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去种田 正文 第二十四章 吴下阿蒙

作者 : 易月半

诸葛均还没有动身前往荆州,却先要为人送行了。

自会稽郡前来的虞翻在完成太守王朗交付的使命后,又在诸葛家的盛情挽留下住了几天,终于还是要动身回本郡了。经过这些日子的相处,诸葛均已经知道虞翻非但精通周易,对于政治、谋略、医术其实都有一手,是个难得的人才,因此更是刻意结交,加上阚泽从旁替他穿针插线,因此渐渐地虞翻和诸葛家的关系也就亲厚起来。

王朗的意思其实很简单,他认为袁术野心太大,擅夺州郡只是一个开端,早晚会有大逆不道的事情。诸葛玄既然心向朝廷,那就应该早日和逆贼划清界限。如今会稽、豫章两郡边界相连,他愿意和会稽郡一起发起义兵,恢复郡界的秩序,匡扶汉家朝廷。

这个提议有点出乎诸葛均的预料之外。他对王朗的记忆最深刻的那还是演义里被诸葛亮“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的形象,虽然他多少也知道历史上自己兄长和王朗那根本就没有这种交集,人王朗也不是这么死的,可那不忠于汉家的印象倒是深入了心中。但诸葛均回头仔细一想,王朗如今好歹也是一方名士,名声很不错的,又当着汉朝的官,总不可能这时候就已经考虑要投靠那还根本不存在的魏国吧?再说人谁没有个心理转变的过程,估计这时候的王朗对汉朝心里应该也还是抱着希望的。

不过站在诸葛均如今的立场,当然不可能就这么答应了王朗。但他依然命吕岱为他写了一封回信,信里说明袁术虽然得州不正,但对于诸葛玄始终有提拔扶助的恩情,何况当年袁术起义兵对抗董卓,匡扶朝廷不无功劳,如今他并没有展现违背朝廷的意思,岂能贸然以逆贼来看待他?如今朝廷为董卓余党所把持,天下有心的义士更应该同气连枝,声讨奸贼以匡扶社稷,如今扬州之内自相攻击,实在让人失望。诸葛玄虽然势力孤单,但依然愿意保郡安民,贡献朝廷,不使豫章一郡落入李傕等奸臣任命的人手中!既然王府君有心一起辅助汉家,那么诸葛玄自然乐意从命,愿意和他一起合作,调节袁术、刘繇的矛盾,合扬州一州之力,联系天下英雄,讨伐真正的逆贼。

这封书信却忽略了王朗对袁术的指责,完全不肯提及。以诸葛均的立场,他自然是不可能把让袁术愤怒的把柄留在书信上的。如今还不到和袁术翻脸的时候,因此他在信中反而多方为袁术解说,又极力流露出拉拢王朗的意思,为的都是日后不至于留下把柄,在袁术那里有个退步。

但暗中诸葛均却又对虞翻暗示:自己这豫章郡不过新近才到手,郡内百废待兴,实在难以抗衡袁术可能的愤怒。而且袁术如今反迹并不明显,贸然背叛是一种忘恩负义的举动。若是袁术日后真的要做那大逆不道的事情,诸葛家定然会主动断绝和袁术的关系,并起兵声讨他对朝廷的大逆不道。其中因由,还请王府君能体谅,并且代为对刘繇解释一二。

虞翻倒也不是一个拘泥死板的人物。而且这些时日听说豫章郡大败黄射、鄱阳贼的事迹,心中更是对豫章郡的军事力量高看起来。因此就一口答应下来,愿意在王朗面前分析利害,为豫章郡解释。

诸葛均心头大喜,于是又为他虞翻和王朗都准备了不少礼物。他知道这种名士一般都有清高的脾气,你要贸然送钱粮那还会被看得轻了,因此送的除了最近制造的白糖、冰糖这些稀罕物事,却又特意准备了一些手抄的纸质书籍和上好的纸张笔墨送去。这其中颇有一些珍贵的书籍,让好学的虞翻为之大喜,连声称谢,并说王使君一定也会喜欢的。

这些书籍是诸葛均恢复豫章郡学以来就开始着手办理的一件事情。诸葛均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很高,他首先大规模收购各种书籍,并且鼓励郡里的世家、儒生、官吏们出借家里的藏书给郡学抄写誊录,又命令郡录事椽史带领手下官吏将郡内行业工匠们的技术经验整理成书,并且由浅到深分门别类,然后传授给学生们。

当然,其中高深的技术,比如麻沸散或者糖类制作之类,那是受到学习限制的,就不是人人都可以学习了。即使是挑选好的培训工人,往往掌握的也不过其中一个步骤,不能得窥全貌,而关键的部分,更是只有少数诸葛家的心月复方能掌握。这却是诸葛均受到后世关于商业保密的启发。不过既然采用了这种类似流水线的作业方式,产品指标统一、质量检测把关、工种分类配合却也就必然要跟上来,其中麻烦的程度远远超出了诸葛均的想象。

