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去种田 正文 第三十八章 水镜先生

作者 : 易月半

诸葛均听了,这次却有点不好意思地一笑道:“司马先生是北方人,习惯吃的是麦,而南方则以稻米为主食。均因此就做了一些蒸饼,送来给司马先生及其家人,只要稍微热热就能吃了,也算聊做思乡的安慰。”

老人听了这话,忍不住又多看诸葛均两眼,颔首道:“你倒是心思仔细。不过虽然听说你厨艺不错,可蒸饼要做的好吃可不容易。能否也给老夫一观?”

诸葛均想了一想,依然答应下来。于是他便让樊阿打开自己特制的食盒。那老人凝目一看,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冷气。诸葛均见他如此,也不由得有些忐忑,心想该不会在自己最得意的厨艺上面载了吧?便问道:“老丈,均可是做得不对?”

这蒸饼,其实也就是古代的馒头,不过此时还没有这个叫法。它是面粉所做,内里包馅,蒸熟而食,严格来说其实更接近现代的包子,只是蒸饼却是口子密封,而且表面光滑,没有褶皱。诸葛均曾听北方流民说起这种食物,暗自留心,此时为司马徽准备了一份,放入密封食盒之中带去。

那老人并不搭话,只是认真看着那依然在冒出热气的铜质圆柱形食盒,上下打量。过了一会儿才皱眉道:“公子乃是从襄阳城里出来,到此地虽然是骑马,也要花小半个时辰。今日天气如此寒冷,怎么这食盒里面依然是热气腾腾?难道公子会传说中的仙法不成?”

诸葛均微微一笑,心想原来是奇怪这个。他便解释道:“老丈有所不知,我这食盒乃是用铜制造,内中另有玄机。盒子里面很深,分为三层,第一层是蒸饼,第二层放的是清水。最关键的是第三层,这一层设计最深,又开风口,里面装的是我豫章郡出产的石炭。这种石炭燃烧长久,远胜普通木炭树枝,又不占地方,携带一些上路,还可以再行添加助燃。而铜质食盒合缝严密,热气不能露出,如此缓缓加热,蒸饼自然不会冷却。”

其实这食盒说白了就是在后世的小炉子上面加一个小蒸笼,只是汉末烧煤还不流行,而想靠柴火木炭要得到烧煤的效果又很麻烦,因此倒是很少有人打这种主意。

但诸葛均和别人不同,他前世就是个厨子,对于食物的保鲜、保热有着一种本能般的敏感,这一点只要从他对豫章郡兵和郡学提供食物的新鲜以及营养度的注重就能看出来。而如今他携带这个食盒,正是他在改革郡兵卫生饮食制度时产生的副产物。

在诸葛均看来,军营中所谓的老弱病残,其中老的和残的那是没办法了,只能另作安排。但是病的可以养好,弱的可以养壮。而关键的诀窍则是卫生治疗、营养调理、身体锻炼。治疗方面,豫章郡有了神医华佗以及樊阿、吴普两大高足,诸葛均又注重推广普及医疗卫生条件,如今郡学和郡兵营都有各自专门的医疗机构,因此士兵们因病而退役、死亡的几率大大降低。

而营养调理方面,作为一个厨子,诸葛均自然很重视伙食方面的问题。古代士兵的饮食条件非常不好,一般来说,前世看历史记录,鼓励士兵上阵拼命的时候,最常见的手段就是杀牛摆酒搓一顿——反过来说,平日里士兵当然就没这么好的待遇。而且他们饮水、吃饭都不注重杀菌和保险,于是往往会得痢疾之类的肠胃病,而肠胃病带来的身体虚弱更可能进一步使他们感染传染病。这也是古代一些战争士兵们失去战斗力的原因,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其中一个重要的根源就在军队饮食健康管理上。

于是除了专门的医疗机构,独立的后勤饮食机构也迅速建立起来。只要条件允许,供给部队煮沸杀毒的清水、新鲜的食物自然是必须的事项。而如何保鲜食物,确保各种行军干粮的质量,以及平日里驻军的食物营养问题也都列入了郡兵炊事班的学习范围。负责指导这些事项的最高责任人自然就是诸葛均本人。

其实这些理念是从后世的军队管理偷师而来。诸葛均前世的人大多明白这些道理,但是古人对此的重视则不足够。军队往往是发生了流行疾病才想着从后方送药上前线,而防患于未然的必要机构和措施则推行不足。因此那些比较重视士兵的将领在《三国志》上多数都会有“善养士卒”的名头,由他们带领的军队战斗力也比较高。

