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国 第62章 “和平宣言”

作者 : 致命兵器

第62章“和平宣言”

1934年,随着各个国家陆续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经济开始恢复和发展,一轮新的军备竞赛,已经在古老的欧洲悄然拉开了帷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英法德意苏5个国家。

德国几乎是白手起家无中生有,几年的建设,也算攒下一些微薄的家底,虽然还不能完全拿得出手见人,但因为底子最差,即使陆军只是变成仍然微不足道的30万,就达到百分之几百的涨幅,因此,他的速度和质量的提升都是当之无愧世界第一的。

苏联是最神秘莫测的,不同的社会制度,严密的政治军事情报封锁,让外人很难模清楚他的底细,即使德国陆军参谋部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就瞒着政府和苏联展开了多项军事技术交流与合作,也只能看到一些皮毛,很难完全知道庐山真面目。

意大利是典型的外强中干,但除了林格这种穿越人之外,只要意大利不主动出手找不自在,主动暴露自己的弱点,大多数人看来,意大利仍是欧洲可排前几位的政治军事强国,甚至一直到1936年前,它的军事实力都远远排在德国的前面,比如单从意大利海军的吨位来讲,仍是一支很强大的舰队。

接着就是传统的英法两强国了,他们看似强大,英国有着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法国有着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陆军,但现在的日子其实也不好过,真就应了那句话,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它们军队中的太多装备和武器都是一战遗留下来的装备,在现在的时代,已经明显开始落后和该被淘汰了,落后就要挨打,可更换新装备的代价不比重新建设一支军队所要消耗的东西少,因为有限的军费,不但要研制和采购新装备,还要额外付出庞大的维护和保养旧装备的费用,否则历史上的苏联也不会被美国给活生生拖垮了。

最致命的是,由于旧武器和旧军事思想在过去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技术装备和新军事思想的实行。

勇往直前的法兰西陆军,固执地认为步兵和炮兵仍是战争之神,可怜的是即使在这一点上都有很大的偏差,比如法国陆军的高级将领因为对一战中大显神威的75MM炮过于狂热的喜爱,而排斥更大口径火炮的装备,更可怜的是,他们认为坚固的阵地防御比任何机动部队都保险得多,技术不过硬的坦克只能辅助步兵作战,于是,将本就不多的军费大规模的投入到要塞建设之中。

相比法国,英国要好的多,虽然它的陆军建设同样惨不忍睹,皇家陆军已经彻底被贬在英伦三岛扮演警察角色,若投身一场高技术的欧洲大战,其装备和编制自然是低人一等。

但这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它是海洋国家,海军继续建造改进型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但对潜艇,特别是刚问世的反潜武器漠不关心;在发展航空母舰的时候,往往只注意舰载轰炸机和鱼雷对敌水面舰只的威胁,而忽略了如何突破敌舰防空火力网的问题。

最受优待和发展最好的就是空军,杜黑的《制空权》问世后,英**队高层相信针对居民区、工业和交通设施的空中打击,可以重创敌国的战争能力和国民士气,对付敌国轰炸机威慑的方法,是拥有一支能打击任何侵略者的强大的轰炸机队伍,因此,英国是世界上最先开始建设战略轰炸机部队的国家(此战略轰炸机只是雏形)。

当英国从经济危机走出开始重整军备的时候,皇家海军继续拥有高额军费,空军的经费直线上升,惟独陆军的经费无人问津,总是排在老末。

对于这种愈演愈烈的军备竞赛,林格本质上并不害怕,因为随着德国经济和工业的发展,他相信在他的英明领导和未卜先知下,同样花100万马克,德国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取得的综合效果要远远大于其它任何其它国家。

但是,德国由弱变强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因此,他必须尽量掌握主动权,而不能跟着别人的脚步跳舞,而现在,德国在国际政治上的地位还是相当孤立和弱小的,这点对德国非常不利。

这种威胁实际上是客观存在的,早在1931年国家社会党上台,德国政府单方面宣布废除《凡尔赛条约》之后,以法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就在国联中呼吁对德国实行制裁,但在经济危机的笼罩下,也只能动动嘴皮子。

但现在经济危机已经过去,法国人的提议已经可以有付诸实施的基础了。

更重要的是,德国废除《凡尔赛条约》的事实,还没有得到任何西方大国的认可,这是林格必须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最少要在国际社会上得到更多国家的支持,不能让法国提议的各种制裁措施生效。

