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张角在广宗城内病逝,享年四十五岁。丁淮却没有料到张角会在当晚就死去,却也没有敢轻举妄动,直到十日后,丁淮才觉广宗城的异常,知道张角已经不在人世了,便开始了攻打广宗城的战役。
张角临死之前几乎事事都考虑周到了,但是却是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的这一群手下并不是紧紧抱成一团的,而是充满了斗争,张角在的时候,这个斗争并不怎么激烈,并且都是瞒着张角的,但是张角一旦身死,这个矛盾便一下子激化了,激化的主要原因就是广宗城的领导权的问题。
广宗城的势力分成了两派,自然是张宝和张梁各占一派,支持张梁的将领有周仓(汝南兵败之后,韩烈、臧霸逃往濮阳,周仓却直接投奔了广宗)、廖化,因为张梁武力过人,不懂兵法,所以他的支持者也和其基本相似,支持张宝的有张牛角,若是褚燕、夏侯兰未走,也会站在张宝这一边,双方因为广宗城的领导权争得不可开交,毕竟因为丁淮的大军在外驻扎,双方才没有打起来,否则的话,不用丁淮动手,广宗城内早就血流成河了,这倒是张角没有料到的,否则张角必然会死不瞑目。
但是,即是如此,双方也是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广宗城内本来有大军六万,张宝掌握了两万五千人,张梁掌握了三万人,另外还有五千人在管亥手中,而管亥对张角却是十分忠诚,虽然张角死了,并没有投靠任何一派,而是保持了中立。
张角死后,张梁、张宝为了争夺广宗城的指挥权整日吵得不可开交,竟然忘了将张角下葬,以至于尸体被搁置了十日,已经开始臭了,虽然当时的天气不是很热。对张角奉若神灵的管亥自然大怒,命人抬了张角的尸体,率领本部的五千人马出广宗城而去。
丁淮之所以现张角身死,也就是因为管亥的一怒离城。
丁淮这日听探马来报,说是广宗城有一军离城而去,约有五千人,领军大将姓管。而且这支军队的去向竟然不是北部的经县,而是向东的界桥方向而去,这使得丁淮十分诧异,不知道这是张角搞得什么鬼。但是,丁淮清楚地知道一点,那就是张角不会对自己不利。
在没有弄清楚张角意图的情况下,丁淮却也不敢造次,又担心张角已经死过,这是张宝等人的调虎离山之计,也不敢将大队人马调离,于是丁淮便亲率一万军队尾随在管亥的这五千军队的后面,伺机而动。
丁淮尾随管亥几十里,没有现任何异常,正在诧异。忽然探马来报,说前方就是界桥的地界,此地距离广宗城足足有五十里,而管亥的军队依然向前开进。这时候,丁淮已经确认不会再有什么问题,于是命令大军将管亥的五千人马团团围困。
管亥原本就是一员武将,并不是领军的将才,此次愤然出走,乃是因为张宝、张梁两兄弟为了争夺广宗城的指挥权,吵得不可开交,并且连兄长张角的尸体也不管不问,以至于尸体放的时间过长,已经开始臭。
一旦离开了广宗城,管亥便现了一个问题,自己究竟该向哪里去。此时,各处的黄巾军已经被剿灭的差不多了,也只有广宗城一处的黄巾军主力,自己离开了广宗城实在是无处可去,却又不能回头,只能一直向东走。
但是。管亥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广宗城外还有丁淮地大军。岂能任由自己这样走了。当丁淮地大军将管亥地五千人马团团围困地时候。管亥才现自己犯了这么一个致命地错误。补救已经是来不及了。无奈之下管亥只能奋起反抗。
五千对一万。悬殊地差距。再加上管亥军地战斗力和士气都不如丁淮大军。所以战斗很快就结束了。管亥地五千人马。被杀地被杀。投降地投降。只剩下管亥一人仍然做负隅抵抗。身后就是张角地棺木。而管亥在庞德地大刀地威力下也渐渐支持不住。眼看就要被庞德斩落马下。
