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帅之路 正文 第十一章 和平通电(上)

作者 : 云鹤飞山

转眼间,历史的车轮行进到了1917年的5月,夏天就要来了。[我搜小说网]

与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社会改革运动的常德相比,古老的北京城此时却不见半分暖意,冬季似乎还没过完,而动荡不安的政局,甚至人感觉这个昔日的帝都散发着阴森的气息。

方世旋之后的北洋没能树立一个新的领导核心,现任的总统黎剑生根本就不是北洋出身。而段吉祥也没有让北洋势力集体拥护的威望和实力。尽管从他个人素质来讲,他比其他的北洋首领看上去要优秀百倍。但是这是在中国,不是在日本,在中国的社会圈子里,尊重人才的理念永远只存在于教科书和领导的讲话中。真实的情况是,往往你越有本事,老子就越不服你,老子得不到的,你也别想得到。这才是中国社会心理最真是的写照,无论是在大圈子,还是在小圈子里,在这一点上都是一样的。久而久之,读书好,不如做人好,能力强,不如关系硬,这种观念产生的人才,其本质上,就是懒惰的喜欢耍嘴皮子而不喜欢学习技能的,或者说,在工作能力方面,都是素质低的吓死人。

段吉祥最大的悲剧在于,他比其他的北洋首领要更有本事,更有抱负,而且更加勤奋。对于这么一个不贪,不赌,不嫖且有志统一中国,复兴民族的人物,大大小小的军阀们选择不是拥护,而是对抗。一个统一稳定的中国对于军阀个人以及所属的势力集团来说是没有半点好处,当然如果是由他们统一,那还可以考虑下。现实的情况是在地方上,有兵有权,割据一方,当个土皇帝那才是绝对的惬意,给个总统都是不换的。再说了别以为老子们不知道,北洋政府财政困难,很多地方的税收根本收不上来,当总统拿不到薪水不说,据说还得倒贴钱办国事,老子们可不傻,赔本的买卖那是坚决不做的。

段吉祥对于这些人这些情况,岂能不知。但是他不死心,他不甘心国家就这么乱下去,他不愿意毕生的努力付之东流。这几个月来,他和他的小集团仍然在谋划如何把整个局势朝着有利于己方,有利于统一的方向来引导。

武力统一中国的口号从去年8月蔡峰病死日本,护国军分崩离析之后就被段吉祥带头喊了出来。具体的政策则是在今年的元月份被提交国会的。

起初总统黎剑生还不敢公开反对段吉祥武力统一的主张,但是后来随着直系挑明了态度不愿意出兵南征之后,得到了直系军队支持的总统顿时感觉腰杆子硬了,对总理的态度也就自然强硬起来了,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国家历经多年战乱,中央财政困难,民众困苦不堪,正是当与之休养生息之时,眼下南北分立之事不宜以武力解决,当以谈判协商等政治手段妥善处置之为上策。

表面上看,无论是总统黎剑生还是直系冯嘉云,陆中平等人。在这一刻都显得是那么的悲天悯人,似乎个个都心怀慈爱之心。如果大家要真相信他们是和平主义者,那你就错了。

同其他小军阀不同,直系和皖系在国家问题上是一致的,都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毕竟他们也有这个实力,可问题是目前的中央牢牢的控制在段吉祥手中,那么对于阻挡他们晋升之路的段吉祥,大家自然是视之为敌人,本着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支持,凡是敌人支持的,我们就要反对的这一原则,直系势力公开出来反对段吉祥武力统一的政策,其实假设段吉祥完蛋了,换直系上台,那么下一步必然也会进行战争,实现武力统一。

至于总统黎剑生反对武力统一政策的理由就更简单了,想想自己的前任,方世旋的风光,再看看自己,那叫一个窝囊。如今什么权力都在总理手中,自己压根就是一个摆设,段吉祥那混蛋有一句话是没错的,自己就是来盖章的。

现在的总统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方世旋要派人在上海刺杀国大党领袖宋学义了,就是因为这个鸟人鼓吹内阁责任制,主张限制总统的权力,如今到是内阁责任制,可自己也是一点权力都没有了,完全就是个傀儡。

黎剑生不禁恨恨的想,早知道是今天这个局面,当年连副总统都不当,就他妈在湖北当个都督,比什么都好。如今自己是没兵没地盘,顶着个总统的虚?困在这北京城里,怎一个郁闷了得!

