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欺人太甚了!”消息传来时,诸葛均正在和诸葛玄、诸葛亮一起商量自己的订婚事务。在听完刘壹等人对荆州使者态度的回报后,他忍不住狠狠一拳砸在了书案上,将青瓷杯里的糖水都震了一些出来。
“三弟你先不要动怒。”诸葛亮这时候反而显得比较冷静:“刘使君的意思无非就是:要么和蔡家结亲;若是不成就送人质。这事情要解决也很简单,为兄择日和你走一趟荆州,若是亲事成了,那就皆大欢喜。若是不成,大不了为兄留在荆州为质就是。”
“兄长这是什么话?那里有弟弟把兄长留在别处当人质的说法?”诸葛均皱起了眉头。
诸葛亮这时的表情很沉稳,完全不像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人。他淡淡笑道:“三弟,我诸葛家能有今天的局面,都是你的功劳。豫章郡如今是无论如何也离不开你的。这一点为兄自问也无法替代你。荆州的刘使君是叔父的故交,为兄即使留在他那里也不会受到多少难为。而有他作为援助,我豫章郡就没了后顾之忧,三弟你和叔父才能安心治理民生,筹办军务。——再说荆州如今多了不少才子大儒,为兄也想要去长长见识。”
这话说得诸葛均心中一动。躺在病榻上的诸葛玄这时用力支撑起身体道:“亮侄说的很对。如今的局势,既然刘使君那边还不能得罪,那么均侄你去荆州就是势在必行。”这位平素慈和的老人此刻眼中闪动着狡黠的光芒,又继续说道:“虽然不知道刘景升为何会想出让均侄和蔡家女议婚的提议,但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我们应该考虑的是此去如何把议婚变成订婚,让好事成了!以蔡家在襄阳的势力,以及刘使君对蔡氏的宠爱,再根据为叔对刘景升性格的了解,只要能订婚,老夫料想他必然不会留难你们。”
这话由曾是刘表故友的诸葛玄来说很有说服力。而他不从利益的角度入手,反而自荆州的人情网络分析,也让诸葛均头脑忽然清醒。前世读《三国演义》,刘备入东吴娶亲,孙权最后奈何他不得,很大程度靠的就是孙权亲人形成的人情网!这虽然是小说家言,可也是现实的折射,并非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他的思路转换也很快,飞快地在心中梳理了一遍去荆州和不去荆州的利弊后,就立即下定了决心:以豫章郡的实力和地理位置,如今就和刘表开打那实在太不明智。而日后要能对抗孙策,后院更是万万不能起火。看来这荆州是非走一趟不可,而蔡家那小妞最好也要泡到手才成。
啧啧,本来哥是有心从良的,既然如今连历史发展都逼着我勾引未成年少女,那就没办法了……某人很无耻地想着。
不过,就这么服软去了荆州那也是不成的。虽然如今局势需要忍耐,但如果刘表小觑了豫章的实力,那对诸葛均也没什么好处。最好要能让他认识到豫章郡不是他一口就吞下的肥肉,而是一块可以磕掉它门牙的骨头!而且这块骨头只能通过怀柔才能减少刘表的损失,那么诸葛均这次前往荆州才比较保险。
看来,眼前这一仗还是得打,而且要把刘表给打疼了,大家才能有机会坐下来进行比较平等的商谈。
诸葛均把自己的想法和诸葛玄一说,也得到了他的赞成。诸葛玄又对诸葛均说:“为叔已经老了,如今又是伤病缠身,也为你做不了多少事情。不过薛家那边,我会为你解释的。如今也只有委屈清漪这女孩了,应夫人是个明白事理的女子,想来也不会为难我们诸葛家。对刘景升的事情,均侄你只管放手去做。在你回来之前,这豫章郡为叔会好好照看。要是刘景升敢对你兄弟如何,为叔就算尽起豫章全郡的武力,也要和他拼个死活!”
