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国 第23章 女娲计划

作者 : 致命兵器

日本空军给26师等前线将士造成巨大的损失,中国空军也并没有闲着,事实上,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他们的表现都是非常夺目的。

从在杭州上空高志航大队打出8:0开始,国内就迅速掀起了“空军热”,到盘古行动后,国人对空军的崇拜更达到**。

每逢有空军的新闻,报童不用满街跑,只要在街头一喊,报纸很快就被抢购一空,甚至连零钱都不用找,书店里有关空军的书十分抢手,男孩子以能当上空军、姑娘以能嫁给飞行员为荣耀。

按照法肯豪森将军的想法,中德联合空军应该采取“后发制人”的策略。在中国自身不具备生产先进飞机的能力,和海岸线被日本海军封锁的情况下,空军无论飞行员还是战机的补充都很困难。

为了保证持久抗战的总战略,空军不能去和日本飞机在一线阵地进行消耗战,最好的办法是握紧拳头打人,集中优势兵力进行重点区域的防空,在内线打日军空军的伏击并看准目标进行突袭。

“盘古”行动后,中德空军又陆续转场回到华东各内线机场,9月15日大本营会议中也明确了空军在此战役阶段的任务:空军主要承担的是内线防空,在防御各机场的同时,掩护南京、杭州等地的工业设施和难民向后方转移,为反击任务积蓄力量。

为了防止各机场遭到日本空军的突然袭击,中国空军在华东地区组织了大量的对空观察警戒通讯哨。

从早到晚都有飞行员背着伞包坐在飞机里随时准备升空作战,飞机旁边是机械师们,指挥官就在不远处的指挥所里,其余飞机交错排列在不远处。

当得到日机的消息时,了望台就打出一面深蓝色的旗帜,代表警戒信号,为了节约起飞时间,飞机无需滑跑到起跑线上,而是直接从停放处起飞。

根据西班牙战场的空战经验,德国志愿空军的地勤人员已经在野战条件下为飞机座椅后面加装装甲,很多中国飞行员也学习着在座椅背后装一块钢板,这救过许多飞行员的命。

中德空军还抓紧时间演练了很多战术,如飞行员们依靠阳光的掩护分成几个小队从不同方向对敌人发起攻击。

在异乡作战,语言障碍是最大的不便。德国空军志愿人员在中国作战,曾发生跳伞的飞行员被当地民众围攻的事件,为了尽量避免类似的误会,国民政府为他们制作了蓝色的袖章,上写“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

9月20日,日本陆军独立飞行第10中队的12架战斗机、独立第11中队的10架轻轰炸机和海军第13航空队的9架战斗机、6架轰炸机联合突袭南京。被地面警戒人员发现后并及时传回空袭警报,中国空军第21中队中队长董明德、副中队长乐以琴立即驾机升空拦截日机,与此同时,德国志愿航空队多架战机也爬上二千四百多米高空,构成立体纵深的空战态势。

中德空军的战斗机,先占据有利高度,等待日机进入布好的口袋。他们的战术是:德国志愿空军的战斗机在南京东北巡逻,发现日机群后即发起进攻突入日机编队,迫使日军战斗机与轰炸机分离,中国空军战斗机质量稍逊,巡逻位置就稍微靠后负责保卫南京市区,重点打击日军轰炸机。

这是一场力量对比悬殊的空战,可谓此阶段一个典型的空军伏击战,日军飞机还没到达指定投弹区域,就被中德空军团团围住。

中德空军此战共出动战机70余架次,德国志愿空军的bf-109先拦截日军的96陆战、96舰战,21中队的霍克3战机则专挑日军轰炸机打。

很多日军轰炸机发现情况不对,随意扔下炸弹就开始跑路,20分钟的空战,来袭的37架日机被击落25架,仅有12架逃了回去。年仅22岁的乐以琴又独自击落2架敌机,成为中国空军中第一个击坠敌机过10的双料王牌飞行员。