北京崇文门,北京城的九门之一。打北京建都以来,历朝历代,百姓官员出入北京,都只能走崇文门,其余的门一般是不开的。当年大梁始皇帝以武力夺天下时,曾经和手底下的几十万将士约定,朕之子孙世世代代坐江山,尔等子孙世世代代守江山。大梁的军队就从此开始了世袭制度。也就是后来历史学上著名的军户制度。[虫不知小说网]军户制度分两类,一是驻军户,就是分驻到各地的军户,这些人地位要低很多,虽然也是世袭,但是只传嫡传长,授予军田,世代耕种,并随时听差。一是禁军户,这一类可就高贵了,当年开国时的将校,以及最善战的禁卫军都在禁军户之列。不但分封了土地爵位,而且无论子孙多少,生下来就有份粮饷。一年分春秋两次发放。

军户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大梁帝国的稳定,因为无论天下怎么折腾,这些军户都是维护和效忠朝廷的。但是军户制度最大的弊端,就是违背了自然客观规律,不以才能,而以血统选拔的军队,其战斗力是缺乏有效保障的,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军中的裙带关系复杂化,加之官僚集团的迅速腐败,吃空额的行为,军纪涣散的现象愈发严重起来。

到了大梁中期,这些军队在外蒙,新疆,缅甸地区的对外作战中已经是不堪大用,朝廷不得不依靠甘肃,广东,云贵地区的民团来作战。

到了大梁末期,这样的军队甚至连农民军都打不过了,席卷长江两岸的太平军起义,官军动员了三十万军队南下镇压,结果却是一路溃败过了黄河,最终不得不依靠湘军和淮军这些地方民团组成的军队来镇压太平军。

到了大梁最后那几年,帝国政府面对这支人数百万,善战者不足一成的军队,已经是彻底的绝望了。

编练新军的原因也是由此而来。

这些禁军户子弟,大约在第三代,就已经开始不习武事了,加之和一般的军户比,他们还不用农耕,每年除了收租,就是等着朝廷发饷。平日也很少去军中点卯,日常的生活也就是去茶馆喝茶遛鸟斗蛐蛐,外加没事情的时候就侃,当年我爷爷,我太爷爷,我祖宗,如何如何英勇善战……

美国记者约翰.麦克拉伦曾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现象产生过兴趣,他曾经在北京的一家茶馆里一口气待了三十多天,仔细的观察了这一群体的生活状况。

之后他在美国纽约时报上撰文写道:“中国人最大的悲剧就是当许多人还在为温饱而努力挣扎的时候,却要拿出如此巨大的一笔财富来供养如此庞大的一个阶层去喝茶吹牛。他们什么正事都不干,却享受着这个帝国最舒适的生活,而他们享受特权的理由居然只是因为他们的爷爷的爷爷是这个帝国的元勋。虽然黑格尔说过存在即是合理,但是我要说,这样的帝国是一个极端不公平的存在,事实上,合理的往往不一定正确,我想大梁帝国对于他的国民而言应该是一个错误的存在……”

军户们并非是一无是处,起码由于他们的存在,形成了帝国的雅文化,南门的茶馆和天桥的戏院的兴盛繁荣,成为了这种文化最真实的写照。

到今天,虽然大梁帝国已经覆灭了,末代的皇帝也已经退位六年了。但是军户们还活着,只是这日子就没过去那么舒坦了。

没有了特权,又缺乏基本的生存技能,军户们成了这个时代变革,社会转型时期最大的悲剧。如果他们的祖宗知道自己如此努力为子孙谋划,为子孙争取特权的结果却是把子孙害的如此凄惨,不知道该做何想?还是一代人管一代人吧,尊重儿女们自己的选择,中国人如果都能这么想,也许这个社会就真的和谐了。

