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在乡村 第202章 购房(一)

作者 : 北海苍梧

年初二江上平夫妻就乘坐哥哥的客车赶回了庆云堡,有十万火急地去了河沿屯——新姑爷拜年可是大事啊。

年初五的时候,夫妻俩就回到了庆云堡自己的家,每天看看电视、劈劈柴、出门转转打听谁家有房子卖。

还真巧,许多事平时不关心就一个也不知道,一关心的时候,选项多了就不会选择了。

离街里不远的地方有三家要买房子,在偏僻一点的小镇西北角上也有两户卖房子。

在何永强的陪同下,江上平偷模地挨个转了一圈,对于方位、面积、房龄、质量等做了一下估计:

街东第一家房子面积小,价格也就略低一些,还是新抹完的水泥面,不过东西两家的房子都比他高许多,还有为了防水,将院子垫得比屋地略高,几近于窗台——行话叫“跳井”,谁会买个房子每天玩跳井呢?

街东第二家房子大小合适,奈何房在园子中,不能与别人家房子平齐,更重要的原因是这是一间前面为砖石,后面与侧面皆为黄泥所砌——江上平有过与父亲雨夜砌石头、垒房角、插黄泥的经历,知道土墙怕雨水,必须几年一收拾,也很为难。

街东第三家倒是房屋全是红砖所砌,大小也很合适,还独门独户,无论位置、房质量皆为上上之选,奈何索价甚高——岂不闻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西北角一家土房一家砖房,可是砖房好像比土房年龄还大。砖房美中不足之处是虽然有园,园中出水,基本适合荒芜,此地夏日阴凉有水出焉,冬日水出为冰,漫延如河,遂成冰湖。

于是乎这个初春还未至的冬季,江上平经常携着徐丹的手,漫步于大家常说的几处售房,两人一边看一边斟酌自己的情况。

徐丹的九百元民办教师工资已经于年前发放了,江上平是九月份才开始开的正式工资,每月三百六十多一点,结婚时两人购物剩下了三千元,就这条件敢欠下多少债务呢,又有多少能力偿还多少债务呢?

家家户户的窗上钉着防寒塑料,橘黄的灯光微弱的发散出来,颜色似乎比雪地里的微光还要惨淡,两人犹豫着、痛苦着、选择着。

何永强家,江上平夫妻、还有黄师兄等人,正在帮两人取舍。

“要我说,狠狠心,欠上几年债,就买那个独门独院的砖瓦房。”黄师兄恨恨地说。

“做事要量力而行啊,瘦驴拉硬屎那是要坏肚子的。”何永强说着内心底的实话,他至今还住在大连襟的西屋,难不难只有自己知道。

“要从长远看,必须买瓦房,一间瓦房基本不用修葺就能住人,那个土墙,别管是瓦盖还是草盖,三五年必须修一次。”

“不好意思,哥几个钱的事上帮不了你。”还是黄师兄。

“没事,大家也都挺紧巴。”江上平理解。

“要我说,买哪个也别买西北角园子出水那房子。那是俺家一亲戚——我姐夫的叔伯哥家,那房子受水汽。”何永强媳妇倒是真实惠。

几个人一顿乱枪枪,就说蒙了,江上平就无法取舍了。

想一想,家里来个人去个客,小了不行;几年一修理,自己没那张罗性格,土房不行;价高者更不行,自己没那些钱,跟父母要,父母也得有算吧——就算自己能狠下心来学董大娘的儿子,可是爹妈也不跟自己在一起啊。

怎么办?

只能折中——两害相权取其轻。

江上平当夜就去了西北角那家看房子——这次是进入屋内看。

东西屋,中间走廊,后面厨房,西屋一铺大康,屋地更是宽,厨房灰暗,采光较差。

正式问过价钱,说到啥带啥不带,江上平盯着屋里似乎刚刷过两年铅油的内窗户框,浅黄色,很温暖,没有任何损坏痕迹。

出得门来,一回头,房顶还是小块的水泥瓦,已经很久,偶有黑印,显示着房屋的沧桑和主人的贫穷。

“买吧,买吧,买了就有自己的房子了。”想着徐丹对自己房屋的期盼,岳父岳母对儿女能有个“戳棍”的地方的焦虑,江上平开始劝说自己。

再说了,屋瓦没毛病,窗框没问题,搬过来就能住,至于园子,爱拾掇就拾掇一下,收拾啥样算啥样,咋也比原主人就那样荒着强。

这个时候,满脑袋都是那房子的好。

江上平真有点铁了心的架势。

“咱家大事我听你的,“徐丹看着这位比自己大两岁,却社会经历很少的丈夫,幽怨的说了一句,之后立马换了强调,“小事我拿主意,就不用你操心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师在乡村最新章节 | 师在乡村全文阅读 | 师在乡村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