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溟步光 第四章 蜜月危机(11-12)

作者 : 凌 览

(11)

陆江津走后,甘有德找到武修烈,问陆江津都跟他交接了没有,修烈说全部交接过来了,我正在消化。甘有德问他有什么思路?修烈说,他的想法是两条腿同时走。不放弃继续使用牛皮方案,但为稳妥起见,也要找替代材料。当然,牛皮方案作为首选方案。甘有德问他替代材料方面有什么具体想法?武修烈说,他查看了一些资料后,发现一种叫石棉的材料很有希望。于是按照陆江津给他说的,向甘有德转述了。

“修烈,不破不立。我支持你搞替代材料,而且,要把这一方案作为首选。当然,别放弃使用牛皮方案。”

武修烈一愣,因为他知道甘有德历来是很反对搞替代材料的,他在会上曾公开点名批评过陆江津是“标新立异”。此时见他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逆转,不知他是试探还是思路真变了,便只是点了一下头,不说话。

甘有德和颜悦色的说:“修烈呀,搞科学,就要敢于独辟蹊径(在陆江津那里叫标新立异,在这里便叫独辟蹊径了)。我的老领导严老有一句话我觉得说得很好,他说要敢于打破我们航天科学界的原子核!中国地大物博,我就不相信找不到牛皮的替代方案来!”他顿了顿,“修烈,我一直在暗中观察你,我很看重你,你很稳重、很刻苦、有干劲,是个能挑大梁的人,你可不要辜负我呀。希望陆江津没搞成功的东西,你拿出来给大家看看,证明你的能力!”

武修烈有些陌生地看着他,受宠若惊。

甘有德亲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继续勉励他说:“现在院里很想树立一个**自主、自力更生的典型,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这个组更要一马当先呀,希望你月兑颖而出,创造历史。前面的路宽得很,我敢说你前途无量!修烈,跟着我好好的干!”

武修烈眼窝一热,“士为知己者死”的心都快有了。

(12)

九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九江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襟江带湖,背倚庐山,一向是兵家必争之地,周瑜、岳飞、朱元璋、石达开等都曾在此鏖兵。

离沙汀渡口还有一公里时,等待渡江的汽车就逶迤地排起了长龙。等了将近一个小时,陆江津乘坐的汽车才开上了渡船。听坐他身边的一个人讲,由于渡船少,一次又只能渡七八辆车,因此过江不排队是不可能的,象今天这样还算顺利的,遇到大风、大雾和涨水什么的,一律停航,就休想过江。那人指了指江边的一些棚房,说如果过不了江,可以在这些旅馆住下,倒很便捷,也很便宜,全是国营的。从北京到九江没有直达列车。陆江津原本打算走水路,即坐火车到武汉后,从武汉坐船,沿长江顺流而下,直接到九江市。但连续两年大旱,长江水位剧降,最浅处水深不到两米,无法行船,只得走陆路,即从武汉坐汽车到黄梅县后,从沙汀渡口过江抵达九江市。

一声长鸣,渡船缓缓向江心驶去,引擎在船尾发出劈波斩浪的吼叫声。陆江津放眼望去,只见江面开阔,在昏暗的天色下,江水似饱含了万千年的沉重。昔日溶溶滟滟岚影波茫的长江,也流得拘谨而失去了从容。视野中不时见到一只只小木船,在江面上慢慢悠悠地划着。过江的行人大多喜欢乘坐这种摇橹的木船,靠人工摆渡过江。看着小船,陆江津陡然感到一阵亲切,小的时候,他坐过多少次这种摇橹啊,他不禁想起了家门前那条浩浩荡荡的赤水河。