鸟是遛不起了,蛐蛐也没得斗了,连过去最平常的听戏,喝茶如今也成了一种奢望。

依托着军户阶层兴起的茶馆,戏班子纷纷支撑不下去了,倒闭的有之,离开北京另寻活路有之。

如今崇文门边的这家正泰就是存活下来不多的几家茶馆,可那生意也没法跟前几年比了。

今天茶馆里的客人不多,其中两个还是熟客,一个姓郑,四十来说,身子瘦小,举止斯文,在家排行老三,人称郑三爷。一个姓韩,年岁相当,身子壮硕,说话也带着几分豪气,在家排行第八,人称韩八爷。两个都是前朝的老军户了,其中这韩八爷习过武,有把子力气,参加过拳匪,后来给人报了官,流放去了新疆,皇帝退了位才回来。虽说这大梁是没了,但是军户们侃大山的习惯还在。这不,又跟这侃上了。

掌柜的姓万,这茶馆传到他这,已经是第五代了,待人没别的,就是一和气。见来的是老主顾,赶忙亲自上去给上茶。

郑三爷小眼睛一瞧,上茶的是万掌柜,不由的叹了口气道:“万掌柜,我郑老三老了老了,才看清这世态炎凉,自打皇上退了位,您瞧瞧这些个人,那个还正眼瞧我啊,也只有您万掌柜,不势利,够朋友。”

万掌柜一躬身,拎着茶壶还没回话,韩八爷就嚷嚷开了:“什么正眼不正眼的,那大梁的皇帝退了位,你郑三爷不还是郑三爷吗!自己挺个胸脯做人,干嘛在乎那些个?”

万掌柜又是一陪笑,这边郑三爷不干了:“八爷,您这话,我不爱听,瞧瞧如今我们这些军户过的是个什么日子,朝廷没了,差事丢了,咱们的饷也没了。以前了,我们这些军户的孩子一落地,那就是朝廷的人,如今了,咱们的孩子找谁要差事去?您说这共和都是什么事啊这?”

“这大梁还不该完啊?你瞧瞧最后那几年,那些王公大臣们都是这么折腾的?别的不说,四川那铁路款子不是被他们吞没了,四川能闹民军吗?就这么一个朝廷,对内什么事情丧良心就做什么,对外见着洋人就跟见着爹一样,垮了我都嫌它迟了。”韩八爷明显是对大梁很不满,继续道:“我韩老八也是军户出身,如今也没了差事,没了饷粮。可我乐意,自己在家种点粮食自己吃,多的还能拿出来还钱,靠本事吃饭,光彩。三爷,你瞧着这军户是个什么好出身啊,人只要生在这军户家就算是废了,靠这祖宗吃饭,四肢不健,五体不勤的。那不是造福子孙,那是祸害子孙。”

郑三爷冷哼了一声:“八爷,您也别太激动,军户的日子,我们不争了,您瞧瞧这百姓的日子,可是越过越好了?”

八爷没出声。郑三爷来劲了:“皇上那会,朝廷再不济,这天下也比现在这老几位掌权要好,您瞧瞧如今这天下,那年没有战乱,那天的不在死人,您再去看看京城外边的那些要饭的,是共和前多,还是这共和了之后多。”

韩八爷喝了口茶:“三爷,别的我不懂,瞧你的意思,还盼着大梁回来,我们好再去给他们刘家当奴才?”