看着眼前诸葛玄慈祥的面容、和蔼的眼神,诸葛均恍惚间把他和自己恩师的容貌重叠起来,眼睛就是一酸。他强忍着情绪笑道:“叔父放心。侄儿料想这次那刘荆州非但要陪一个老婆给我,更会折损不少兵马。日后说不定天下都会传唱:景升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诸葛玄听得忍俊不禁,笑道:“你这孩子,虽然如今能耐多了,可这嬉皮笑脸的性子还是不改!”
诸葛均陪着诸葛玄说了一阵话,又和诸葛亮一起照顾他就着糖水吃完华佗开的药,这才告辞出来。他本来有心去看看和女眷住在一处的薛清漪,可一路盘算着如何应对刘表,竟然不知不觉间转到了太守府大门附近的中庭。发现自己走错了路,诸葛均不觉自嘲地一笑:看来自己还是比不上前世历史上那明知有危险也敢去东吴虎口拔牙的刘备啊,人家非但全身而退,还能顺便把荆州给拐了过来。而自己这还没动身呢,手脚倒是都全乱了。
他正打算转回去,忽然听见户门口有人大声说话,声音听起来有些熟悉。诸葛均仔细一听,原来是邓大。这位孙策派来的部曲打仗很悍勇,因此诸葛均和刘详都常会用他做护卫和先锋,但是他对孙策的忠心却又让诸葛均不敢放手让他独自领兵,因此邓大在诸葛均的属下中就成了一个比较尴尬的角色。或许也是为了弥补这点,因此诸葛均平日里对邓大倒是很好,待遇也很优厚,豫章郡和孙策之间的来往也常常是通过他来进行。
诸葛均这时觉得有些好奇,就靠过去偷看。只见在太守府门口,一个大约十四、五岁的少年人正缠着邓大不放。邓大一脸的无奈,只顾着赶那少年人走。那少年人就说:“姐夫,你不要一直赶我走。我家穷,几乎都靠姐夫你周济我们。可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俗话说:送人吃鱼,不如教人打渔。听说这豫章郡当个郡兵都有不错的钱粮,姐夫您不如收下我。说不定日后立下功劳,连我家中老母都能享福呢。”
邓大苦笑道:“小孟,你这是说什么话?别说你现在岁数太小,豫章郡不会收你做郡兵。就算你年纪够了,但你姐姐、母亲难道又会希望你冒着生命危险吃这兵粮?我不同意。”
那少年还不肯罢休,邓大就怒道:“家中要是缺少钱粮,我自然会寄一些回去,你不用瞎操心。你先给我乖乖回我住处等着,明日我就送你回吴地。”
那少年数步一回头,满脸不甘心地走了。邓大站在门口看着他的背影,忍不住长长地叹了口气。诸葛均见这事是邓大的家务,倒是不太好插口。不过那被邓大叫做“小孟”的少年人一脸精干的表情,眼神很是灵动,给诸葛均的印象倒还不错。他想了一下,就叫过一个仆人,让他准备一些钱财礼物,送往邓大在南昌城的住处,就说是三公子送给他家人的礼物。
办完了这事,诸葛均这才回头去找薛清漪,可这小丫头似乎是铁了心不肯见他,就是找不到人。问起诸葛慧、诸葛秀也说不清楚薛清漪人在那里。诸葛均无奈,也只得先去处理正事。
随着诸葛均书信的到达,分头在豫章三边处理战事的刘详、黄忠、徐盛都悄然调整了作战的步骤。柴桑的徐盛本来只是守备水路,与黄射遥遥相对,这是却忽然出击,以二百人的小船队偷袭黄射的数千水军。黄射大怒,率领军队反击,一直把徐盛赶到柴桑城内。可徐盛还不肯罢休,百般激怒黄射,黄射暴跳如雷,又见柴桑的守军不过数百,于是挥军攻城。
这柴桑城经过徐盛的刻意加固,防御力量很强。徐盛虽然只有数百兵力,但一场攻防战下来,黄射付出了千余人的伤亡,竟然连城头都没能占领。就在此时,一支军队如神兵天降,杀入战场,兵锋直指黄射的中军。城内徐盛乘机开门出战,两下夹攻,大破敌军,并且俘虏了黄射本人。
