一点点底气是经不起这么磨的。

终于下一张崭新的百元大钞,拍在手心里“哗哗”作响时,服务员乖乖的找回了零钱,这位大老板潇洒地走了。

“妈的,全是假的,用钱砸也能砸晕你!”出去大门后在风中留下一句极其能装的狂话。

当时只当个笑话听,现在江上平开始有点怀疑这个事情的真实性了。

江母依言在第二天给陶家送去一百元,并说明不用急着还,这事就当花钱买教训,咱多长点见识算了。唉,可怜的孤陋寡闻、老实厚道的农村人啊。

这件事情告一段落了,不过给江徐二人的生活添加了一剂调味料: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徐丹偶然想起江上平朗读诗歌“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时,笑骂了江上平一句——为什么你的眼里蓄满泪水,因为受骗的是你家亲戚。

江上平心知开玩笑也就没介意,其实他认为何必非得是亲戚才能让人伤心感动,哪一个淳朴的农村人不是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默默地付出自己的劳动,偶尔遭遇一点自以为“机智”人的骗局。

包括陶三嫂,也包括自己——罚款其实就是一个诈骗的局。

回家的时候路过乡里,江上平不经意跟“刀疤脸”刁哥说了一下假钱的事。

“放心兄弟,这是要让我知道是谁TM干的,腿我给他踹折了。”刁哥一脸严肃的样子还是挺吓人的。

果然,之后的几天,当年的“横乡五义”忙了起来,人到是没揪出来,可整个乡镇却因了他们的关系减少了许多的损失。

回到庆云堡,很快又去了青石滩村,到了徐丹她家——南河沿屯。江上平在不经意间发现了自己兜里出现一张特别硬挺的两元钱。

这张钱看上去颜色有点发深,当然是两张钱在一起比较才看出来的;模上去特别滑、特别厚,大约有真钱的两到三个厚;闻了闻有一点香味,原以为是卖肉的手里流出来的钱,现在细看分明喷了什么。

“可能是喷了发胶。”徐丹一句话惊醒梦中人。

简单走了一圈,年前的旅行就到此结束了,两个人回到了自己家。

腊月二十五,两个人决定回家过年,着急忙慌的样子就跟没三十似的——今年也确实没三十,腊月二十九晚上就是除夕。

刚回到红石岭,就遇到了胡晓明,焦急的胡晓明说出了一个让江上平无比震惊的消息——因为自己的父亲,刁刚被派出所抓起来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师在乡村最新章节 | 师在乡村全文阅读 | 师在乡村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