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2-11-20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何进更是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要说这些士子大夫们,平素里虽然恨透宦官,但也只是恨恨而已,若说道起兵除贼,这些士人们到从未想过。或许在他们看来,即便士人和宦官斗得再凶,那也是朝廷内部的事情,得按照朝廷内部的规矩来办事。结党自保,争取天子的信任才是正道,至于起兵诛贼,犯上忤逆,这等事他们想都未想过。
要知道今上如此宠幸宦官,又怎么可能会下诏杀贼,既无诏书那便是只有矫诏,矫诏杀入皇宫,这等事情除了袁术这不计后果之人,谁还会想得出,谁还会敢说出。
赵瀚看向满脸桀骜的袁术,心中叹道这种话大概也只有袁术敢说了吧,但看其他几人的表情,无不噤若寒蝉,不敢附言。
袁绍则出言叱喝道;“公路不得胡说,这等抄家灭族的大事岂可当成儿戏,你在此处说说也就罢了,若是出了这大门,万不可再胡言乱语了。”
袁术却是一声冷哼,并不卖他面子,只是斜眼望向他阴阳怪气的说道;“整日里奸宦奸宦的挂在口边,却不敢放手一搏,只会私底下偷偷模模给他们找些不自在。我说本初呀,你就算费尽心思再救一百个党人,难不成还能把张让他们活活给气死吗?了不起让他们午后多添一阵心烦罢了。”
袁术的话刻薄之极,暗骂的就是袁绍这些年来的作为。
原来袁绍辞官后虽自称隐居,表面上不妄宾客,其实在暗中结交党人和侠义之士,潜伏于洛阳于各地利用袁氏的人脉和势力积极营救被宦官迫害的党人,借此来积累名望,提高自己在士人中的威望。而张让等人忌惮着袁家的势力,又没有抓到袁绍实质性的把柄,一时竟奈何不了袁绍。中常侍赵忠更是在一次朝会上愤然警告袁家道:“袁本初抬高身价,不应朝廷辟召,专养亡命徒,他到底想干什么!”
所以袁绍之所以能名满天下,成为青年才俊中的翘楚,这和他用心专营有着必然联系。袁术这话刻薄至极,骂的就是袁绍沽名钓誉。饶是袁绍颇有城府,被袁术一番话抢急之下,也气的不轻。
这时何进缓缓开口道:“公路,正如本初所言,这种话今后还是少说为妙。若是传到外人耳中,虽然你家大业大未必怕他,可多少会牵连到旁人,你说可是?”
袁术脸色有些不服之色,却也只是站起来拱了拱手道;“大人说是就是把,我不过看你们唉声叹气的模样心中有些不爽快,顺口说出罢了。”
曹操却哈哈一笑道:“公路兄好豪情,好魄力,虽然行事剑走偏锋,但却是豪气十足,在座的诸位无不佩服的很。”
曹操一顶高帽子下来,袁术的脸色才稍微好看了些,这才坐下。赵瀚在一旁听着觉得好笑,心想还‘无不佩服’,至少可以肯定他曹操曹孟德第一个就不会心生佩服,倒是鄙夷成分居多,想来这种行径也只有袁术这种冲动的愣头青做得出吧。
曹操既然这么夸赞袁术,那必然话中有话,必有后话。
果然又听曹操悠悠接着说道:“只是阉宦之祸古今皆有,并非我这一朝独有,远的不说,就说前些年的曹节唐衡,如今又换上了张让等人。所以所谓阉宦之祸,但看在位天子是否贤明,只要有明主在朝,只需一名传命小吏,便可以将权阉们连根铲除。可若是天子无心,那即便是尽杀十常侍又有何用,很快又会有新的十常侍冒出取代。所以根基还是在于天子,在于法制,若无乱法的机会,宦官即便再多也只是伺候天子的下人,哪有机会掌握权柄。”
曹操这话说的入理至极,连何进都不禁拍掌叫好道;“孟德说的极对,一言便说道了点子上,当真是天子失察、法制不明,这才是阉宦之祸的根源所在。”
曹操嘿嘿一笑,拱手道;“正如大人所言,所以我们才要对症下药,匡扶天子,整肃朝纲,而不是病急乱投医,大人你说是吗?”