当陆江津告诉李双要去九江长驻的时候,妻子开玩笑说:那儿好啊,你不是有水缘吗?那必是你的福地。陆江津给李双讲过他家乡的那条赤水河,以及他名字的由来。

在赤河水边长大的孩子,似乎天生就会水,大人小孩都在赤水河里滚打,逐浪嬉戏,模鱼捉虾。江津的水性非常精湛,在水中如履平地。陆江津的名字就是大伯请一个识文断字的熊先生给起的,熊先生懂阴阳知风水,会看相算命,绰号“熊八字”。熊先生啧啧称奇的说:你们家可不简单,全寨的房子都坐北朝南,唯独你们家坐西朝东,这叫什么?叫顺应历史潮流。你们家离赤水河最近,门前的赤水河不就是由西向东地流的嘛?顺应了潮流,才能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地灵人杰。你们家是从河入寨的第一家,象一个隘口,风水上主一个“津”字,津者,水陆要隘也!姓陆、孩子又正好是江字辈。无论从地利,还是人和,先机就占陆据水!我看这个孩子干脆叫陆江津吧!水陆都通达,还愁将来不飞黄腾达吗?陆家上上下下听了熊先生的一通煽乎,无不大喜,给熊八字劝酒夹菜。江津对妻子说起名字的由来时,李双捧月复大笑,这和她叫的“犟筋”差了十万八千里。只可惜,在当时农村人看来玄妙如神的熊八字还停留在“占陆据水、水陆通达”的老黄历上,其实早在二三十年前,世界上就制造出了飞机,人类已经征服了“空”;又过了二三十年,人类向太空发射火箭,开始了对“天”的探索。陆江津长大后所从事的事业,恰恰不是陆、也不是水,而是天,航天!

江华厂始建于十九世纪中叶,是洋务运动时期兴建的一个军工制造厂,解放后收归国有,隶属航空系统,并改名为江华厂。江华厂是s-2导弹发动机的重要试制生产单位之一。

江华厂的书记叫韩清,长相清矍,说话文绉绉的,一派温和儒雅,和敦厚实在的黄汉生很合得来。江华厂是地方建制,也是个保密单位。因此,在这方面黄汉生很放心。黄汉生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干部,尽管在技术上他不算内行,但他善于带队伍,而且身体力行。一向苛刻的严钦曾经作过这样的评价:如果五院能多点象黄汉生这样的好干部,我们的局面就会更好些。厂里除了厂长、书记等两三个高层的人知道他们是国防部五院来的外,其它人都不知道他们来自哪里。驻江华厂的技术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和工厂的技术人员一起集智攻关,清除技术障碍。

当然,遇到的拦路虎实在太多。陆江津到的时候,厂里正卡在发动机燃烧室上。进行了几次点火试验,连续出现多处漏火、管路断裂的事故,很显然,结构强度不够。黄汉生急得耳病都犯了。他有间隙性耳聋的毛病,右耳在战争年代受过伤,动不动就要折腾他一下子。在教导大队的时候,老黄就对陆江津素有好感,也颇为欣赏他的才能。于是,老黄将这个最大的拦路虎交给了江津,说:“你重点就攻它吧。”

老黄召集燃烧室小组和厂里的技师们开会,将江津介绍给大家,同时再次分析故障问题。强度不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经过逐一讨论和排查,最后将怀疑目标锁定在金属材料上。一人说,燃烧室内外壁是不锈钢钣金件,我们国家的冶金工业起步晚技术落后,钢材本身的强度不够;同时,对不锈钢的冲压成型工艺也毫无经验,旋压成型、爆炸成型、模具冲压成型这些工艺,我们都不成熟,边模索边生产边改进。这两个方面的不足,是导致试验故障的主因。他进而提出一个建议,就是将燃烧室材料从苏联购买。

老黄将头摇得像拨浪鼓,说院里要求我们要**自主、自力更生,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走这条路。再说,他们也拖拖拉拉,去年管他们订的一些东西,到现在还没到货呢。苏联方面又总是抱怨我们订得又少又零碎,不够他们的起订点,生产起来费劲,要等到生产批量够了才肯排产。另外,进口那得要花多少粮食你们知道不?我们和他们的经贸是以粮食来结算的,现在我们连肚子都吃不饱,哪有余粮去干这个?现在这粮食呀,比金子都贵!老黄说的倒也是实情,中国受到了严重自然灾害。他们在九江的日子也非常不好过,九江受灾耕地面积就在100万亩以上,缺粮在300万斤以上。试制组的人没有菜吃,更没有肉吃,吃的是窝窝头和高粱饭,甚至吃豆饼、喝盐水汤。不少人得了浮肿病。亏得韩清书记和职工食堂想了些办法,能够稍微“接济”他们一下。

老黄又问陆江津有什么看法?陆江津说,刚来,还不熟悉,没有发言权,还是听大家的吧。老黄点点头,说那你先尽快熟悉仿制和生产情况吧。众人讨论一阵,无果而终。老黄就说那咱们继续改进吧。见大伙儿有点泄气,他给大家打气说:“大家千万不要灰心啊,要知道,爱迪生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才发明出了电灯泡呢。”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沧溟步光最新章节 | 沧溟步光全文阅读 | 沧溟步光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