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青 正文 第四章 王一凡 (1)

作者 : 海东青03

王飞有三女一男,王一凡是他的小儿子。

王一凡自幼聪明绝顶、机智过人、思维敏捷、过目不忘。

在他三岁那年,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危险,但这个人小鬼大的小家伙,凭借机智勇敢,奇迹般化险为夷。

那天,小一凡一个人跑到村外野地里去玩儿。

那年月,世道纷乱,江湖上坑绷拐骗之徒比比皆是,招数也是花样百出。其中就有一种专门拐卖小孩子和大姑娘的招数,叫“拍花子”。

小一凡正玩得起劲儿,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走了过来:“小宝贝儿,我问你点事儿呗!”

小一凡扬起头,一脸的天真:“行,你问吧!”

这个人来到眼前,用手在孩子的口鼻上一抹,小一凡一下子睡了过去。

等他醒来,感觉一个人抱着他走。睁开眼睛看到抱他的正是那个中年人。

小一凡一点不怕,眨巴眨巴大眼睛,问道:“叔叔,你要带我去哪?”

“小宝贝,叔叔带你去玩儿,到很好玩的地方去!”中年人温和地笑着说。

“太好了,我就想玩儿,去哪都行!”小一凡高兴喊道,接着撅起嘴,小声说道:“我爹就没你好,不带我玩儿,前几天他走,说什么也不带我去。”

“你爹是干啥的?他到哪去了?”中年人问道。

“我爹是镖师。可厉害了,好几个贼人也打不过他!他去走镖,去哪我也不知道。”又充满期待问:“叔叔,你带我去找我爹好不好?”

这小鬼头说这些话是有自己用意的,是告诉人贩子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碰上我爹。那年头,路上走的镖队有的是,不是他爹,他也认爹。

“好!好!咱这就去找。”中年人毫不在意,反而挺高兴!这孩子真好哄,不像别的孩子连哭带闹的,引得路人怀疑地看着他。

小一凡不用人贩子抱,他下地蹦蹦跳跳自己走,有时跑出去好远,还停下来招手等着好心的“叔叔”。

这场景,谁见了也会认为是一对儿父慈子乖的亲爷俩儿。

人贩子对这个孩子很满意、很放心,那是相当放心!

走了三天,进了山东地界,来到一个镇子。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不大不小的镇子。

天儿很热,中年人带着小一凡坐到茶棚里,想喝口凉茶在赶路。

小一凡喝了几口水,就跑到茶棚外去玩儿。人贩子喝着茶,用眼睛的余光看着孩子。

路上来了几匹马,骑在马上到膀大腰圆、横眉立目。后面跟着两辆插着小旗儿的马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镖局押镖。

小一凡兴高采烈跑进来,拉住人贩子喊道:“叔叔!叔叔!别喝了,我爹!咱俩快去找我爹!”

中年人大惊,手里的茶碗“啪”的一声掉在地上摔个粉碎!

不等人贩子答话,小一凡撒开小脚跑向镖车,嘴里喊道:“爹!爹!叔叔带我来找你啦!”

人贩子见此情景,哪敢多想?哪敢多看?哪敢多留?顾不上给茶钱,起身快步向胡同儿钻去。

卖茶的大嫂见这主儿摔了茶碗,还不给钱就想跑,当时就急了,抄起火钳子,骂骂吵吵追了上去。旁边闲逛的小地痞,听说这事儿,捡起砖头瓦块,跟着追了上去。

人贩子就听后面人声吵骂,有好多人追来,以为是人家孩子爹追来了,这要是追上,还有命在?

这小子吓得撒丫子一阵狂?,?得比兔子还快!

小一凡嘴里喊着爹,奔到马前。

马上镖师勒住马,问:“你个小家伙儿,这里谁是你爹?怎么乱认爹呢?”

镖师们及旁边看热闹的人一起大笑!

小一凡看看后面,见人贩子早已跑没影了,笑嘻嘻说道:“你们谁也不是我爹,我是利用你们吓唬那个坏叔叔的!

镖师们走南闯北,什么不知道?什么没见过?虽然很好奇,但也明白个大概。

为首镖师跳下马,蹲子问:“小鬼头,你家住哪?你爹是谁?”

“我住李家庄,我爹叫李不白,我是让那个坏叔叔偷来的。”

“你爹是‘神拳不败’李不白?”

“是!小鬼头又撒了谎。

他知道,提自己爹王飞没几个人知道,要是“神拳李不败”,在江湖上,尤其是山东地面儿,没人不知道!

镖头哈哈大笑,把小一凡抱上马,回头喝道:“伙计们!咱们有酒喝了,拐个弯儿,到李家庄给李大侠送儿子去!”

一进院子,李不白迎出去,感情都认识,李不白抱拳拱手:“刘、刘镖头,哪、哪阵香风把你刮到寒舍来了?”

刘镖头哈哈大笑:“你儿子的香风把我刮来的!”