不过想来想去,林格也没有想出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也只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而不是神,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能心想事成,更不可能冒着得罪军方和伤害德国人民感情的风险,主动采取宣布裁军或者暂缓军备等方法,去缓和与西方大国之间日趋紧张的关系。

因此,他一直都在苦苦等待一个机会,现在,他相信美国大使就将给他带来这个机会,他清楚的记得:上台不久的罗斯福总统,在1934年不甘心大洋彼岸的欧洲正在暗流汹涌,而自己只能干看着而置身事外。

于是,他向44个国家的首脑发出了一封动人的信件:“概述了美国在裁军与和平方面的计划和希望,呼吁废除一切进攻性武器轰炸机、坦克、机动重炮等等”。

罗斯福的提议只能称其为美好的幻想,但对林格来说,就是一个可以大为利用的机会。来到总理府的罗马厅,林格热情洋溢的欢迎了美国大使,大使也是职业政客,知道这都是表面文章,礼貌的回礼之后,没有怎么耽搁,就从公文包中掏出了一封信件递给林格,它的署名正是罗斯福总统。

按照如此正规的方式送达这封信件,其实应该算做国书了,但罗斯福却清楚的在信中提到,这是一封私人信件。

这是他惯用的一个花招,现在只是个雏形,在历史上欧洲战争开始之后才真正达到巅峰,他给希特勒、墨索里尼、丘吉尔、斯大林等巨头,都不断派去他本人的私人代表和密使,协商各种事务,即使美国参战后,这些密使仍然走马灯似的穿梭在欧洲的各个国家。

这样做的好处是,首先有极强的隐秘性,不会引起其它国家和新闻媒体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即使事情败露,他也可以将自己择的一干二净,而不怕受到盟国和民众舆论的谴责,因为,所有这些密使都是顶着专家、教授或者银行家一类的帽子,他们事实上代表着美国政府和罗斯福总统办事,却没有任何真正的政府外交职务。

对于罗斯福总统在信中的倡议,林格代表德国政府立即做出了积极的响应,几天之后,他就在国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和平演说”。

林格说:“我的政府对罗斯福总统的呼吁表示热烈的欢迎,德国愿意放弃一切进攻性武器,也愿意解散全部军队,销毁现有的少量武器,如果邻国和有武装的国家也这样做的话。”

他还强调,德国不想进攻别国,只想谋求国家的完整和安全,愿意同任何国家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这篇演说,还有不少温和的辞句和热爱和平的表白,使得为日益紧张的欧洲局势而忧心忡忡的世界感到又惊又喜。

给人的印象是:德国不要战争,战争是疯狂透顶的事,它会造成现有社会和政治秩序的崩溃,德国并不希望把其他国家的人民德国化。

林格的处境决定了他不能主动开口,只能选择搭顺风车的方式利用罗斯福总统的倡议,以宣传裁军与和平的方法,来迷惑在欧洲的敌人,寻找国际舆论的支持,分裂法国拉拢英美等国一起制裁德国的企图,而又不怕得罪渴望自身强大的德**队和人民。

因为他的宣言中有一个警告:德国要求同所有其他国家一样-享有平等待遇,特别是在军事方面,如果不能得到平等待遇,德国宁可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

然而,在西方世界同声庆贺林格很讲道理的时候,这个警告没有引起足够注意。

或者说注意到也没什么作用,如伦敦《泰晤士报》认为,林格提出的平等待遇的要求是驳不倒的,工党机关报伦敦《每日先驱报》要求相信林格的话,保守党的伦敦《旁观者》周刊认为,林格已响应了罗斯福的呼吁,这个姿态使惶惶不安的世界有了新的希望。

在不久之后的日内瓦国际裁军会议上,当协约国坚持要在8年之后,才肯把它们的军备降低到德国水平的时候,代表德国出席的里宾特洛甫就于次日突然宣布,由于其他大国在日内瓦不肯给予德国平等待遇,德国立即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

这是一个以退为进的政治手腕,法国不是叫嚣要制裁德国扩军么?那好,我同意裁军也同意和平,可你总要给我一个安全保证,我要求个平等待遇不过份吧,只要你法国裁军并销毁武器,我是一点问题都没的,反正我才几十万军队,坦克、飞机、大炮都很稀少,而你有装备齐全的几百万军队,法国等西方大国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个。

通过这个手段,不仅摆月兑了在《凡尔赛条约》上的纠缠,分化了英法美等国,还在逻辑关系上变成:德国政府和人民希望选择和平,可你们西方大国不给我这个平等的机会,那我就要用自己的方式保卫国家安全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国最新章节 | 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国全文阅读 | 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