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楼 最新章节 第四章 在位谋政 (1)

作者 : 茅歌

故事背景:上课

八点差十分,通往教学楼的校道上,涌满了学生流。

这是一天当中学生们最忙碌的时刻,要在半个小时内完成如下的一连串动作,确实不易。起床、洗漱、早餐、匆匆去上课。

一个面色白皙、身材高挑的女生,步履匆匆。她伸手从右肩悬挂的女式包里掏出一面小镜子,瞅着自己的脸,也许发现了什么问题。她右手捏着纸巾,擦去脸上那个让她不满的污点。左顾右盼,直到满意,把工具塞进包里,快步而去。

男生们更狼狈,许多人一边走,一边吃,逃荒般地赶路。一个矮胖的男生,腋下夹着书,一手牛女乃,一手面包,腮帮子塞得鼓鼓囊囊。

“嘀玲玲”,教学楼里的电铃响了。响得急速、清脆,声嘶力竭。

教学楼的过道里,传来了“呼隆隆”跑步声响,如同奔跑着的马队。时间不等人,有人做最后的冲刺。

但是,也有人视上课的铃声如耳旁风,在校道上依然走得四平八稳,不急不忙。

也有至今还躺在床上做着美梦的逃课也是大学里的一种另类的生活。

几分钟之后,庞大的教学楼才开始恢复平静。教师的声音开始凸现了出来。从一楼的一间教室里,传出了一个女教师点名的声音,国语纯正,口词清晰:李国全到张才明……

四、在位谋政

本章重点提示:王华立不能不想到了学院中层干部的聘任。一个做院长的,手下没有人,那就是光杆司令。而一个光杆司令是没有任何战斗力的,或者说是不堪一击,上下左右没有自己的人,这是官场的大忌。

在其位,谋其政。

既然在这个位置上了,人难免就有了自己要思考、要谋就的政事。

现在当了院长的王华立,已经不是原来那个要看别人眼色行事的副院长了。面对马书记时,他也只是口头上谦虚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严格按照在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工作原则,党委书记管干部,这也是惯例。但是,现在王华立也是一院之长,具有学院的法人资格和权力,对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地位举足轻重。因此,他还专门查了词典,法人的涵义是什么。

词典写道:法人,法律上指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等。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

作为学院的法人,在学院的一些行政部门的干部聘任问题,应该有自己的发言权。例如,财务处、科研处、教务处和学院里的几个重点大系的主任。王华立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做院长起码要考虑的工作职责和权力。

例如社会学系,是学院的大系,也是他王华立的后院,他应该具有更权威的发言权。他想到了高青山。

先来说说院长王华立教授。

王华立,院长,社会学博士,教授。准确地说王华立是一个学者,或者叫学者型的官员。三篇文章做得好,被当时的老院长慧眼识珠,从人堆里扒了出来。从此,一介书生开始了他的辉煌的官场人生。

那是在一次学院召开的青年学者研讨会上,老院长石齐国隆重出席。也许是偶然的机遇,也许是命运的使然,在会上王华立有一个主题发言,讲的是世界新技术**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前景展望。鲜明的观点,新颖的思想,丰富的资料,精辟的论述,滔滔的口才,引起了石齐国院长的充分注意,引起他对这个年轻人的刮目相看。

会后,石院长专门找来王华立,谈了话,询问了他的基本情况后,鼓励他在科研上发挥最大的智慧和能力,取得更大的成果,给学院增添光彩。

石院长是学历史出身的,在官场上厮混多年,把智慧和心思都充分发挥到官场上了。做惯了领导,却荒芜了学问,科研上再也没有了心情和动力。但是他以院长的地位身份,却天然地占有大量的科研资源,手中从来都不缺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课题,总是要有人来做的。他看中了王华立,把他吸收到自己的课题组里来,成为最主要的科研力量。王华立不负众望,把课题做得漂亮,拿到了几个省级和国家级的成果奖励。石院长得到了荣誉,王华立赢得了重用。各得其所,各尽其才,实现了政治和学术上的“双赢”,谁心里都很受用。

石院长曾在学院的大会上讲话,直截了当地说道:王华立是我院最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学者之一。我就是要把这样的人树立起来,培养我们学院自己的学术大师,为学院赢得更大的声誉。

从此以后,不仅课题、论文、专著都是由王华立代笔而写,最后连石院长的发言稿子,也都由他操刀执笔。其信任程度,可想而知。

有人说,石院长在大会小会上的讲话,说到底都是王华立的话,都是在复述着王华立的思想和言论。其实,老院长也没有亏待他。社会学系的副主任,主任,研究生部主任。2003年,直接提拔为副院长,主抓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成了他的最信任的得力助手。

2004年,石到了年龄,从院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省委组织部调马书金来中南理工学院做了院长。王华立又成了马书金的副手,还是抓教学科研工作,两人配合得还不错。

2007年,学院新的领导班子调整,马书金从院长当了书记,王华立从副院长做了院长,一个书记,一个院长,开始了两个人的党政一把手的合作历程。

当时,学院里有一种说法。党政一把手,一个开拓型的,敢想敢干;一个学者型的,思维前沿。两个人如果配合得好,学院就有希望了。配合得不好,更容易出乱。

还有人说,按多年的经验来看,党政两个一把手,如同一个槽上栓俩叫驴,没有不因为争吃而打架的。这是体制上的弊症,几乎无法根治。

也有人说得更加危言耸听,你看吧,权力圈子里的斗争是残酷的,两个人的蜜月期不会太长。出不了一年,就会同床异梦,被窝里翻脸。你道为什么?人的权力也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王华立不能不想到了学院中层干部的聘任。一个做院长的,手下没有人,那就是光杆司令。而一个光杆司令是没有任何战斗力的,或者说是不堪一击。上下左右没有自己的人,这是官场的大忌。王华立再书呆子,这点浅显的道理还是明白的。他还是想慢慢地建立起自己的队伍,拉起自己的山头。队伍强大,就加大了自己在官场中的说话分量和权力砝码。不过,从体制上说,还是书记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是在书记之下的,一切还要慎行,不可操之过急。

他选择了一个“润物细无声”的稳妥策略。用电影里的台词说,“打枪的不要,悄悄地干活。”他觉得在院长这个问题上,书记的推荐,也算是对自己有恩。自己刚刚上来,还不能在权力问题上,表现得咄咄逼人,这也是他知识分子心态的一个表现。在尊重书记的意见的基础上,以商量的口吻,谦虚的态度,合适的方式,提出几个行政部门和几个大系的主任人选,供他参考,应该还是可行的。

他首先想到了社会学系的主任人选——高青山。

(待续)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白楼最新章节 | 白楼全文阅读 | 白楼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