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去种田 正文 第十五章 土法制糖

作者 : 易月半

比起英雄奋武、生灵涂炭的秋天,初平四年的冬天就显得有些平淡无奇。曹操军队粮食少,杀完人后暂时返回了兖州,修养力量,准备明年再来。刘备这时候从青州刺史田楷的阵营转投陶谦,开始在徐州混名号,可如今也还轮不到他正式登上诸侯序列。孙策如今还在庐江城下和陆康这老顽固大眼瞪小眼,看来暂时是谁也奈何不了谁。

或许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在北方,公孙瓒与大司马刘虞关系进一步恶化。二人这个冬天终于爆发冲突,刘虞被公孙瓒杀死。于是汉朝的诸侯中,皇室宗亲又少了一个。

不过远在豫章郡的诸葛均对于这些事情并不太关心。经过整个秋天的努力,豫章郡的粮食都已经收割完成,百姓家里有了余粮,而各县上交的赋税粮食也都已经运入了官府的仓库,补充了豫章郡为了振兴各项事业的消耗。

不过这并不代表这个冬天豫章郡就可以清闲下来。实际上在豫章郡老人们的记忆中,初平四年的冬天或许是历年最忙碌的冬天。自从诸葛府君接掌此郡后,手工业、农业、商业、教育等事业都迅速地在豫章地面上兴办起来,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人们都在热火朝天的从事着各自的事业,一个个走路带风,恨不得能把一天掰成两天用。

农村中,农民们在忙于伺候种植下去的宿麦,这东西明年夏季就可以收成,而且诸葛府君已经许诺这几年不会对宿麦种植课税,那意味着能收多收就是家里就有多少,因此农民的积极性空前地高。他们非但种麦,也利用麦地的间距见缝插针地种一些冬季作物,想要进一步增加了旱地的收成。

诸葛均并不担心这几年不课税会带来的损失,这么做不过是把粮食放到民间储存罢了,这样农民们肯干活,粮食多了他们也安心;而如果真有急需粮食的时候……就算不收税,征粮、借粮、买粮——难道官府还怕找不到临时的借口么?诸葛均在农村大力推广的另一项事务则是养殖。牛、猪、鸡、鱼等牲畜的养殖都列入了计事表,由郡户曹督促各县进行。

在针对养鱼一事上面,郡里的计划是要利用各处水利设施。郡水曹何治的眼光转向了南昌城外的南塘。那里出产的鱼儿可是极其肥美,只是首先要遏制南塘的水患。利用冬季的农闲,郡里按照何治的提议招揽了大量的民夫,他们非但要修筑加固南塘,更要疏通周边的河道,更要在南塘之旁再修建小塘,小塘上会开水门,这样遇到暴雨的时候就可以打开水门放水。

而在郡中各处工匠的聚集地,各种手工业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诸葛均最为重视的是冶铁以及建筑、造船;这几样涉及的是豫章郡的军事防务方面。如今豫章的郡兵部队都陆续换上了较好的铁制兵器,各周边城县的城防也在加固。在柴桑县的长江边,徐盛主持的船舶修建正在悄然进行,这些船只将成为豫章郡水军的战船。

陶瓷、造纸、纺纱、丝织等行业是诸葛均投入重点注意力的项目,随着北方的战乱,大量成熟的工匠流入南方。诸葛均有意识地鼓励他们聚集生产这些日常用品。在豫章郡,陶瓷渐渐开始取代了各种铜器,官府和学校如今也渐渐恢复使用纸张作为书写、记录的用具,而作为握有一郡最高实权的人物,诸葛均感慨万千地发现……自己终于可以有上厕所的卫生纸了。纺纱、丝织除了改善郡内百姓的穿着,还能通过商业进行交易,也是不可忽视的行业。

随着手工业发展而更加兴盛的就是商业。这一年的冬天,因为诸葛均在政治、外交上面的活动,豫章郡的商业车队非但通行于豫章郡的各处,而且连江北的庐江、九江乃至于徐州地区,江南的会稽、丹阳地区,以及长江上游的荆州地区都成为了他们的活动范围。于是豫章出场的水果、鱼鲜、陶瓷、丝纺品、纸张也都随之逐渐进入了这些地区的市场。尤其是荆州和会稽方向,因为地区比较太平,所以人民生活还可以,商品需求量也就比较大。这些交易收入带来的税收又进一步回馈到豫章郡的府库,带来一个良性的循环。

对于来往的商人,诸葛均下令郡内整顿道路,提供船只,甚至派出郡兵在豫章势力范围内护送。于是在长江以及各条支流上,豫章郡兵和水匪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各有胜负。年轻的豫章楼船兵统帅徐盛也亲自参与指挥了数次小规模讨伐水匪的活动,并依靠他的胆略武勇取得了胜利,逐步掌握了柴桑附近的水域控制权。

而进入冬季后,赣南的甘蔗也开始收割。诸葛均自然不会忘记这个物种,他命人以太守府的名义前往收购,今年的甘蔗几乎都被官府以非常好的价格包圆了,蔗农们都笑得合不拢嘴。而且太守府还传出指令,要求这个区域的城县长吏除了督种稻麦,也必须选择优良的土地督促农民种甘蔗。至于价格,大家不用担心,依然是以今年的价格收购。

对于诸葛均的这个命令,负责处理财政事务的应惜儿非常不解,为此她特地去找诸葛均询问究竟。但是当她找到诸葛均的时候,却发现这位三公子正在指挥着民夫们压榨甘蔗汁,见她来了只是点头微笑,算是打过招呼,却就自顾自地地区忙着处理手头事务

