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牛科走远,九爷也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九梁洼村,也着许多变化,村长和族长都已去世,让九爷想起了私塾学的一首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当得知对方是九爷时,老年人勾起了回忆,年轻人投来了陌生的目光。毕竟,爷只是个传说,九爷的故事在九爷梁洼还算家喻户晓。
十多年的时间,九爷家的祖宅和田地都由村长代管,村长去世后由他的三儿子负责。
得知九爷回来,他的三儿子把自己的困难说了一遍,让九爷容他几天后搬家。
九爷告诉他,自己就一个人,也没有多少东西,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让他们腾出一间房子就行,依然还住在这儿,相互有个照应。村长的儿子千恩万谢,忙前忙后地帮助九爷收拾房间,还让老婆炒了两个菜,喊九爷一块吃晚饭。
吃完饭,九爷专门去田家的坟地走了一趟,斯人已去,茫茫相隔,只有野花在摇曳,虫儿在鸣唧。坐地父母的坟边,三十多年的往事如浮云从脑海漂过,世间无常。
第二天,恰逢赶集,九爷专门到大白登置办粮食、日常用具,他还采购回五块上好红松木,准备一个好用的风匣和其它家俱,他想:一个木匠不能去凑合吧!
经过一天的忙活,几件漂亮的家俱成功了,村长的三儿子试了一下九爷做的风匣,“名不虚传,好用,风大,省劲。”
当了十多年木匠,自己用的东西不能寒惨,九爷又买了一些亮油,给风匣和其它家俱刷了一道亮油。
平整的刨面、光洁的线条、厚实的板材、出风量大、使用省劲,九爷的风匣让人们羡慕了好一段时间,也成为了他的作品精典。
九爷回来以后,村长的三儿子要把田家的二十亩地交还给他,九爷说自己是个木匠,游走不定,家忙时节也不一定在家。
两人约定:子种、浇水的钱由九爷负责,地由村长的三儿子负责耕种,九爷有时间就帮忙,年底的收成一人一半。
眼看就要进入阴历十一月,这时有消息传来,八路军在阳高县城成立了县大队,要求各村建立工、农、妇、青等组织,成立群众的武装组织。
在九梁洼村,农会、妇联、青年队都成立了,可就是工会的人选迟迟定不下来,有人提议让九爷当工会的会长,九爷却说自己没有这么的才能,与人沟通困难,推辞了一番,最后村里的小羊官四蛋被推了一去。工会一成立,四蛋领着四五个放马、放羊、放牛的冲进了那几户养牲畜的人家,抢了一些粮食、几只鸡,还有二瓶白酒,晚上组织在自己的房子里大吃二喝了一顿。
没过两天,县里又让各村组织清算斗争,群众叫“扳旗杆”,主要是对准大地主、大恶霸,有罪恶的、群众最痛恨的、强买民地或者过去当伪甲长的人家。
刚开始,人们敢去行动,怕政策有一天发生变化。可是县里组织村工会、农会、妇联、青年队开会,鼓动他们大胆去干,放手去干。
在小白登村,村民把村里的地主全部拉到村口批斗,村里的刘大户还被拉到白登河跪了一整天,王没毛被人用臭美鸡蛋打瞎了一只眼。斗争了恶霸地主后,小白登村的人们又把村南的财神庙拆了,说
过去财神庙正对着地主刘大户和王没毛的家,所以他们才能祖祖辈辈剥削农民,才能吃香的、喝辣的,于是把财神庙拆了,财神像也补马拉松了个稀巴烂。
这些消息,让九梁洼村的村干部激动了好几天。农会的人把村里人挨个过了一遍,找出几个家里土地特别多的人,拉出来批斗了一番,没收了一些地,分给了没有地的人。
可毕竟,九梁洼是个小村子,总共没有多少人,也没有多少地。有人盯上了九爷二十多亩,添油加醋地说九爷祖上是地主,而且他就自己却拥有二十多亩田地,应该是斗争的范围。也有人说九爷为别人打工,自食其力,有田地也不能算剥削。
于是乎,采取折衷的办法,九爷被列入雇工的行列,分一半土地给别人。
村长的三儿子在父亲去世后,因家里弟兄多只分到两亩地,一只羊,家里有四口人,生活十分贫困。这次,他分得了九爷的十亩地。
世事就那样巧合,冥冥中好像这些田地,本应该就属于他们家。
可是,这件事让村长的三儿子心里特别过意不去,他多次向九爷解释不是自己想要,也不是自己向农会的人告密。
九爷根本没有放下心上,请求他种好自己十多亩的基础上,继续帮助管理好自己的十亩,还像以前的约定,费用九爷承担,收成各得一半。
一段时间里,九爷在家的时候,就随着村长的三儿子学习做农活,有营生时就由村长的三儿子代看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