袁绍咋一旁见曹操完全抢了他的风头,心中不由有些不悦之色。忽然插嘴道;“孟德说的是肃清法制之说,却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法子,这和暴秦当年所奉行的法家之说有何区别?我大汉以仁义治天下,以孝义明事理。如今朝堂昏暗,民间疾苦,我以为乱起首先在于人心丧乱,因此欲安社稷,先取人心,而人心之本,在于循天道。我等只需肃清朝纲,再晓以仁道教化,如此社稷可定,天下可定。”
曹操却不以为然道;“本初虽然说的很好,可这些所谓的王道之说终究是花中楼台、井中水月,虽然好是极好,却难以实现。再说法制何为只有暴秦所用,我朝武帝、光武帝两朝,无不注重法制,严肃朝纲,所行的大道是儒家仁义之道不假,但辅之以法家肃政之道,如此天下才得以大宁。”
袁绍却连连摇头道;“孟德似乎有些舍本逐末,只是追求手段,却忘记了大义所在。”
曹操反驳道;“乱世当用重典,欲振朝纲,必肃法制,本初兄何以如此不明。如今朝中昏暗,城外的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去年青州大旱,竟生生饿死了三十万人,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朝廷救灾不力,拨付下的赈灾之粮久久未到。地方官吏更是腌臜不堪,层层盘剥下发放到灾民手中的十不足一。如此冥顽不顾的硕鼠之徒,本初兄却要和他们讲仁义道德,我看远不如一刀来的痛快。”
袁绍唇齿反击道;“说到底还是教化有失,才会让贪官污吏横行,你若一味只重律法,岂不以暴制暴,只能缓一时之急,于人心又有何益。即便你杀得了一个贪官,难道你还能把天下所有贪念的官吏全部杀光吗?”
两人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既然在厅中争持了起来,在座数人也纷纷加入其中,争论了起来。别看曹操平素里一副好脾气的模样,可说道这治国理念,竟然坚持不肯退让半步,看来到底是有抱负之人。
赵瀚却在一旁却是听着明白。这袁绍是仁义治下,所行的还是汉朝的那老一套,认为如今的体制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只需要除了祸国乱民的奸宦即可。而曹操则认为是法治不明才让奸宦有了得以上台的机会,欲除弊政,必须先严肃律法,以儆效尤,这倒是颇合曹操为人处事之道。
在后世之人赵瀚看来,这两人无非就是一个坚持人治,一个坚持法制,曹操的看法委实要比袁绍来的实用许多。毕竟在赵瀚的印象中,五千多年来中国喊的王道口号不少,可真正得以实现的却无一朝,倒是每逢盛世,律法严明则必不可少。
如此看来曹操的思想倒是与时俱进,在这个时代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袁绍的那套陈词滥调,无非就是拾人牙慧,拿出先人所倡导的春秋大义,以此来蛊惑人心。就如同在众人饥饿不堪时,生生的画一张大饼出来,然后告诉所有人;房子会有的,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可袁绍之见虽然有些迂腐,却是附和这个时代大多数士子们的传统观念,所以厅中在座的,除了鲍信话语中支持曹操外,其他几人都是一致赞同袁绍的观点。
没想到今日前来赴宴还能碰到曹操和袁绍两人的经典口水大战,倒也不虚此行。赵瀚竖起了耳朵,专心的听着这个时代两个重量级的人物辩论,到也觉得十分有趣,摆明了一副隔岸观火的心态、。
可惜一直旁观不语的何进却没有就此放过赵瀚。他见赵瀚只是悠然自得的倾听着,脸上挂着的则是一副高深莫测的笑容,心中不由好奇心生起。便拍了拍手止住众人争吵,笑着问道赵瀚,“本初和孟德各执一词,不知浩然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