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贺一见这阵势,心里暗叫一声苦,都怪自己多言,不但二十日抄经辛苦白费,还害得这两个小和尚受罚。于是他便代那二人求情:“佛经有云:佛度有缘人。这两位小师傅既然屡次犯戒,看来并不是我佛道中人,既然如此,那就不妨让他们还俗,从尘中来,还回尘中去。而方丈您尽可以公告众僧,就说此二人因犯寺规,已被逐出佛门,这也就算对大家有个交代了。两全其美,岂不妙哉?”
唐贺妙语连珠,一番话说得方丈是心服口服。
方丈命人收了两小和尚的袈裟,戒牒,不由分说地将他们赶出了周流寺。那二人出寺后,命运几经变故,谁知他们不但不思自省,反而将所有情由怪罪于唐贺,以至于后来终遭恶报,这是后话。
唐贺见二人已被逐出山门,讨要那抄经余银之事也不好再提。可转头一想,老父病已好转,也是自己抄写佛经得来的善果,本来自己赚银就是要为老父治病,既然老父已好,那要钱又有何用?心念一转,便茅塞顿开,欣欣然去找大哥潘谷了。
一路上,流民如潮,各个是骨瘦如柴,破衣烂衫。
寻至城外,只见潘谷正在亲自煮粥赈济灾民。
“大哥你快歇着,有我呢!”唐贺抢过铁勺,把熬好的粥一碗碗分给流民。
到了傍晚,那仅有的十多袋米也已用完,可灾民还是如潮水般涌来,他们这一口锅,哪里够几千灾民分的?唐贺和潘谷不免忧心重重。正苦闷时,只见周流寺老方丈带着僧众赶来,抬了寺里的几口大锅,一车粮食,到了城门口就地起灶,煮起粥来。
连着三天,寺里的粮食已快吃完,而皇帝的拨款却还迟迟未到。灾民里三层外三层聚在城门外跪拜磕头,乞求县令打开粮仓分发粮食。谁知县令不但不为所动,竟还派兵守住粮仓,坚决不肯放粮。
老方丈终日愁眉不展,只因寺中已经无粮,如此下去,恐怕饿死的灾民还要多一倍啊。万般无奈,老方丈便叫唐贺写书请县令开仓放粮,可唐贺连写三遍,托衙门口的衙役传上去竟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实在无法,方丈只好率众僧人对着城楼盘地而坐,口念佛号,以期感化县令。
唐贺、潘谷和众灾民也只有跟随老方丈静坐求告,一时间,只见浩浩然几千人坐于城门之下,高声念诵佛号,慷慨悲壮,声震长空。
如此又过了一日,始终不见放粮,更不见拨款,灾民却因饥寒交迫倒下十之有二。老方丈已是三天水米未进,却依然双目紧闭,念经不止。
待到傍晚,那方丈临终前,委托唐贺、潘谷二人将藏经阁所藏经书抄写数万份,分散各寺,宏扬佛法,以救世人不古之心。言罢,便已命终。
一时间,众僧人与几千灾民跪地齐声念诵“阿弥陀佛”,助老方丈往生。(注)
注:往生,在佛教中,通常认为人死后,精神不灭,生前虔心修佛行善,则会根据功业决定将去哪里,善终的人肉身死了,但人的精神和灵魂实际上又在另一个世界获得了永生,是为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