在抗战初期,战场上很难俘获日本军人。日本兵认为当俘虏是莫大的耻辱,他们气焰凶顽,又听不懂中国话。

可跳伞的飞行员有时候连想当俘虏的资格都没,很多跳伞的飞行员没落地就被地上的人当靶子打,能落地的人有时候更加可怜,经常发生被老百姓围欧致死的情况,而中国飞行员即使被击落,只要能跳伞,在老百姓的帮助下,都可以很快返回部队,这就是内线作战的巨大好处之一。

9月25日,**得到情报,日本“龙骧”号航空母舰出现在浙江舟山群岛以北大戢洋海面,“龙骧”号是侵华日军第3舰队的主力舰之一,上海战役爆发后,‘龙骧‘号上的飞机多次起飞轰炸华东地区的城市和居民点,犯下了滔天罪行。

该舰长175米,宽20米,满载排水量1.3万吨,能搭载战斗机、攻击机和轰炸机共48架。它于1933年5月9日竣工于横须贺工厂,是当时日本海军拥有的航空母舰中较新的1艘。

大戢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东海和黄海的要冲,扼南北航线咽喉。“龙骧”号停泊于此,对东南沿海中**队的防御构成极大的威胁,就连国民政府首都南京也时常遭到“龙骧”号上飞机的轰炸。

尽管日本陆军的华北航空兵团刚被中德空军的“盘古”行动搞的七零八落,可其海军却没有长教训,处在中国空军攻击范围之内,“龙骧”号航空母舰仍大摇大摆地在中国近海游弋,并且几乎毫无防备。

“龙骧”号出现的情报被立即上报给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老蒋同志对此十分重视,当即命令空军实施轰炸,击沉“龙骧”号。

9月26日清晨6时许,南京机场响起一阵轰鸣声,中国空军享有‘铁雨大队‘之美誉的第2大队6架诺斯罗普式轰炸机,在第11中队中队长徐卓元的率领下,迎着习习的晨风呼啸着向东南方向飞去。它们此行的目的是搜寻和袭击游弋在东海海域的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龙骧‘号及其他日军舰船。

轰炸机编队飞临大戢洋海面上空,在辽阔的东海上空仔细地搜索着目标,不久,他们在茫茫的海面上发现了“龙骧‘号。

长机徐卓元首先发现了目标,他仔细观察,看清“龙骧”号的烟囱正冒着浓烟,甲板上一字排列着几十架飞机。“发现目标,降低高度!准备攻击!”徐卓元兴奋地下达了命令,飞行员们俯视‘龙骧‘号巨大的深色躯体,迅速地做好了攻击前的准备工作。

轰炸机队的中国官兵在出发前人人都写了“绝命书”,他们发誓,如果遭到日军高射炮和战斗机的攻击而无法投弹时,就驾机与敌人同归于尽,因此,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他们俯冲下去飞得很低,成吨的炸弹倾泻而下,命中率非常高。

顿时,巨大的爆炸声划破了海面的宁静,滚滚浓烟腾空而起。停在日舰甲板上的飞机顷刻间淹没在一片火海中,有的当即被炸弹击中,有的则被爆炸的气浪掀翻,坠入大海,只有2架飞机紧急起飞升空。甲板上的日本水兵在极度混乱中,有的爬进救生艇逃命,有的则慌不择路跳入大海。

“龙骧”号在轰炸过后,成为一个水面漂浮的火棺材,可惜中国空军没有鱼雷攻击,炸弹命中虽多,但未引起殉爆,再加上日军损管人员的努力,“龙骧”号最终也未沉没。

轰炸结果,正如一位美国海军将领在对比轰炸和鱼雷攻击的作用时所作的评价那样,“从舰底进水比从舰的上部进空气有效得多。”

但这次轰炸摧毁了“龙骧”号的大多数舰载机,严重破坏了“龙骧”号的舰体,使其不得不被拖回日本本土花费了4个月的时间进行修理。

更重要的是,中国空军的成功出击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日军其它航空母舰再出现在中国近海时,从此变得真正小心翼翼起来。

按照收缩防御、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9月30日,26师等部队曾经浴血奋战的蕴藻浜阵地被**主动放弃,**退守大场、南翔一线,上海市区部队退守苏州河以南。

