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左慈就以诸葛家长辈的身份,带着诸葛亮和诸葛均去拜见刘表。吕岱作为来往的使节自然也要陪同在旁边。刘表极亲切的接见了他们,会面说话时也把诸葛家兄弟当做子侄辈看待,言谈中还回忆了自己当年和诸葛玄的友情,一派温文慈和的长辈风范。
但是关于和蔡家议婚的事情,他一句实在话也没说。仿佛这事儿就是诸葛家自己提起,完全和他没有关系似的。直到陪着刘表吃完午饭,然后告辞出来,在旁倾听的诸葛均依然搞不清楚刘表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总觉得他什么话都是高高拿起,轻轻放下,就没有一个瓷实的落点,于是听的人心中也是轻飘飘空荡荡的。
回去后,诸葛均把自己的感觉和吕岱一说,吕岱却笑道:“其实属下也是如此觉得。不过这倒是一件好事。因为这说明刘使君自己也没能拿定主意。恐怕此事多少也是受了蔡家一边的影响。换句话说,在蔡家议婚的决定出来以前,荆州对于要如何对待三公子也还在摇摆不定。”
诸葛均想想也是有理。如果单纯只是为了把自己骗来做人质,那么如今就可以直接翻脸。从刘表、刘琮的态度来看,刘家还是多少会顾念诸葛玄的交情的。而且如今诸葛家已经把动静闹得大了,蔡家那边也是要面子的,起码在议婚失败之前应该不至于把事情做得太绝。
于是他就安下心来在馆舍里住下,平静地等待着蔡家的消息。
就在进入荆州的第三天,蔡家果然送来请帖,邀约左慈、诸葛亮、诸葛均三人前往蔡洲赴宴,不过时间却定在数日后。黄承彦这几日常常来往,据他所说这次蔡家的宴会搞得不小,除了宴请诸葛均一行,还请了荆州的名士以及大姓子弟。因为其中不少人都在荆州为官,时间难得凑齐,因此就要拖延几天准备。
吕岱派出去探听消息的人带回的传闻前头和这个差不多,但后面却就不太一样:据说蔡家这次宴会,与会的大姓之中,蒯家、庞家、向家、杨家各遣适龄子弟,都有向蔡家求亲的意图。届时蔡瑁会从中择一最佳的人才,将小女儿许配给他。于是襄阳本地人都在传说,要是被诸葛家把蔡家小女娶走,那荆州子弟可就显得远远不如诸葛子弟,这种面子不能丢。
地方保护主义害死人啊!这是诸葛均听完谣言的第一个想法,同时也有一种啼笑皆非的感觉。这散布谣言的人倒会捉准人的心理,更擅长把水给搅浑:一旦把这次议婚扯上地域关系,那就有点像本国美女被外国新郎抢走一般,总让当地男人觉得有点扫面子。特别蔡家本来就是荆州大姓的当红家族,能和他们扯上关系其他大姓又怎么会不愿意?因此这谣言一旦传出,恐怕就算原本没这意思的荆州大姓也会派出族中子弟参与宴会的。
而当大姓们都派遣自家子弟前往赴宴,那么散布谣言的家族子弟混在其中,也就毫不抢眼,即使席间出言打击诸葛均,那也不过是随大流而已,根本不会凸显出来。
如果再多想一点,这谣言会不会是蔡家放出的呢?要是这样,诸葛均可就成为蔡瑁用来挑女婿的靶子了。不过以蔡家在荆州的权势,这么做似乎有点多余。但是站在蔡瑁的立场,即使谣言不是他放出的,他也没理由站出来阻止,因为此事对于蔡家有利无害。
“麻烦了啊……”诸葛均看着吕岱迅速为自己收集上来的各家可能派出的子弟名字:蒯家蒯祺、庞家庞山民、庞林、向家向宠、杨家杨虑……这些人的名字都说不上熟悉,前世看历史书也是一眼跳过,完全不会留意。可如今真要面对那可就有些压力了,因为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在年青一代中都算是才子型的人物。
“啊……我恨才子……”诸葛均一边抱着头申吟,一边痛恨自己为什么不是古文专业出身。让一个现代厨子去挑战古代才子,那怕是这些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的小才子,那还不被人板砖给拍得头破血流啊?唯一的安慰是,这里面倒是没有出现庞统、向朗、杨仪、蒋琬等人的名字。蒋琬姑且不提,他家离襄阳太远,可其他几人呢?
“庞统,那是谁啊?三公子您说他有个外号叫‘凤雏’?这名号真厉害……容岱下去查查?”吕岱一脸惊讶,立刻告退下去调查。本来这几人就是当地大姓子弟,因此这事情吕岱办起来倒也快速,下午就回来禀告:“三公子,据属下调查,庞家的确有一个名叫庞统的少年,乃是庞德公的侄子。他今年十五岁,在荆州没什么名气,不过和庞德公倒是非常亲密。这次庞家派出的更可能是名望较大的庞山民,他是庞德公的儿子;另外庞林乃是庞统的弟弟,声望在本地也还可以。”
“哦。原来这时候庞统还没来得及混出名头啊……也是,记得他这名头仿佛是和兄长那‘卧龙’并称的,看来小凤凰这时候还在蛋里呢。”诸葛均轻声自言自语,一旁的吕岱也听不清楚三公子在说什么,只是看见三公子脸上忽然笑得有些坏,心中有些莫名其妙。
“那么向朗、杨仪二人呢?”