“我儿子?”李不白很奇怪。

“我早就说你,你这个人成天稀里马哈的,连儿子丢了也不着急!”刘镖头拉下脸批评他。

“我儿子,在,在哪?”

刘镖头往后一招手:“把小鬼头带进来。”

小一凡进了院子,奔着李不白跑过去:“白叔叔我是一凡!”

李不白一把抓住小一凡,一扬手抛上半空,又伸手接住。这是他们一见面就玩的游戏。

“小兔崽子,你怎么跑出来的?怎么又跟他们混到一块儿?你爹知道不?”

人家把宝贝侄子从人贩子手里救下来,又大老远送过来,李不白千恩万谢,设酒款待。饭后,又拿出重金酬谢。

刘镖头坚辞不受。

听着小一凡绘声绘色的讲述,王飞两口子听得心惊肉跳,头上直冒冷汗。

这两天,他们找孩子都找疯了,死的心都有!

李不白看着王飞:“大,大哥,你平时能耐都哪、哪去了?看把你吓的!”

王飞直摇头。

李不白拉过小一凡:“大、大哥,要我说,要论心眼子,咱、咱们这些大人,也没这小子多。”说完,一扬手把小鬼头抛到空中。

习武和唱歌一样,是要有天赋的。资质不行练一辈子也白搭,不会有大的成就。

小一凡天赋异禀,根骨奇佳,天生一块练武的料子。

从五岁,也可能是六岁时开始,王飞开始教他一些基本功。当然,这都背着夫人的。夫人反对习武,认为整天拿刀动枪的,不是正经事儿。

“战神”王五更一打见识了王飞的绝技,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他可成天没有正经事儿,隔三岔五往王家跑,跟王飞讨教,讨教完了,王飞还得管酒饭。当然,王夫人对吃吃喝喝是不在乎的。

这日,王五更又来了。

地里活儿忙,王飞一大早领着长工下地干活儿,中午也不回来,王夫人去送饭,只剩下小一凡在家。小一凡正在家里玩儿,见王五更进门,小家伙儿笑嘻嘻说道:“更更叔来了,你可好长时间没陪我玩了。”

“更更叔”,小一凡很调皮,就这么叫。王五更曾问他,为什么叫“更更叔”,小一凡告诉他:“这么叫,表示咱爷俩更更亲近。”

“你个小东西,这阵子没见,又长高啦!”没见到两口子,王五更问:“你爹娘呢?”

“都下地去了,姐姐也跟去了。”

王五更就坐下来跟小一凡一起玩。小家伙很是高兴。

玩了一会儿,王五更问:“小鬼头,你爹教你练武了?”

“教了。”看着王五更:“不让娘知道,你可别跟她说。”。

“行,我知道。那你练练给我看。”

小一凡下腰、劈腿、冲拳,练得有模有样儿。王五更夸奖:“行,挺好!”又问:“我教你一招打人的,你学不学?”

小一凡高兴坏了:“学!快教我!更更叔,你教我啥招儿?”

“垛子穿心脚!王五更说完,示范起来,边示范边讲解要领。

小一凡练了两遍,就学会了,并且非常熟练。王五更很惊奇;这孩子悟性这么高!

“一凡啊,会练不行,还得会用。咱俩比划比划?”

“行!”

两人拉开架势。小一凡跺步上前,一脚蹬出。他人小,穿不着心,但能穿着裆,这快捷的一脚正蹬在王五更裆部,力量还不小!

“战神”捂着“老二”呲牙咧嘴:“你个小兔崽子,手挺黑呀!”他有点疼懵了,这哪是黑手?是黑脚!

小一凡可乐了:“更更叔,你这招儿挺好使呀!”“小兔崽子,说什么混账话?不好使能教你吗?你爹还不说我误人子弟呀!”王五更又一皱眉:“哎呦!”

王五更对王飞说:“小鬼头悟性太高了,我看将来能超过你。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小一凡天生记忆力超强,过目不忘,无论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字、什么书,只要看一遍,就不会忘。他四五岁的时候,就认得一千多字,什么《三字经》、《百家姓》、《唐诗》啥的,更是背得滚瓜烂熟,还擅长对对子,连大人都对不过他。

整个山西,没有不知道小一凡的,人称“小神童”。

跟别的孩子一样,小一凡七岁入私塾,学习《四书》、《五经》那一套。这样的孩子,别说是小同窗,就连教他的先生,有些书还没他背得熟。

就在小一凡十岁那年,也就是他爹出事儿,刚摆平没几天的时候,一位老先生考察民情路过山西,听得此子之名,特意前来考试。

那天,小一凡正坐在私塾里摇头晃脑的跟先生背“之、乎、者、也”,这位先生就闯进来,说要考考他。

考就考呗!小一凡同意,老师兼校长的私塾先生也没意见。

老先生考试,不按正规套路出牌,不,是出题,竟瞎考。就说背书吧,背到半道儿,突然叫停,问这段话是何出处,有何典故。又背,又叫停,让他解释,问他有几种解释?有无悬疑之处?