这一方面是古人缺少科学的常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为了节约军队耗费成本——结果往往付出的代价更大,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兵很可能莫名奇妙就因为肠胃病而失去战斗力甚至死亡。而按照诸葛均的想法,这些是培养一支善战的军队必不可少的成本。一方面这些措施可以降低军队中老兵们的非战斗减员,另一方面则可以让士兵有一种被时刻关怀的贴心感觉。

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诸葛均是很相信这话的。你要让一个人信赖你、爱护你、尊敬你,可不是随手丢给人家几万块钱那就成的。这么做或许别人会感谢一时,但这种感情并不长久。反过来说,细水长流的好意,时日久了更可能点点滴滴在心头,让人依依不舍。同学、朋友、夫妻往往都是如此。既然如此,带兵也该注意这些才对。

抓训练、抓思想、抓待遇,除了提高郡兵待遇,也从细致处关怀郡兵,并且让他们认识到这些东西究竟是谁给的,这就是诸葛均的养兵计划。他想得其实很简单:将心比心,没有人会想要抛弃待遇更好、关怀更足的地方去投奔环境恶劣的敌人,也不会有人愿意对给自己更好环境的人举起叛乱的旗帜。诸葛均觉得自己既然是这样想,其他人应该也不是受虐狂。

开始的时候,包括刘详在内,豫章的将领们都觉得这些事情未免太过细致繁琐,而且看起来又微不足道。但是当士兵们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好,身体越来越壮,士气越来越高,他们也逐渐改变自己的看法,积极地帮助诸葛均推进计划。

在这个过程中,关于烹调、饮食用具的改善,自然而然地就列入了必须改革的事项。诸葛均开始考虑用更轻便、更便捷的东西取代汉末较为笨重的用具和餐具,于是中国人后世常见的蒸锅、炒锅、蒸笼、锅铲等用具都被他用面团捏成模型或者画出图形,然后在豫章郡工匠们一次次努力尝试中提前出现在这个年代,提供给军队、官舍、学校使用。可以预期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更加方便的炊事用具就将走入豫章的民间。

诸葛均这次携带的铜质食盒正是这些尝试之一。只是这种东西较为奢华,目前只能提供给少部分高层人士享用,却没办法普及出去。

这食盒背后的复杂来由那位老人自然不会知道,他只是一方面感叹于诸葛均的巧思,另一方面则惊讶那种名为石炭的奇妙石头竟然如此神奇。

这样一来他看着诸葛均的眼光就更加不同,心里觉得眼前这位少年心思灵巧,对奇特事物的见闻更是超出自己的预期,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又能在细腻之处关怀别人,竟然能考虑到司马徽的身份,特地为他准备故乡的食物。牛车中那位女子美目流动间,欣赏的色彩也是越来越浓厚。

老人刚才只是关注用来放食物的容器,但是如今仔细一看那白气缭绕中的蒸饼,却忽然又呆了一呆,说道:“这……这是蒸饼?我怎么觉得不太像呢?”

诸葛均只是按照后世馒头的做法改良而来,要说汉朝的蒸饼他倒是真没见过。因此听老人说不像,心头就是一沉:看来自己毕竟还是做错了,古人的食物毕竟和后世不同,记录往往也不完善,这次可出糗了。

但老人却又叹道:“老夫要说吃饼,那也有几十年了,可从来没有看过如此蓬松柔软、雪白可爱的蒸饼。光看就引人垂涎,这究竟是如何做出来的?公子,你能否让老夫尝一个?”

吕蒙毕竟是少年气盛,见自家三公子如此客气地陪着这糟老头聊了半天,又给他看礼物,不想他还得寸进尺,居然毫不客气地索要起来,忍不住道:“这位老丈,这蒸饼乃是我家三公子辛苦一夜做成,专为孝敬司马徽先生。您这样无故索要,可不大好啊!”

他虽然读书少,最近跟随吕岱等人学习,修养到底有所增进,因此虽然心头恼火,说话倒还没有失去礼节。老人听吕蒙这么一说,倒是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微微一笑,正要说话,就听牛车之内传出“嗤”的一声轻笑,一个女子的声音淡淡地说:“寻来寻去寻先生,原来对面不相识。司马先生要尝尝送给司马先生的礼物,这可不算失礼吧?”

这声音清脆悦耳,听来应该年纪不大,是个少女。

此言一出,吕蒙等人立刻目瞪口呆。要看这少女话里的意思,岂非是说这位骑着驴子,貌不惊人的老头就是那“水镜”司马徽?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回到三国去种田最新章节 | 回到三国去种田全文阅读 | 回到三国去种田全集阅读