“向朗今年已经二十几岁了,早就婚配,和蔡家小女岁数不搭,因此不会成行。可能出现的是他的大侄子向朗。至于他的儿子向条以及小侄子向充,年岁比较小,也不可能参加蔡家的宴会。杨家的杨仪,今年还不到八岁,也不会参加。倒是他的兄长杨虑,今年十五岁,才能德行过人,乡里都叫他‘德行杨君’,乃是江南名士之冠冕,名头不在蒯家蒯祺、庞家庞山民之下。”
“杨仪还这么小?”诸葛均听得很有些失望。蜀汉中后期诸葛亮手下的哼哈二将,前锋靠魏延,后勤靠杨仪。这两人是著名的臭脾气死对头,可也是一等一的能人,都是刘备直接越级提拔起来的蜀汉重臣。魏延的能力自然不用说,杨仪处理后勤那也是流水作业一般地快速。前世历史上诸葛亮谁也舍不得搁下,偏偏这两位的协调性在整个三国都是出名的差,结果诸葛亮用人用得那叫一个痛苦。但越是这样就越说明他们两人的能力出众。
襄阳大姓之中,蒯家、蔡家根基深厚,故土难离,基本不用考虑延揽他们家的子弟。而庞家名望不浅,其实也难拉拢。余下的向家、杨家势力稍弱,诱之以名利,或许还有希望。
因此诸葛均原本有心延揽杨仪,但如今一听,立刻就死了这条心。他需要的是眼前就能为自己服务的人才,年龄下限最好不要低过吕蒙的年纪,一个还不到八岁的小家伙肯定是不符合要求的。何况历史上的人物成长都有其必须的土壤,你要把他过早挪到别的地方,日后还能不能成才那可就难说了。比如诸葛均就很担心自己的兄长诸葛亮如今不呆在隆中,还能不能长成日后的那条“卧龙”。
既然杨仪如此年轻,魏延恐怕岁数也大不了。诸葛均想起前世历史上魏延直到刘备入川还是个部曲身份,而蒋琬、廖立等人早已经混出了头,这种现象恐怕和他的年纪、家世不无关系。
这么一来荆州可以延揽的人倒是越来越少了……难道除了李严就没别人适合么?荆南四郡太远,如今还去不了,也只能放弃。于是诸葛均又把主意转回了就住在隔壁的荀攸。要是能请他为军师,那可就省心多了。问题是人家是蜀郡太守,目标在西边,如今去不成那才住在荆州,没道理忽然朝东走啊?
记得前世某讲坛说刘邦遇事不能解决,最喜欢的就是问“如之奈何”。这个评价姑且不理,但是诸葛均倒是把这个调调学了起来。不能解决就找人商量,如今身边可以商量的人无非就是吕岱、左慈、左慈要他出谋划策有些勉强了,可吕岱倒是个不错的对象。诸葛均总觉得这家伙有点焉坏焉坏的,肚子里的坏水不少。
吕岱听了这个问题,模着胡子拉碴的下巴思索半天,忽然一拍桌子笑道:“三公子若想要荀府君向东,其实倒也不难。如今我们不是要进贡朝廷,博取名位么?那只要再把荀府君的蜀郡太守转到江南不就好了?比如说丹阳太守周尚,他也是袁使君任命的,可没有朝廷的名份,只要多加把劲……嘿嘿!”
诸葛均仔细一琢磨,不由得赞道:“定公,这招妙啊!简直是一石二鸟。周尚肯定没理由让出地位,届时荀府君可就进退为难了。到时候他去不了丹阳,我们再多拉拉感情,留他暂住豫章郡。如此一来非但得了人才,日后又有进驻丹阳的借口。丹阳精兵、庐江上甲,嘿嘿、嘿嘿!”
主从二人相视而笑,笑容都透着一股子坏水的味道。诸葛均又道:“只是荀府君即使被任命为丹阳太守,未必就肯从荆州挪窝。依我看,刘使君那里,只怕也得加把劲才是。”
吕岱笑道:“以荀府君目前的处境来看,刘使君并不在乎他。若是豫章、荆州婚事能成,再说借荀府君的名份,日后寻找机会顺流攻取丹阳,刘使君本来就恨不得我豫章郡与袁使君翻脸,派荀府君进驻豫章,此事成功的机会很大。”
诸葛均一拍大腿:“成!定公,你这就为我起草一封书信,加急送往豫章郡。此时送往朝廷的贡品应该打点得差不多了,得赶紧吩咐才行。我有意让你亲自去办这件大事,走荆州一线往入长安,只是此事路遥危险,变数甚多,放你去我很不放心啊……”
吕岱慨然道:“三公子,凡是大事都是要从艰险中谋求成功的。自古以来从来不见坐享安逸而能成事者。此事牵涉日后我豫章郡的发展,此行岱义不容辞。”
诸葛均听得心情激昂,站起身说道:“既然如此,那么我就把朝贡的一应事务都交给定公你了。届时一切事情你都可以自行做主,只要能达成目标就行。”
吕岱点头应过,便退下去起草书信。诸葛均来回踱步寻思,他一入荆州,就派樊阿带人去打听历史上曾在荆州呆过的几位名将。魏延如今看来希望是不大了,那么其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