原来徐盛知道荆州水军胜过豫章新建的水军,于是故意示弱,吸引黄射进攻柴桑,在陆地上和自己决战。而黄忠派人把住山中险要,又命人虚张旗帜迷惑刘磐,自己却马不停蹄地从艾县出发驰援柴桑,抓住机会和徐盛前后夹击黄射,解了柴桑的围困。这一仗打完,黄忠稍作整顿就赶了回去,继续对抗山越和刘磐。而徐盛留人防守柴桑后,就领着豫章水军沿江而下,直指鄱阳。
刘详在鄱阳一带缓缓推进,并不急于求胜,而是将水贼压抑到了一个小范围的圈子里面。水贼们以为自己背靠水面,上船就可遁逃,并不担心退路。谁知徐盛的豫章水师扬帆疾驰而来,乘着天黑对水贼的停泊的船只一阵火攻,烧毁掳掠了大部分船只。就在水贼们发现背后被切断,一阵混乱的时候,刘详却趁机发起了总攻,将这股水贼一举歼灭,光投降者就有数千人。从此鄱阳水贼势力大伤,短时间内想要再兴旺起来是不可能了。
消息传回南昌太守府,诸葛均兴奋地道:“这下子刘表应该知道我豫章郡的厉害了。而且柴桑方面居然俘虏了黄射,那么这次去荆州那可就有得谈判了。”
应惜儿看着消耗的钱粮物资苦笑道:“要是这种胜利再多来几次,恐怕我们就要成为被一支胜利拖垮的军队了。水军就不能节省点么?打个水贼,库存的弓箭和麻油就一下子就被他们挥霍了三分之一还多!而且宜春那边,山越又缩回山中,要引他们下山投降看来还得耗着,粮食又要补充了;加上刘校尉那头的钱粮消耗,战后对有功将士的奖励、阵亡将士家眷的抚慰一样都不能少!我们豫章郡今年的收成只是平平,商务也不过刚刚展开,妾身可没有能生出钱财的宝山啊……”
听着应惜儿的诉苦,诸葛均也收起了心情,深深叹了口气。打仗除了拼人,就是拼钱。要说将领,自己这边的黄忠、徐盛、刘详等人那是不会输给刘磐、黄祖这些人的,可是要拼钱,那自己可是万万拼不起啊。就说这次吧,刘表真正损失的不过是黄射那数千水军,如果不去考虑黄射被俘虏这事,其实这场败仗对荆州来说根本就是九牛一毛,完全不会影响大局。
这就是小势力和大势力的差距了。人家大势力赔得起,输得起,用钱砸也能砸得你头疼;可你这小势力就算打赢了,回头一盘算,其实还是有些亏。
诸葛均强打起精神道:“算了。应秘书你调拨着周转应付一下。明年收了小麦总有些进账补充。这一仗之后,刘使君应该会收敛几分,均这次去荆州也就多了几分把握。”
“嗯。这一仗其实也算是给三公子你铺路。刘使君好谋而无决,喜欢猜疑却又下不得狠心,其实还好应付。但荆州的世家如蔡家、蒯家的水就很深了,刘使君能平定荆州全靠他们,三公子此去一定要小心留意。”应惜儿也知道诸葛均此行是不得不去的,因此只是提点他应该注意的事项。
“……清漪她,没事吧?”诸葛均最后还是忍不住问道。
“心目中的良人还在和自己议婚,就有了别家女子横插一脚,三公子你说会不会有事?”应惜儿冷冷淡淡的一句话,把诸葛均给噎得说不出话来。他嗫嚅着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一时间脸倒是涨的通红。
应惜儿看见诸葛均这模样,心中好气又好笑,就点拨他一句:“清漪是个死心眼的女孩子,她既然许了三公子你,就定然不会为此事反悔。只是她心里想来也是不痛快的,你若有机会,就好好安慰她吧。”
诸葛均苦笑道:“可她都不肯见我……”
应惜儿听了这话,脸上忽然闪过一丝笑意:“不妨事的。三公子出发在即,清漪必然会找机会来看你。到时候你可要好好对她。”
诸葛均听得半信半疑,也只好先点头称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