考完孔孟之道、程朱之学,又考诸子百家,最后连甲骨文都考了,小一凡对答如流。

这哪是考试?简直是要折磨死人!就把“校长”折磨的面红耳赤,却喜得老先生胡子都翘了起来!

老先生又变花样了。大清朝全国上上下下流行对对子,老先生和他对对子。

老先生出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

小一凡马上对:因火成烟夕夕多。

老先生: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小一凡: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

只要老先生出了上联,小一凡都能马上对出。惊得老先生目瞪口呆!

老先生最后出一联,其实是打禅机:花非花。

你说这可咋对?小一凡略一思考:我是我!

此子如此小的年纪,好生了得!

老先生考试的时候,私塾先生就在旁边听着,好多问题他闻所未闻,更是答不上来。他知道,此老绝非凡人。

老先生不再考了,转头问老师兼校长的私塾先生:“这样的孩子,你能教吗?岂不是误人子弟?私塾先生面红耳赤,唯唯诺诺。

老先生让小一凡领他回家,见一见他父母。

份后,竟大惊失色!王飞从来都是镇定自若,遇事不慌,连抓他进京时,他都没慌。攀谈之下,当得知对方身

你知道老先生是谁?他可不是一般人,此老乃当时号称“康圣人“的康有为老先生。康先生道德高尚,忧国忧民,深孚人望,他知识广博,学富五车,通今博古,享誉海内外,是当时第一大儒。

康圣人与王飞交谈甚欢,他对王飞说:“王先生,你有如此文采武功,却耕读持家,甘守清贫,实常人所不能及。你的善行义举,我在朝廷已有耳闻,恕我直言,原以为你不过一介莽夫,真没想到你胸藏锦绣,恪守道德、深明大义,令人佩服!

王飞赶紧站起来抱拳躬身:“康圣人过奖了,王飞这点儿末学跟您比起来,真是汗颜!”

康圣人道:“王先生,令郎天纵之资,不可多得。如果蜗居在这山野之中,荒废学业,学无所成,实乃我朝及天下万民之不大幸!”

王飞:“哪里!哪里!犬子愚钝,怎堪先生大褒?”

康圣人:“令郎聪慧绝伦,我甚爱惜,今欲携进京,加以教导,将来为国所用,为民造福,不知意下如何?”

说来说去,这个意思!康圣人太爱惜这个“神童”了,不让他教,恐怕他饭都吃不下,觉也睡不香!

王飞两口子虽然舍不得儿子,但想起有句话叫“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为了儿子的前程,也愉快应允了。

王一凡在康圣人门下一学就是八年,学得满月复经纶,一身韬略,六艺皆精。他还在康圣人引荐下,拜京津奇侠“大刀王五”为师,学习武艺,再加上家传绝学,这八年,他已成为文武双全的奇才!

经过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海战、庚子之变,大清朝已积贫积弱、千疮百孔,如同一个垂死的病人般,在苟延残喘。

康有为看到国家、民族已到了危亡关头,忧心如焚,和他的堂弟梁启超冒死公车上书,直言朝廷的种种腐败和积弊,提倡效法东临日本的“明治维新”,革除弊制,变法维新,富我国家,强我民族。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如谭嗣同等人也积极相应,联名支持。美、英、日、法等外国列强或通电、或照会,强烈要求大清朝变法维新。

任何时代,要变革,都会遇到阻力和反对,这是因为任何时代的变革,都一定会触动守旧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切身利益,所以他们要阻挠、要反对。有时候,这种反对是很激烈的、甚至是你死我活的。

慈禧老佛爷也不愿意变法,因为这很可能使她失去至高无上的权力。但迫于内外压力,她不得不做个姿态,同意变法维新,并把一部分权力交还给光绪帝,让他主持。而她手握重权在旁边看儿子的热闹,一发现情况不对,立即拿下!

要革除几百年留下的残规陋习,再加上顽固派的反对,谈何容易,光靠康、梁、谭等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启用能人。

康有为举贤不避亲,向光绪帝举荐自己的得意门生王一凡,光绪帝恩准,下旨召王一凡入朝为官。可王一凡没给光绪帝和老师康有为面子,拒不入仕。

康有为很生气。王一凡他有自己的看法,但不好明说,只推说自己年纪太小,恐坏了国家大事。他跟先生保证,无论面临什么危险,绝不会离开先生,时时跟随左右,效犬马之劳。

别看王一凡年纪小,对天下大事的洞察比老师康先生还要透彻,他早就看出来,当今的中国,不是一场温和的变革就能从根本上改变的。就像一个重病之人,不开刀,只贴几贴膏药,是治不好的。而要开刀,这个病人还怕疼,不配合。这病没法治!他更看出来,几个书生,再加上半费的光绪帝,既没兵又没势力。绝不是老佛爷和守旧大臣的对手,这场变法必败无疑。就如同孙悟空一样,再怎么腾云驾雾,也跳不出佛爷的手掌心儿,一翻手,就把你压在五指山下。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海东青最新章节 | 海东青全文阅读 | 海东青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