郑老三正提着茶碗边要饮茶,一听这话,把茶碗重重往桌上一放:“当奴才怎么了?我如今是想当奴才还没地找去……”

茶馆的另一侧,坐着几个青年汉子,皆是体格健壮,双目有神,虽然都坐着,但是很明显是在紧紧的护着中间那人,此人浓眉大眼,个头高大,年纪大约五十出头,一身富商打扮。和身边的几个年轻人眼睛四处乱瞟不同,此人典型的眼观鼻,鼻观心,仿佛老僧入定一般,时不时还举起茶碗深吸一口,其实双耳一直都在听两个老军户的争论,眼睛却不往两人方向看哪怕一眼。

这时,一个客商打扮的人从外面进来,俯身到其耳边,轻声道:“督军,陆总长约您晚上八点在其府上见面……”那人微微点点头,起身离去,身边的人喊到老板,会帐。

此人就是现任安徽督军,手握重兵坐镇徐州的张荣。

为什么他要化妆进城呢?这要从他这个人说起了。

张荣,字少和,江西奉新县人,早年投身湘军,参加了中法,中日战争,均立下战功。曾任广西提督,维新变法后,为北洋大臣陆荣保举,调防直隶。后来在对拳匪的镇压中表现突出,为西太后赏识,授御前一等侍卫,多次担任扈从之职。新帝登基后,调任江南提督。

1911武汉革命爆发时,张荣就带着一营兵马驻防在南京,他的军队不是新军,而是从军户中选拔的精锐,绝对忠于朝廷,而且战斗力强,加之张荣为人清廉,军中无论是装备还是待遇都是极好的。

如果是方世旋镇压武汉革命,纯粹是政治为主,军事为辅的假打,那么张荣可就是真打了。当时的江浙联军三万多(包括新军第九镇)人,进攻南京城。张荣仅帅三千孤军,死战不退。居然和装备精良的新军第九镇打了整整二十九天,最后是朝廷因为国库空虚迟迟派不出援军。张荣才不得不带着残余的军队从南京突围出来。

出了南京,全国一片劝退之声,各方势力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唯独这个张荣,带着人马到徐州,兖州一带,散尽余财,招募军队,对着南方的革命军疯狂反扑。

皇帝退位后,张荣驻防在徐州地区,积极练兵修武,并且不断派人入京,同宗室大臣取得联络,输送钱财。对此,方世旋非常不满,本来打算调其任安徽督军的,查知后下令训斥,加之张荣并非北洋嫡系,反对者颇多,督军一事此后也就作罢不提了。

二次革命爆发后,整个北洋系的军队还没开动,张荣就第一个开了出去,在韩庄同老对手属于革命军的第九师展开激战。战斗持续了八天,后援不继,指挥不统一的第九师被张荣全歼,二千俘虏被全部处决。一时间举国哗然。

此后的张荣就更牛了,借大捷之机,一举南下,连克大小十九城,革命军不敌,南京失守。张荣在南京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仪式上再作惊人之举,张荣居然身穿大梁官服坐着轿子入城。

入城之后,张荣大肆捕杀革命党人,其实南京这会那里还有革命党人,早跑了,可张荣要泄私愤,凡是1911武汉革命期间,没有支持自己的南京士绅,通通都算革命党,抓的抓,杀的杀,一时间整个南京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江苏第一大家族,巨商张家立刻向北京发电,要求调走张荣。方世旋也对不愿意把江南这块富庶之地交给和宗社党有关联的非北洋出身的张荣。最后冯嘉云以征南军司令的名义帅部开入江苏,兼领江苏督军一职。而张荣则荣升长江巡阅使,也就是曹世昆现在这个湖广巡阅使一个级别。千万别被这个名头骗了,此一时彼一时,那会湖南还在国大党手中,湖北更是黎剑生的势力范围。张荣到是想去武汉上任,可是人家副总统不答应,没办法,张荣又领着这个虚衔回到徐州当起了土皇帝。

