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液氧的事,苏联又一次爽约了。
曾有一位通晓地质学的苏联专家好事地作出考证说,导弹试验基地所处的这片戈壁属于“堆积型”,戈壁形成过程以堆积作用为主,内陆盆地周沿的高大山地经长期剥蚀和侵蚀后,产生大量岩屑碎石,由强烈剥蚀的古老岩层风化物就近坡积和洪积而成,据他称,这一带砾石层厚达500米以上。
加林科夫和顾廷出了基地大门,缓缓地来到辽阔的戈壁上。戈壁上没有一丝风。血红的残阳照得戈壁上的砾石也发出耀眼的红色。加林科夫举起手中的军事望远镜,导弹基地的轮廓清晰地呈现在他的镜头里,他的镜头缓缓地移动,从左至右,又从右至左,就象一个画家画完了画,特地站远了审视他的作品。
加林科夫放下望远镜,从地上拾起一块别致的石头,仔细地端详着。这是一块风砺石。风砺石又称大漠石,在戈壁中被风沙长年吹蚀、磨砺而成。经过千百年的风沙磨砺,大自然对这些石头进行了全方位的雕刻,从而有了千奇百怪的形状。他吹了吹石头上的尘埃,小心翼翼地揣入军大衣的口袋中。
两人找了个软和的土包上,盘腿坐在地上。顾廷切开了手中的哈密瓜,递一块给加林科夫。加林科夫惬意地吃了起来,连声赞叹其味道的香甜。他抚今追昔的回忆说:“我记得,在莫斯科列宁学院的时候,你总是喜欢坐在最后一排,你个子又比较矮小,所以我总以为那里的人没来,经常下意识地往那里看,我就是这样开始注意到你的。”
顾廷会心地微笑起来,“有一回,您悄悄走到我身边,我正低头看我爱人的照片,您便取过去仔细端详,夸我爱人长得漂亮,还开玩笑说:你把妻子的照片随身携带是非常明智的,象你这种聪明勤奋的中国学生,是很招我们苏联姑娘喜欢的。你这张照片,就是一张护身符啊。有了它,就可以免受我们热情的苏联姑娘的俘虏了。全班都笑了。”
两人都笑了起来,回忆着那些美好的往事,悠然神往。
顾廷忽然说:“听说您要晋升将军了。”
加林科夫淡淡的说:“我对这些都看淡了。顾廷,我其实很想休息了,有点累了。等完成导弹基地考核验收,我就申请回国。我已经是个老头子了,该回到故乡去了,用你们中国的话来说叫叶落归根。我现在唯一未了的心愿,就是看见s-2导弹从我亲自参与建设的发射架上起飞,飞向中国的天空。”
顾廷轻叹了口气,说:“这些年,您真是为我们操碎了心,这两年,您苍老了许多。如果回国后,晚年里,您还想再做点什么?会继续回到学校教书吗?”
加林科夫摇摇头,“我什么都不想做了,想彻底的休息了。我的小孙子已经两岁了,我还没见过他呢。”加林科夫的目光里弥漫着慈爱和温情,“我想在我的余生天天陪着他,尽量弥补我们之间已经失去的那些东西。我来到大漠生活两年后,会经常用一句话提醒自己:让自己开阔点。顾廷,你知道一个人怎样才能变得开阔吗?”
顾廷心中一动,静静地注视着他的老师,听着他娓娓的话语,似乎又回到了昔日的课堂上。
“很简单,学会放下,人就能变开阔。”加林科夫意味深长的道,“你看这戈壁,它之所以开阔,是因为它放下了很多东西。它放下了山脉,放下了繁华,放下了功名,放下了荣辱……”他注视着顾廷,轻轻叹息,“你心里就有太多的东西放不下了,你心太重。至今,你还没有放下心中的仇恨。我同情你遭受的不幸,遭受的一切,但那些事已经早就过去了,该放下了。在心里压抑太久的仇恨是一种可怕的力量,是一种心魔,我担心你会为它所伤。有的时候,放下,才能重新得到。”
顾廷若有所思。
两人望着开阔的戈壁出神。过了一会,顾廷抬起头来,“教授。”他忽然改用了那个已经久不用的称呼,“我记得您在课堂上曾经对我们说,‘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善,它任何时候也不可能不依赖空气飞向高空。观察与实验,就是科学家的空气。’”他顿了顿,认真的道:“中国国产液氧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在九江做了大大小小的几十次试验,就足以证明。当然,国产液氧的个别指标不符合苏联的技术标准,这是事实,但我更相信实践,通过大量试验表明,这些指标是不会影响到导弹发射的。所以,我郑重的向您建议,让它早点起飞吧,这不仅是我们的希望,也是您的心愿,不是吗?”
“我知道,你这次专程来西北,就是来做我的工作的。”加林科夫缓缓的道,“我理解你们的感受。可是,这是专家团的集体意见,也是苏联的有关规定。顾廷,这两年……我们两个国家之间,有些事情已经变了,我觉得有一种暗流在涌动,我非常担心,在这种情况下,有很多的事情就变得敏感起来……你能理解吗?”
顾廷点点头,“我能理解。这也是不是您萌生退意的原因?”
加林科夫没有正面回答他,“这样吧,明天我们开个会,把这个情况详细讨论一下。你带几位技术人员来参加,对了,记得请发射营的姚中原连长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