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在乡村 第217章 生子(二)

作者 : 北海苍梧

“江老师一向上班比较认真,从没迟到过,而且总是到得很早,今天特殊情况吧。”校长似有意似无意的说了一句就擦肩而过。

“小江,眼睛红红的,昨晚看电视看太晚了吧?”林老师仍是很热情的聊着。

“没有。”江上平有了一点不耐烦。

“难道是打麻将熬通宵了?”

“没有。”

“那就是喝酒熬夜了?”

江上平拐弯进了班级,扔下那好事的老哥一个猜去吧。我就不明白了,你说你喜欢喝酒、爱打麻将,难道我熬夜了就是喝酒、打麻将?

中午没有回家吃饭,买了一个面包,然后爬到桌子上眯了一会,不去理会大家那不解的目光。

快上班了,大家陆续的回来了,江上平早就睡醒了,不过依然睡眼惺忪。

“小江,熬夜了?”老刘老师细心地问了一句。

“嗯。”

“家有啥事吗?哦,是不是你媳妇生了?”

江上平笑了一下,将心底的喜悦完全展示到了脸上。

“恭喜,恭喜,”刘老师凑了过来,“姑娘还是小子?”

“姑娘。”

“呵呵,有千金是福气啊。”

其实大家都知道一件事,刘老师有两个儿子,都结了婚。大儿媳妇怀孕的时候,全家上下非常重视,等到儿媳妇生孩子的时候,剩刘老师自己在家。

焦急地等待中,刘老师几次拿出酒壶,又放下了——着急是喝不进去酒的。好不容易晚十点钟媳妇打来电话告诉他儿媳妇生了个大胖小子八斤半,把刘老师高兴得跑去敲开小卖店的门,买了两瓶啤酒、一袋花生米、两根火腿肠,回到家又炒了一盘鸡蛋,热上中午剩下的菜,倒了一大杯白酒,一边喝一边笑。笑够了,喝得迷迷糊糊的,就唱了起来,以至于天还没亮,就有许多人知道刘老师有大孙子了。

从医院一回来,就让已经分家单过的儿子一家搬到自己的屋,老两口搬到了老儿子屋后的小倒闸(小屋),说是为了照顾月子方便。

孩子还没满月,就多次张罗让儿子抱过来给自己看看。有一次说是要亲亲大孙子,吓得儿子紧忙说“爹,你别扎坏了孩子的皮肤。”结果换来的是老头子的一顿笑骂。

可是等到在外打工两年的二儿子结了婚,今年年初有了孩子,是一个十分精神的小姑娘,大眼睛,小脸胖嘟嘟的。据说儿媳妇去医院的时候,是娘家妈陪去的,老伴虽然后撵去了,可是小孩一落地没敢给老头打电话,第二天晚上才给老头打了电话,刘老师又喝醉了。当老板回到家的时候看见星期天的老头一身酒气躺在炕上,已经是上午十点多了,一地玻璃碴,不仅酒瓶子摔了,就连酒盅也摔了。

老太太以为老头是一高兴要戒酒呢,可是睡醒了,就吵吵把火让老太太给他买酒盅,而且嘟嘟囔囔的一脸不高兴,说啥要给儿子马上分出去——眼不见心不烦。

从儿媳妇回家到孩子满月,一眼也没瞅过。每当想看孩子的时候都是背个手走上里巴地去看孙子。

大家都不理解的是为啥一个老知识分子也有着这么严重的“重男轻女”倾向。

江上平是知道自己老爸有多么喜欢大侄江浩的,为了孙子把烟都戒了就可见一斑,那么作为从关内迁徙过来的纯朴的老农民,会不会也有着那么顽强的传统意识呢?江上平隐隐有些担忧。

说实话,江上平自己是非常喜欢女孩子的——一个女儿小时候可以跟你撒娇,大了也能撒娇;如果儿子二十岁了还跟你撒娇,你不得气得抄起镐把大喊一声“滚他妈犊子”啊?

下了班,江上平又风风火火地赶上哥哥的客车去医院看妻女。

哥哥把车停在县医院门口,好言相劝各位旅客下车,一再表示不好意思的时候,嫂子早就一把拉上小叔子直奔产房而去,留下一脸幸福的江上行坐在车上憨憨地傻笑着,还转着圈想找棵烟抽,可惜是胡晓丽的兜子里再也没装过烟。

到了产房的走廊里,先看了一下自己家的电饭锅,锅里正煮着小米粥和鸡蛋呢,盖好锅刚进了屋就看见母亲责备的眼神。

“打电话你也不说清楚,你爹一猜就是生个女孩子——你不知道你爹那个高兴啊,送我坐车的路上逢人就说‘别看我不是儿女双全,可我孙子、孙女都有!’别提多高兴了,非要张罗着找后院的你洪三叔喝点呢。”

哦,难道自己冤枉老爹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师在乡村最新章节 | 师在乡村全文阅读 | 师在乡村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