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后,全球有一个舆论趋势:以德国皇帝和俄国沙皇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提出了**论,他们认为,一个已经西化的日本,率领正在崛起的中国,将会产生比成吉思汗更为可怕的影响。
德国皇帝还请人作画《**图》,题写标语:“欧洲各民族联合起来,保卫你们的信仰和家园。”
1900年,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西方列强商量出兵镇压,这时候主要的列强除了俄国之外,都没有足够的军队在这里,英国人提出来请日本派兵,日本人则回应不出兵。
为什么?因为他们意识到不能继续刺激西方**论,选择韬光养晦。
在德国、俄国多次相邀之后,日本才派出了原来驻扎在广岛的、最精锐的主力师团,进入北京城后,很多史料都记载,八**队当中,日本军队的军纪相对是严明的。
日本军队进入北京后,还准备了一件最好的武器——几万面写着——大日本国顺民的日本旗,给家家户户发,北京城、包括别的国家的占领区,一夜之间都挂满了小太阳旗,又对世界做了一次成功的公关。
日俄战争临战前,日本得到情报,俄国的媒体策略就是发动欧洲的**论,日本就派人到欧洲建立了媒体战进攻基地,派去的人叫末松谦澄,他就是高升号事件中日本外交部法制局的局长,精通英语和德语。
日本政府派他到欧洲作为媒体战的总指挥,并表态将倾全国之力支持他,当时的内阁会议上详细到讨论什么媒体喜欢什么东西,这个编辑喜欢什么,要给他们送多少钱等等。
末松谦澄的任务,一是确保盟友英国完全明白日本的战略意图,英俄不是死敌吗?
日本的说法就是我在阻挡俄国南下的脚步。
二是要阻止**论再次发生。
三是保持中国的中立,不能因为中国的亲日而刺激西方国家的**论。
四是在西方宣传,日本对中国变化的介入及参与,有利于远东的和平与发展。
这当然是胡扯,但他们知道西方喜欢听什么东西。
经过这样的精心准备,日俄战争中,俄国果然没有得到期待中的欧洲白种兄弟的支持,在日本人成功引导下,舆论走向了对他们有利的一面。
甲午战争中日本人为什么能够打败中国?除去战场上的争夺,日本很大程度就是得益于宣传战、媒体战,在国家战略上把媒体宣传当做投枪匕首来用。
相形之下,当时清政府则太过保守落后,不仅输在了枪杆子上,也输在了笔杆子上。
反观中国,官方和民间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对媒体的运用均相当漠视和迟钝。
在高升号事件中,中国驻英国公使龚照瑗即提醒李鸿章,事件的解释多出自日本人之口,这是危险的,中国应加强在海外的舆论宣传。
但清廷的作风相当僵硬,自以为正义在手,坐等英国对日兴兵问罪,结果,眼看着日本人将原本亲华的英国舆论彻底扭转。
甚至在外交手段方面,中国的表现方式也相当老旧,史料记载,为了与美国国务卿葛礼山搞好关系,中国公使杨儒总是想方设法接近葛礼山的夫人和孩子,从私情入手,而日本公使栗野慎一郎则天天去办公室拜访,互相交换信息,从公谊下工夫。
德国学者认为,中国对西方媒体完全持排斥的态度,不允许任何一名记者随军,军事顾问是仅有的随军西方人员,而日本则不遗余力地抓住每一个能宣扬自己的机会,这导致两国的国家形象出现了巨大落差。
中国不仅不允许西方记者随军采访,也没有为任何一家中文媒体签发采访证,媒体的对外宣传、对内动员功能被弃置,导致中文媒体的报道甚至比西方媒体更滞后、更不可靠,甚至出现错误报道,钳制媒体的后果是不仅封住了自己的喉舌,也导致了对政府更为反感的情绪蔓延。
而当时各口岸的中文报业,正处于高速起步阶段,多在租界内办公,有的本身就是西方人经办的,清政府要控制新闻导向是相当困难的,其报道的自由空间远高于日本同行。
但中文报纸依然自觉过滤新闻,热衷于报喜不报忧,平壤之战,清军大败,守将叶志超讳败报捷,从官方到媒体一片声地喝彩,成为国际丑闻。
即使面对战败耻辱,中文报纸仍有本事找到嘲讽日本的新闻眼,北洋旧舰操江号被日军俘获后重新使用,《申报》、《字林沪报》等先后发文,嘲讽日本将既小且旧,为中国所不甚爱惜的破船当作宝贝,还为如此小事奉告先祖,言词夸诞欺及先人,先人泉下有知,当深恨子孙之国柞将倾,为之痛哭流涕矣,祭告胡为者?对日本的无谓嘲讽充斥中文报章,而在日本报纸上常见的扎实的社会调查报告,却难觅踪迹。
甲午战争后,受谤深重的李鸿章出访欧美,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坦陈:“中国办有报纸,但遗憾的是中国的编辑们不愿将真相告诉读者,他们不像你们的报纸讲真话,只讲真话。中国的编辑们在讲真话的时候十分吝啬,他们只讲部分的真实,而且他们的报纸也没有你们报纸这么大的发行量。由于不能诚实地说明真相,我们的报纸就失去了新闻本身的高贵价值,也就未能成为广泛传播文明的方式了。”
在中国的精英——官员们无力干预媒体的时候,中国的另一批精英——报人却自觉地开始担负起舆论保姆的身份。
平壤战役的假新闻,通过路透社传往全球,给这家通讯社带来相当大的影响,真相澄清后,美国媒体转而更多地依赖合众社供稿,假新闻对中国的形象造成进一步的伤害,美国《舆论》杂志对从波士顿到旧金山的主要媒体的编辑们进行了诚实测验,结果显示日本赢得了普遍的尊重,并多被视为平等的文明国家。
甲午战争后,中国掀起了向日本学习的**,其中,新闻学也如同军事一样,成为热门之一,随着民国的建立,现代的国家形象塑造也开始蹒跚学步了。
“姐夫,到时,我们也可以现场直播。”叶振邦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