1916年,护国战争爆发,北洋诸军均不愿意南下参加。方世旋又想到了张荣,调他去湖南对付护国军。张荣也没多想,就答应了,方世旋也授予其一等公的爵位。可惜的是,等张荣把兵马调集完毕,才走到长江边的安庆,这边马统已经败了,谭延兴也把长沙城打下来了,而张荣本人也收到了段吉祥,冯嘉云,黎剑生等人的亲笔书信,让他好自为之。张荣虽然性格憨直,但是还是知道自己的份量,他不敢过长江了,但是也不敢撤回徐州,就在安庆窝了三个月,段吉祥上台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好好表扬了听话的张荣同学,给了一个安徽督军的大红花戴上,但是实际地盘还是徐州那一块。

大梁的官场,讲的是同乡,同门关系,江西的官员在朝堂自成一派。朝廷没了,但是他们这些官员还在,在得知张荣依然忠于大梁后,这一小集团立刻选择向这个同乡靠拢。诸如刘廷恩,万文思,叶慕文,魏元安,李文广等纷纷投身张帅门下,一时间,徐州“人才济济”,南来北往,人气十足。此时的军界,张荣可以说是资历最老的,他从军的时候,段吉祥,冯嘉云等人还没入伍。

现在的北洋政府,不过是挂着共和的狗头,卖着军阀独裁的羊肉。草菅人命的丑恶比比皆是。想想有一个皇帝撑着天下的好处,至少也可享受一份生活安定的浩荡“皇恩”,在这种畸形的,中国特色的共和制度下的公民兴许对王权时代的臣民又多了一份眷恋与怀旧。

这样一个人心尽失的制度,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中央权威的尽失。1916年的夏天,方世旋死后,接班人迟迟未定,有感于自己实力的不足,张荣联络了山东督军张怀恩等人组成北洋七省同盟。

之后,张荣感觉自己的实力可以了,于是就开始到处鼓吹帝制的好处,于是人人都知道张荣是拥护前梁的了。

中央政府可没有功夫管这个四处鼓吹复辟的张荣。

此时此刻,围绕武力统一的问题,各方的争吵到达了一个顶点,尤其是黎剑生死活不肯答应,段吉祥又得不到各地方势力的支持。于是南下用兵的计划几乎就要搁置了。

这个时候,徐恩明给段吉祥出了一个主意,对德宣战。

1917年欧战的第四年,缺乏海外殖民地支援的德国虽然在军事上仍然处于相对优势,但是在总体战略上已经呈现必败之局。美国将出兵欧洲的传言开始流行。日本已经决定对德宣战,夺取德国在中国的全部利益,其中重点就是德国在山东胶州湾的殖民地。

因此,在新一轮的谈判中,日本提出,希望北洋政府在日本皇军占领该地区后,承认大日本帝国对该地区的合法占领。徐恩明是何许人也,这种公开承认的傻事,他是不会去允诺的,就算默认都还要勉强考虑下,没好处不干。

从日本人对德开战的谋划中,徐恩明得到了启发,并构思出了一个完整的计划。那就是中国也对德宣战,然后以参战为名,从日本贷款,编练参战军,把各个派系都包进来,最后就能派出军队南下去执行武力统一的计划了。

段吉祥对这个方案非常满意,因为实际操作起来,不仅可以壮大皖系的武力,而且还可以利用想借参战扩大自身武力的督军们的力量去逼总统答应出兵。然后再通过南征消耗掉这些督军们手中的武力,在全国统一之后,北洋政府的威望必然达到空前的地步,这时再利用中央的政治优势和皖系的武力,就可以逼这些土皇帝交出地盘了,最后,自然是国家统一,天下太平了。

段吉祥一点头叫好,在座的皖系首领们自然也是纷纷叫好。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通过什么方式来鼓动这些土皇帝支持出兵了。段吉祥第一时间想到的了一个人:北洋七省同盟的发起人,徐州王张荣。

段吉祥没有想到的是,张荣此刻可不在徐州,他就在这北京城,就在离自己总理府不过三条街的地方,内政总长陆中平的家中做客。

所图谋者,正是段吉祥也。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统帅之路最新章节 | 统帅之路全文阅读 | 统帅之路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