大场镇位于上海市郊东北部,大场很小,它只有0.36平方公里的面积。京沪铁路和走马塘河围绕着只有一条街道的大场镇,3里长的小街上拉扯出九桥十八弄。

但它像一个圆心,从这里出发可以辐射淞沪战场的每一个据点,南临闸北和京沪线,东是江湾和淞沪铁路,东北是庙行、张华浜、蕴藻浜、炮台湾,北通刘行、罗店、狮子林和浏河,西面是南翔、陈行、广福、嘉定,可谓真正的交通中心。

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大将坐在宽大的皮椅上,呆望着墙上的地图,用了差不多一个月时间,几万人的伤亡,图上的攻击箭头终于再次前移了一小段。

不过松井石根虽然有些沮丧,但并没有气馁,日军也是执着的部队,他们要达到一个战略目的,决不会吝惜兵员和弹药,松井石根认为只要再加一把力攻下大场就可以完全占领上海了,虽然前线部队的伤亡很大,他还是下令第3师团立即开始进攻。

他已经听到风声,日军大本营对上海派遣军的作战效果非常不满意,已经在研究如何改变现在僵持的战场局势,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他也必须拼命,当然拼的是手下的命。

防御大场的是桂军174师,桂军武器装备不如中央军,但战斗力是相当强悍的。171师在突然遭受日军毒气弹攻击而丢掉一线阵地后,师长亲自带队连夜组织反击,付出重大牺牲后将阵地重新夺回,并完整将阵地交给兄弟部队就是铁证。

桂军打仗不怕死是出了名的,他们有勇猛顽强的刚性和坚忍不拔的韧性,在进攻中具有攻击精神,在防御中机动灵活。在军制上,他们在省内采用兵役制,提倡尚武精神,拥有较充足的兵源,对那些到了兵役期的人,如不入伍,即在乡组织训练。桂军非常重视班长的作用,对班长进行各种训练,重在丰富实际带兵和作战经验,因此部队很有战斗力。

10月2日晨,太阳从东方慢慢升起,大地上的雾气,很快就被阳光驱散了,太阳光直射在大地上,一切目标被阳光照射得特别清楚。

日军炮兵的轰击和空军的轰炸,拉开了大场防御战的序幕,阵地上只听得飞机轰隆声和炮弹爆炸声,大场很快就完全裹卷在团团尘烟之中,日军的10多架97式舰载攻击机发出疯狂般的啸叫,接二连三地在阵地上空翻滚,烟柱四起的炸弹落处,密如冰雹的炮弹疯狂地横扫过来,断木直甩半空,石块满天飞起。

在炮兵与空军的掩护下,第3师团随即以大队规模的的兵力一波又一波的拼死反复冲锋。不需要任何的余热,大场阻击战在第一天的战斗,其激烈、残酷就到达白热化。

战至下午,日军的炮火和炸弹,已将守军的阵地夷平,守军的工事只剩下弹坑和堆垒起来的日军尸体。

在这样的战场上,人们已经没有生的指望,只有杀敌的本能。弹药用尽了,援兵还没到,就等着日军近前来,用刺刀、石块、徒手或牙齿去拼命。前沿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共6次,其残酷与壮烈情景可撼山岳。

英雄们的血不是白流的,他们在蕴藻浜、大场等阵地的顽强阻击为**调整战略部署、转移工业设施争取到了最宝贵的时间。

**已经开始为松井石根的上海派遣军布置口袋阵,只是在具体细节上还有分歧,一种方案是:在日军陷入吴福-锡澄国防工事线时,进行反击,持这种观点的人属于稳重派,不用放弃吴福-锡澄工事线,缺点是日军战线也不够长,即使反击也很难有围歼的效果。

另一种方案则是:干脆逐步放弃吴福-锡澄防线,在日军攻击南京时再进行反击,缺点是万一反击不利,南京就危险了。

10月5日,大场和其周边阵地依然牢牢的掌握在中**队手上,远在东京的日军高层的耐心终于消失了,决定将侵华战争主要进攻方向从华北转向上海方面,打破现在战场的胶着状态,急从日本国内、中国东北、华北抽调3个师团组成第10军在杭州湾登陆,迂回上海,协同淞沪地区日军作战。