又过了十个回合。管亥终于支撑不住。而庞德地大刀也擎空举起。马上就要落在管亥地身上。就在这时。忽然丁淮大喝一声:“令明。刀下留人。”听到丁淮地大喊。庞德急忙收刀。但是刀势甚急。庞德收势不住。只能全力将刀锋一偏。一刀砍在管亥地坐骑上。
一颗硕大地马头“骨碌碌”滚向一旁。管亥也随着坐骑地被杀而被狠狠摔在地上。半天没反应过来。也爬不起来。一方面是由于和庞德大战了八十回合。身心疲惫。另一方面更是刚从鬼门关走了一回。心神还没有安定下来。
原来。在管亥和庞德大战地时候。丁淮现了管亥一直在守护着那具棺木。能让管亥这样地人也只有张角一人。所以。丁淮从降兵中找出几个小头目。一问之下。那具棺木里面果然是张角地遗体。
为了表示自己投降地诚意。这几个小头目还将广宗城内地张宝、张梁两兄弟争权地情况一五一十地全部告诉了丁淮。这时候。丁淮才算明白了为何管亥要独自率领五千人马连夜出城。同时也暗暗可惜。自己错过了攻城地最佳时机。
因为管亥的忠心,以及管亥的队伍中有张角的遗体,丁淮并没有难为管亥,而是将所有降兵全部归还给他,放任他离开。有道是,好有好报,管亥的忠心也救了他自己一命,不然丁淮岂能这样放任管亥离去。
送走了管亥,丁淮立马命令快马通知成廉,马上攻城。因为管亥的出走,很可能引起了张宝、张梁二兄弟的警觉,二人或者言和,共同御敌,或者二人已经弃城而逃,广宗城已然成为一座空城,在丁淮的猜测中后者的成分大一些。
重新回到广宗城外的官军大营之后,丁淮才现,事情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既不是两兄弟握手言和,并肩御敌,也不是两兄弟均已弃城逃走,另谋生路,而是张宝率军离开,城内只剩下张梁的三万大军。
由于丁淮率军追击管亥,对于张宝的离去,成廉并没有轻举妄动,因为张宝大军有两万五千人,而且成廉早就听丁淮说过张宝此人文武双全,不可小觑,此次出城必有后着,自己贸然追击很可能会中其埋伏。
并且,在接到丁淮的命令后,成廉思虑再三,并没有下达攻城的命令,而是命人时刻查探广宗城的消息,静等丁淮回来。成廉之所以没有下令攻城,而是因为广宗城的情况与丁淮信中所说的两种情况均不相符,一旦贸然攻城,反而可能会打草惊蛇,有此可见成廉在丁淮的熏陶下,也逐渐由一名骁勇善战的猛将向着智勇双全的大将转变。
丁淮回到大营之后,听成廉说明了没有执行丁淮的立即攻打广宗城的计划的理由,不由沉思了好久,心中十分矛盾。毕竟自己的命令是错误的,虽然成廉没有执行自己的命令,从军法的角度将当罚,但是却避免了打草惊蛇,从整个战役的角度来讲此举当奖。
但是,军令如山,虽然成廉的决定是正确的,但是毕竟没有服从主公的命令,在当时的时代是为不忠。经过了反复心理挣扎,丁淮不但没有处罚成廉,反而大大嘉奖了成廉,不由使得其他将领十分不解。
丁淮笑着对他们解释道:“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当时我的决定只是考虑到两种情况,如果广宗城的情况真如这两种情况,成廉没有遵照执行,势必要军法处置,但是事情的变化已经出乎了我的预料之外,而成将军却能够随机应变,并不墨守成规,使我军免于战败之辱,此乃为将者之根本,所以应该给予嘉奖。若是当处局中的成将军明知执行我的命令会打草惊蛇却不顾一切去执行,则才能视成将军为不忠,但是成将军却能够承受可能会被军法处置的风险作出了最明智的抉择,是为大勇,如此大忠大勇之人,众人以为还要处罚否。当然,淮之本意并非要各位将军在战场上就不尊号令,是要根据战场情况随时修改作战计划,随机应变。”
众将听了丁淮的这番言论皆为心服,而丁淮经历了这次的事情也开始向君主的角色转变,成功的将王道之术应用到了实际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