于是豫章郡在诸葛均的推动下,陷入了一种学习的热潮之中。村中稍微识字的亭长之流往往也是人手一本农业书籍,他们要负责对农民们讲解种植、饲养乃至于清洁卫生等方面的事宜。而农民们本来是冲着近几年不用交税的种麦事宜来的,结果听着听着慢慢就觉得这书里的东西不只是种麦,其他的也大有道理。于是一个个都羡慕起亭长们手里的宝书来。而当他们听说入郡学非但能识字,也能学到这些东西的时候,不少人就下定决心,明年也要送孩子去学一学。

而随着人们对于书籍和纸张需求的增加。在雇佣工人,恢复造纸的同时,诸葛均也开始埋头考虑印刷术的问题。其实要印刷书本问题本身不大,虽然我国古代的印章、墨拓石碑等技术可以看做雕版印刷的先驱。只是这技术的流行需要两个前提:一是纸张的大量普及;二是社会对于书籍的大量需求。

在这东汉末年,连纸张都处于稀缺的状态,而各类学校也都在停办状态,因此雕版印刷术术自然就不会推广流行起来。但如今豫章郡光想要做到学校学生人手一本,社会上有需求的人也能及时买到的话,光靠手抄明显是不可能了。为了满足需求,小规模的印刷是必须的。雕版印刷的技术也不过是墨拓更进一步,因此倒也不难弄出来。

只是如今的雕版印刷在清晰和工整的程度上面那还是不如由书法好的人一笔一划勾勒出的手抄本的。诸葛均要用来送人的书籍,那都是请郡里的书法高手花费心血写成,字迹清晰美观,看起来就很舒服。他非但通过虞翻往王朗那里送书,同时也准备了不少珍贵的书籍纸张笔墨,预备这次前往荆州用来送礼。——荆州才子名士更多,这东西不怕没市场。

虞翻高高兴兴地满载而归,阚泽却还是和他一起回去了。诸葛均在把阚泽留下发挥才能和让他继续回去充当自己的伏子一事上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决定让他回去会稽。阚泽如今已经是孝廉,回去怎么也能混个县长当当,换句话说不费吹灰之力会稽郡等于就有一个县的土地入了自己的掌握。如今再会稽的官场有他这个和虞翻关系极好的内应,在民间又有吴范这个神棍帮着打好群众基础,会稽郡方向的工作又推进了一大步。

送走了会稽的使者,诸葛均并不急着回太守府,而是换了便装,由樊阿、步骘领着几个人护卫着在南昌城里绕了一圈。回想起当初夜入南昌时的全无把握,再看看如今南昌城里逐渐繁荣起来的景象,诸葛均的心中颇有一种老农亲眼看见自家播下的禾苗茁壮成长的成就感。只是再一想到接下来去荆州也不知道能够顺利归来,他心中又有些不安起来。

就这么走了半个多时辰,诸葛均又信步绕回了太守府,却听见那边一阵吵闹。诸葛均远远地站定观看,说来也巧,这次又是邓大那名叫“小孟”的亲戚。不过这次和他起冲突的却是太守府门口一个守门的小吏。诸葛均饶有兴趣地听着,只听那小孟怒气冲冲地说着什么不要小看人之类的话,而那小吏似乎也火气渐渐上来,二人之间就有些肢体冲突。小孟年纪虽轻,可是矫捷有力,几个推搡,那小吏反而被推得倒在地上。这一下另外几个一起看门的小吏可就没办法看热闹了,一起围了上去。

诸葛均见小孟要吃亏,眉头微微一皱,示意樊阿过去把人带过来。那几个小吏一见是樊阿,那里还敢做声,赶忙乖乖地跟了过来拜见三公子。小孟倒也乖觉,一见小吏行礼称呼,立刻就反应过来,连忙也来对诸葛均行礼。

“你们为了什么事情在门口吵闹?”诸葛均口中询问小吏,眼睛却在打量那小孟,见他今日换了一件光鲜的衣物,又刻意打扮过,人看起来就精神耐看许多,和那天看到那个乡下贫穷少年大不相同。

“这位少年人备了名刺,说要来拜见三公子您。我就告诉他说三公子每日里事务繁忙,就算郡里官吏要见面也要事先约好,等闲轻易不见外人。他听了很不服气,于是就大吵大闹起来。”小吏连忙回答道。

“哦?还准备了名刺?”诸葛均不觉有些好笑,心里隐约猜到小孟的打算,心想这个少年人真是有冲劲,就是脾气还需要磨炼一下。

那小孟也在偷偷打量诸葛均,见这位传闻中的三公子面容看来比自己还小,穿得也不如何华贵,可是一身收拾得干净整齐,气度沉稳,看来反而比起周围的大人更有架势。他此刻听诸葛均提及名刺,连忙毕恭毕敬地把手上备好的名刺送了上去,口中说道:“吴下吕蒙拜见三公子。之前多有失礼,还玩三公子海涵。”

“嗯?”诸葛均刚伸手接过名刺,闻言脸上笑容一僵:“你说你叫什么?!”