华北日军调动的情报很快就传到了国民政府,虽短时间无法确定具体有多少增援兵力,但已经给**敲醒了警钟。

10月20日拂晓,日军第10军司令官柳川平助率第6、第18、第114师团及国崎支队(第5师团第9旅),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卫间登陆,策应上海派遣军实施迂回包围。

淞沪抗战进入真正的**阶段,因为在确定日本第10军登陆位置和攻击方向后,薛岳将军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主力苦等的好机会。

他立即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计划,:a集团放弃上海,后撤至吴福-锡澄国防工事线与c集团合力坚决阻击上海派遣军;b集团放弃杭州湾的防守将第10军迅速引诱到南京附近和d集团合力加以围歼。

他的具体依据和构思是:

第一、日军增兵后,不会满足于仅得到上海,一定要向国民政府的首府南京进攻,由于太湖的阻隔,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在地理上就被分割为两个战略集团。

第二、第10军进入内陆的进军路线,不能像沿着长江推进的上海派遣军一样,得到日本海军炮火的支援,也就失去了日军的最大优势。

第三、在常熟到苏州,江阴到无锡之间,有坚固的吴福-锡澄国防工事线,c集团军在此准备多日,具备阻击上海派遣军的条件。

第四、根据2个月以来和日军的作战经验,只要重兵防守,后方和侧翼不被威胁,阻击上海派遣军一段时间是有把握的,而目前我们在这个区域有a集团和c集团两个重兵集团,合计兵力达到近40个步兵师,扣去一些损耗严重正在修整的部队,也有22个步兵师,兵力和部署是完全能满足条件的。

第五、必须加强无锡、常熟、江阴等地的防守,尤其是宜兴到无锡之间的防守是重中之重,保证a、c集团的补给通道。

第六、利用有利地形和既设阵地,逐次抗击,逐步放弃在第10军进攻路线上的金山、嘉兴、南浔、吴兴、长兴、广德等地,诱敌深入,进一步分割其和上海派遣军的联系。

第七、以上地区的中**队,主要是防守杭州湾的b集团,弃守阵地后,向浙江南部转移,待d集团主力反攻时切断第10军退路和补给。

第八、**的预备军d集团,在南京附近已经修整多日,计有25个精锐的步兵师,2个装甲师,1个炮兵旅和4个独立炮兵团,空军由于是内线作战,可以保证短时间南京附近的制空权和打击力量,有足够围歼第10军的力量。

第九、日军完全依靠海上补给,不断引诱第10军向西进攻,其离南京越近,进入内陆越深入,进军速度越快,我们断其补给通道和反击成功的机会就越大。

第十、……。

薛岳将军的这个反击计划,得到了顾问团法肯豪森将军和白崇禧等**高级将领的强烈支持,最后被蒋介石认可而迅速得到了执行,**将之命名为“女娲”计划。

这个计划能够实施的基础是,**进行上海会战,是早有准备之战,到10月初,动用了全部的空军,调动了全国陆军总兵力的1/3以上,在南京、杭州和上海这三角地带范围内已经集结了近80个师的部队,而且还多是**精锐,在上海战区是有相当优势的。

以前优势一直发挥不出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上海附近战场区域太小,日本海军的作用又过大,中**队的反击很可能得不偿失,蒋介石坚持不肯放弃上海,也等于是束缚住了中**队的手脚。现在第10军的到来,反而为**预谋已久的反击创造了机会。

(对战略感兴趣的朋友,建议看下这副日军进攻南京的战略地图,非常有助于大家理解薛岳将军的这一战役规划,我们只能是纸上谈兵流了,但分析这一地区地形后,感觉中**队如果有书中的实力,反击方案还是可行的。)/month_0604/3_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国最新章节 | 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国全文阅读 | 烈火重生之第三帝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