应惜儿不由得好气又好笑,心想诸葛均毕竟还是年纪小,虽然平日里处理事务沉稳,但是也是贪口福的,竟然贪吃甘蔗汁。

这甘蔗汁我国古人倒是很早就开始压榨了,据说在战国时代就有所谓的“柘漿”,那就是甘蔗浆了。而到了汉末,又出现了所谓的“甘蔗餳”,这就是将甘蔗汁放在太阳下曝晒成为餳,又叫做石蜜。但是这种手法非常原始,能获得的餳数量不多,质量也不好,远远比不上诸葛均前世的蜜糖。

但是诸葛均的做法却与众不同。他命民夫将甘蔗压榨完毕后,就下令先设法捞取过滤好甘蔗渣屑,然后放入准备好的铁锅之中,然后开始蒸煮。待得甘蔗汁渐渐加热,锅内沉渣泛起,更有不少泡沫浮在表面,于是诸葛均又命人叫这些东西用锅瓢细心捞起,直到甘蔗汁完全清洁干净。应惜儿看得模不着头脑,就忍住心中疑问,驻足观看。

诸葛均又命人取来一种白色粉末,命人按照一石分量甘蔗汁准备五合(也就是半升)分量这种粉末。应惜儿好奇地凑上前去一看,这东西闻之刺鼻,原来却是石灰,本朝又叫做石垩、垩灰,倒也不算是稀罕物事。此时甘蔗汁还没有沸腾,于是诸葛均下令先放入七成,然后等待甘蔗汁沸腾后,他就细细观察甘蔗汁,又凑过去闻味道,这才缓缓加入剩下石灰中的一半,然后又过了一阵,又徐徐加灰,直到锅内的甘蔗汁看起来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这才停止。此时甘蔗汁的气味随风飘散,闻起来无比清甜。

应惜儿从未见过有人这么调弄甘蔗汁,心中疑惑越来越重。诸葛均这时候却在叫民夫们赶紧用力搅动糖液,眼见那锅中的甘蔗汁就越来越浓稠,诸葛均一直屏气凝神算着时间观察,眼见得火候差不多了,他连忙叫人起锅。那锅中浓稠的甘蔗液体就渐渐浓缩成膏状物。

这甘蔗膏诸葛均又分为两类,一些倒入事先准备好的槽内铲平,然后算着时间看那膏状物渐渐变成固体,于是诸葛均又下令搅拌,眼看那半凝固的甘蔗膏渐渐起砂,这时候诸葛均就命人迅速将那起砂的固体搓成粉状,看起来便是一粒粒红色的晶体,反射着阳光煞是可爱。

另一些诸葛均则命人将甘蔗膏倒在竹席上推开,冷却凝固后切成方块状,颜色也是红中带着剔透。

看着这三公子变戏法似的将甘蔗汁变成完全不认识的模样,不但民夫们人人称奇,就连应惜儿也是看得目瞪口呆,心想这鬼灵精又在玩什么把戏?诸葛均取了一些那种红色晶体细粒放入了自己嘴中,然后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他回头看见应惜儿还在看着自己,就取来一些递过去:“尝尝看?味道不错的。”

应惜儿战战兢兢地地放了一点进嘴里,那东西入口即化,带着浓烈的甜味,还有一点微微的焦香味。这种甜美的味道刺激着她的舌尖,让她也不由得露出了一丝笑容。

诸葛均见应惜儿笑得开心,不由得更是高兴起来,笑道:“如何?均制造这红糖是个好东西吧?”应惜儿点了点头:“原来这东西叫做红糖?妾身本来还对三公子大量购入甘蔗不以为然,如今看来却是妾身见识浅了。这种入口即化,甘甜可口的美味,想来人人都是喜欢的。若是以之贩卖,可卖得很好的价钱啊!”

她倒是商人本色,一转头就立刻考虑起红糖的利润。诸葛均点头道:“应秘书这话不错。不过如今我们豫章郡甘蔗种植还不多,今年能制造的糖也就比较少,想要大规模贩卖是不可能的,均如今赶制红糖,为的一是试验自己的手法是否可以成功,如今既然红糖成了,那么接下来的白糖和冰糖却也就不难;二是准备一些礼物,如今豫章初定,该送的礼物那也该准备了。咱们郡里的稀罕物事不多,自己能准备一点更好。”

应惜儿听诸葛均说这红糖还能加工成更好的两种糖,心中更是惊讶。但她的注意力立刻又被诸葛均接下来的话吸引过去,沉吟道:“三公子莫非是在说荆州刘使君、寿春袁使君?”

诸葛均笑眯眯地道:“没错。袁使君那里最近同意咱们采用外郡人为官,也得回回礼。何况我担心他在最近就想要调动我郡人马去进攻刘繇或者庐江,此事须得拖延一下,也要花些本钱。刘使君那里最近虽然暗中往来,但是黄祖始终蠢蠢欲动,我有心加深一下关系,顺便刺探荆州究竟是怎么看待我豫章郡的。”

应惜儿侧头沉思片刻,忽然笑道:“既然如此,妾身倒是认为还有几处地方或许也该遣人去送礼沟通一下才好。”

诸葛均奇道:“是那几处?”

应惜儿扳着纤纤玉指算道:“兖州曹操、河北袁绍以及……我大汉朝廷!”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回到三国去种田最新章节 | 回到三国去种田全文阅读 | 回到三国去种田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