“小人名叫吕蒙。”那“小孟”见诸葛均一脸惊奇,倒有些莫名其妙起来。

诸葛均侧头细看名刺,那上面果然工笔写着吕蒙二字。他一时间倒有些不敢置信,侧头揉揉眼睛,看看眼见恭敬行礼的少年,再看看手上的名刺,忽然觉得世事真是变幻难测:“你就是那个吴下阿蒙,吕蒙吕子明?”

“三公子您知道小人?啊,是姐夫对您说过么?小人如今的确家在吴下,周围的人也的确叫我阿蒙。可是小人如今还没有字。”吕蒙的思维倒是转得快,只不过他却猜错了诸葛均惊讶的原因。

“啊……是的。我的确是听你姐夫说过。”诸葛均也发现自己的失态,连忙调整表情。这不会是做梦吧?东吴四杰之一的吕蒙就这么自己跳到了眼前?该不会是同名同姓?可是都住在吴下,都叫吕蒙,又都和孙策的部将有关系……要说同名也巧合也太多了。话说吕蒙那姐夫叫什么来着?诸葛均一时之间还真想不起来了。

不管了,这种事情宁肯杀错不可放过。诸葛均于是很和蔼地笑着看向吕蒙:“那个,我说子明,哦,不,阿蒙啊,你吵闹着要见我所为何事?”

“小人听说三公子广招人才,于是特地前来投奔。不想您的府门高大,竟然轻易见不得尊面。小人虽然人微言轻,可三公子如此只怕会寒了天下人才的心啊!”吕蒙直起身子,理直气壮地分辨道。

诸葛均见他言语便利,胆子又大,心里反而有几分喜欢。口中却笑道:“哦?不知道阿蒙你是那一方面的人才?是读书多?谋略广?精通民事政治?”

其实他这话有些欺负人,历史上吕蒙出身不高,读书机会少,所以后来才有孙权劝学一事。诸葛均故意这么问,那就是考验吕蒙来了。吕蒙被他这么一问,倒是毫不慌乱,立刻答道:“小人年事虽轻,但是奔走出力,上阵杀贼,自问不输给三公子您门下这些小吏。小人自知才能浅,也不敢奢望三公子您重任,但却希望您能给我一个机会,让我一展身手,三公子您也可以从中考察。而这样也能对外显示三公子您不嫌弃寒门下士,广开门路的胸襟。”

诸葛均听他侃侃而谈,其实却避开了自己对他弱点的盘问,言语之中虽然没有多少文采,但道理脉络倒是清楚分明,不由得暗自点了点头:“阿蒙你说得倒也不无道理。可你如今来投我,你姐夫可知情?可同意?”

吕蒙抬起头来,大声说道:“小人与姐夫虽然亲近,可终究不是同姓一家。如今我吕家父亲早已去世,在堂惟有老母。因此小人年事虽轻,却就是当家之人。——这就如同三公子您执掌豫章一郡一般。关系小人功业前途的事情,小人自问可以做主,却不用动问姐夫!”

诸葛均其实早就存了收下他的心思,此时见他面容坚毅,言语之间决心已定,反而不急于答应。先盯着吕蒙看了一会儿,直到吕蒙心中七上八下,忐忑不安时,诸葛均这才缓缓说道:“阿蒙,你若要入我门下,那也不是不行。但我诸葛均为人处世,自有法度。你若真心要为我做事,那就要遵循我的规矩。我的属下,首要的就是一个忠字,一个诚字。忠心于主上,诚心于事务,只要能做到这两点,就算事情办得差了些,我也能体谅;反之,我诸葛家的家规,豫章郡的法度,那可都是不饶人的!”

这番话虽然缓缓说来,可话语之中就透着一股威压严肃的气息。这也是诸葛均如今已经渐渐习惯了自己的位置,才能用语言做到这点;换了刚穿越时的他,这番话只怕就会说得气势全无。吕蒙听得心中凛然,也把心中急切的心思收了起来。

诸葛均又说道:“你姐夫邓大,虽然如今随我做事,但究竟不是我的人。他的主上,乃是如今围攻庐江的孙校尉。你如果真心跟随我做事,就要先知道如今天下大乱,反复无常,今日为友,明日就可能为敌。或许将来有一日,你会不得不与你那姐夫刀兵相见。这一点,你要思量好了!”

吕蒙低头沉思不语,诸葛均也不逼他,又道:“你想好再来寻我。我会通知下人,让他们放你进来。”说完就转身要走,吕蒙却猛地抬头,扬声说道:“三公子,谢谢您对蒙的提点。小人虽然没读过什么书,可也知道一个臣子就应该一心一意,只对一个主上效忠。蒙既然决心前来投奔您,那自然从此唯您之命是从。小人绝不会做出背叛您的事情,正如同姐夫也不会叛离孙校尉一般。”

诸葛均停下脚步,细细审视吕蒙诚恳的面容,点了点头道:“你既然有此决心,那我自然不会亏待了你。那么你就先随我做个亲随,学着处理些事务吧。”

吕蒙听诸葛均答应收下自己,心中大喜,连忙对诸葛均行过下属之礼,然后起身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二人从此分了主从。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回到三国去种田最新章节 | 回到三国去种田全文阅读 | 回到三国去种田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